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其实就是块多余的“肉”,或叫赘生的“肉”,在体内脏器的内表面上,从鼻腔、声带、胃肠、胆囊到子宫、膀胱,都是易生长的地方。

息肉

医生按生长部位给其命名,譬如“鼻息肉”、“胃息肉”、“直肠息肉”、“膀胱息肉”等等。如果某一部位长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就叫“多发性息肉”。

长得很慢,藏得很深

一般来说息肉生长的速度比较缓慢,也很隐蔽,不会轻易暴露自己。

最易暴露的是声带息肉,它小如芝麻或绿豆大小时就让人声音嘶哑,而被及早查出;

小儿的直肠息肉,因为出血并从肛门脱出而露出“马脚”;

胃体上的息肉却可以长得很大而患者毫无感觉;

最阴险的是大肠息肉,经常多发分布,平时隐蔽生长,到时“摇身一变”就可成为结肠癌,只不过表面很脆弱,容易出血,病人发现血便就会去看医生,狐狸尾巴也就藏不住了,但是病人的病情往往也已经加重了。

所以千万不要等到有症状了才发现!

癌的近亲

人们最怕的还是息肉的癌变,因为癌变是偷偷摸摸进行的,一旦出现症状被发现,就很有可能已成晚期癌症,有了广泛的转移,这时医生对我也束手无策了。

说是癌症的近亲,恰如其分。

并不是每个息肉都会癌变

因为恶性的毕竟占极少数,良性的占绝大多数,一般情况下不会危及生命,即使癌变,也要经过较长时间。

1.短期内生长迅速的息肉往往凶多吉少,应警惕癌变,直径大于2厘米的息肉,应将其当作恶性来看待;

2.组织学属于腺瘤型的息肉易癌变,属炎症型的恶变较少;

3.体积较小、带蒂的息肉多属于良性,不易癌变,患者不必紧张。但宽基广蒂的息肉容易癌变;

4.某些有遗传倾向的息肉,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等容易癌变;

5.多发性息肉会使癌变的几率增加,如一个息肉的癌变率为1%,那么生长了个息肉,癌变可能就接近%。

最怕检查

自从人们知道息肉与癌症有关”,就对息肉的警觉性就越来越高了,动不动就用喉镜、食道镜、胃镜、结肠镜等检查我们的存在,把息肉当成癌前病变加以及时处理,使我们威胁患者生命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息肉成为癌的时间要5-15年,在这段时间内如果能发现并切除,就再没有机会癌变了。

切除息肉很简单

应把息肉作为一种癌前的疾病来看待,应及时手术,以免“夜长梦多”,发展成为癌症。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已能够在内窥镜下用圈套器割除,或以电灼、激光来治疗,安全、有效、痛苦小,不再需要剖胸、剖腹。

但对于那些范围较广,体积较大,在内窥镜下切除有困难,仍需手术治疗,以“一时之苦”来换取“长治久安”。

要定期复查

息肉的生命力极其旺盛,虽然切除了,由于生活习惯没变,内环境没变,适合生长的土壤还在,还会死灰复燃!

所以,即使切除了息肉,还要定期复查:

以结直肠息肉为例:

临床上通常根据结肠镜病理检查结果、切除完整性、肠道准备、健康状况、息肉家族史和既往病史等来决定复查时间;

对于低中风险息肉切除术后复查时间,比欧美要短,建议在1~3年内;

对有下列情况时建议短期在3~6月内复查一次肠镜:

(1)肠道准备欠佳,未能达到高质量肠道准备;

(2)肠镜检查未能到达回盲部,未能完成检查;

(3)结肠癌术前因肠管狭窄未能全结肠检查;

(4)一次切除息肉总数超过10个;

(5)大于1cm广基息肉采用分片切除;

(6)大于1cm绒毛息肉伴重度异型增生;

(7)息肉已局部癌变未达黏膜下层或超过黏膜不层不愿追加手术切除时。

兰素华

主任医师

专家简介

河北医院(医院)东院区内镜室主任

擅长:熟练掌握胃肠镜、支气管镜的操作检查和所有镜下治疗及胃肠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并开展了十二指肠镜检查及镜下胆总管取石等所有治疗术。开展了早癌筛查、粘膜下肿物切除治疗(ESD)、贲门失弛缓症的球囊扩张治疗及隧道技术(POEM)、胃肠息肉的切除、内镜下异物取出及取石、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套扎静脉硬化治疗、消化道癌症狭窄食管支架、肠道支架及胆道支架置入术(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成形取石术等。撰写国家级、省级论文数十篇获科研科技进步奖五项,论著五部。

特色:中药协定处方,胃病1号方---4号方,肝病1号---4号方,专病专治。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

出诊地点:沧州医院东院区综合楼二楼内镜诊疗科

-

校对:汤浩 编辑:叶兵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最佳治疗方法
北京安全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wh/83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