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神奇

不开刀,也不需打洞,

直接在胃镜下切除胃内病变,

胃内肿物切除原来可以这样轻松。

这是怎么回事呢?

跟着小编来看看吧。

病例:

6月1日,8时许,消化内镜室接诊了这样一名患者。

患者吴先生病史:上腹部不适20余年,再发加重20余天,伴嗳气、突发呕吐鲜血。

胃镜镜下示:胃底贲门口小弯侧及前壁可见一长蒂似囊性长条状肿物,长约7cm。

正在为患者做胃镜检查的张巧医生,看到这样的镜下观,立即请来柴凌主任协助诊查,主任详细了解患者病史,仔细观察这一条形肿物后,认为应早期内镜下切除。于是,安排了吴先生入住消化内科,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并于6月4日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手术大约用了1个小时,成功切下了这一黏膜肿物。

病理结果示管状腺瘤伴灶性轻度非典型性及肠上皮化生,切缘无残留。

胃镜下的肿物图像

肿物成功切除

胃内肿物原来是胃腺瘤,它发生于胃黏膜的上皮细胞,多见于40以上的男性,在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及恶性贫血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多发生于胃窦部,基底常有蒂,可单个或多个存在。肉眼观察腺瘤呈息肉状,故又称腺瘤样息肉。

该病早期无症状,当有并发症时,可有上腹不适、隐痛、恶心、呕吐及出血。幽门部带蒂腺瘤可经幽门管进入十二指肠,而出现间歇性幽门梗阻,甚至可发生胃十二指肠套叠。患者可有贫血及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诊断主要依靠X线钡餐检查和胃镜检查。胃镜检查不仅对腺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及数目作出诊断,还可通过它完整切除。

回想起这几天的就医经历,吴先生真是感概万千,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医院“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的贴心服务。从一开始发现胃内异常的情况,就被内镜室柴凌主任的邀商治疗方案,大到手术过程的实施,小到各项就诊流程的安排,事无巨细,一一交代到位。手术不但非常顺利,术后生活又能自理,身体上也没有疼痛不适,这次手术真的是很轻松!

◆◆◆◆◆

是的,我院消化内镜室早在年就被挂牌授予“全国早期胃癌筛查应用协作单位”。我们也一直秉承着“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个生命,拯救一个家庭”的宗旨,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积极进行消化道早癌的筛查,发现病例后主动追踪病人,共同商讨治疗方案。像吴先生这样的情况已不是少数,经常会看到有患者来到内镜室接待台,这样询问:“你好,我是你们电话联系的病人,来了解治疗方案的”。为了能追踪病人,我们医生自发地登记病人的信息,及时查看患者的相关检查结果。

◆◆◆◆◆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不开刀,不打洞,很轻松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一项内镜下进行的微创手术,治疗主要是针对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方法是在黏膜下注射的基础上利用几种特殊的高频电刀将病变黏膜剥离而达到治疗目的的内镜下操作技术。通过ESD可完整切除病变,达到根治消化道肿瘤的效果。

ESD优点

1、与外科手术相比,ESD创伤小,患者易耐受;

2、可以根据病变的部位、大小、形状和组织类型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3、既能保证肿瘤的彻底切除,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组织及其功能;

4、同一患者可接受多次ESD治疗,同时一次也可以进行多部位治疗。

◆◆◆◆◆

我院消化内镜室自年1月就开展了ESD治疗项目,目前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

以下是几个典型病例:

乙状结肠早期癌ESD治疗:胃底间质瘤ESD治疗:直肠管状腺瘤ESD治疗:

◆◆◆◆◆

消化内镜室-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fl/104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