有种疾病总是悄悄出现,在人们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就让人成为癌症的一员,它就是结肠息肉。人的一生中有25—80%的可能会发生结肠息肉,而在结肠癌患者中,70%的患者都曾经与它打过交道。我院内镜诊疗中心主任程华说,哪怕没有任何症状,到了40岁也一定要做一次肠镜。 耽误了10年失去了结肠 50岁的李先生总是一阵阵腹痛、血便,做了肠镜检查,上面竟然发现10多个息肉。经过对息肉的病理检查,4个比较大的息肉已经癌变,而且还在不同的肠段,医生只能给他做了全结肠切除。做完手术,程华主任却一直叹息,因为患者本可以不用这样痛苦,更不用切除肠段。10年前他就发现自己长了结肠息肉,当时医生建议他内镜下切除,但是这个病人没重视,耽误了10年,如果他当初直接切除息肉,他的预后以及生存时间、生活质量都会不一样。 跟李先生不同,28岁的刘女士谨慎得多。在要二胎前,她就给自己预约了肠镜检查,想看看自己的身体情况,结果查出了一个大息肉,病例显示已经癌变。她马上进行了切除,一年后毫无隐患的安心怀孕了。 结肠息肉是从结肠粘膜表面隆起,突出到肠腔的息肉样病变。通俗来说,就是结肠表面长出来的肉疙瘩。在我院内镜诊疗中心,每天都会发现结肠息肉的患者。程主任介绍,随着目前结肠检查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增长,做结肠镜检查的人较之前明显增多。 七大因素引发结肠息肉40岁以后最危险 结肠息肉的发生跟很多因素有关,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感染。结肠息肉和感染肠道病毒有关系,这种病毒容易引发结肠息肉,特别是腺瘤型息肉。 2、年龄。结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40岁以后最危险,这类人群免疫力相对低下,发病率较高,所以只要到了40岁这个分界年龄,不管有没有症状,建议一定要做一次胃肠镜检查。 3、长期腹泻的病人。长期腹泻的病人肠道经常处于痉挛状态,炎症因子经常刺激肠粘膜,可以造成粘膜的病变、增生,出现结肠息肉。 4、生活习惯。食物中含纤维多,息肉的发生就少;吸烟也可能是结肠息肉发病的原因。 5、遗传。某些多发性息肉的发生与遗传有关,比如家族性息肉病。 6、胚胎异常。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7、其他疾病。发生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等炎症性疾病,也容易出现结肠息肉。 结肠镜下可手术治疗结肠息肉 发现结肠息肉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做结肠镜,通过结肠镜检查,不仅可以看到结肠息肉的大小、形状,而且可以通过结肠镜的染色、放大等功能明确息肉是否有变性、变性到什么程度。 结肠息肉最终的治疗方法就是结肠镜下手术治疗,不主张药物治疗,目前还没有明确那种药物可以使结肠息肉消失。一般息肉都可以通过结肠镜下切除,较小的息肉可以活检钳钳除或者圈套器冷切除,大一些的息肉可以通过高频电切除,侧向发育的肿瘤或者较大的息肉可以通过粘膜剥离术的方法切除。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有效预防结肠息肉 程主任介绍,戒烟、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猪牛羊肉等“红肉”可有效预防结肠息肉。多吃含钙和维生素的食物,增加运动、增强体质,这些都能减少息肉的发生。 结肠息肉病理上一般分炎性息肉、管状腺瘤、管状绒毛样腺瘤、锯齿状腺瘤,根据临床表现还有幼年性息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等。其中炎性息肉一般不会癌变,管状腺瘤如果不治疗有一部分会癌变,绒毛成份越多的息肉癌变的风险越高。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癌变的风险也较高。目前我国一般建议40岁以上的人进行肠镜检查,筛查大肠癌,但是对于有腺瘤家族史,或者有明显遗传倾向的人,筛查起始年龄可以提前到20岁。 八医内镜诊疗中心咨询电话 1专家简介程华,主任医师,硕士学位,医院内镜诊疗中心主任,兼任青岛市医学会内镜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在国家级及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完成科研成果五项,新技术两项,并参与两部论著的撰写。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及教学工作23年,擅长胃和食管返流性疾病、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胆囊炎、胰腺炎、消化道肿瘤等常见病和危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抢救。熟练掌握胃镜、肠镜和十二指肠镜的操作及镜下治疗,可独立开展经内镜粘膜下切除术(EMR),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急诊内镜下止血,超声内镜,胶囊内镜等操作。 2坐诊时间每周二上午、周五下午专家门诊(门诊四楼消化内科诊室) 每周二下午知名专家门诊(门诊四楼知名专家诊室) 赞赏 长按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能治白癜风病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