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今年61岁,近半年始终嘀咕是否需要复查肠镜。原因是两年前做肠镜检查时发现乙状结肠有4个息肉,降结肠有1个息肉,当时做了摘除手术。虽然息肉被摘除了,可老张心里一直不踏实:息肉摘除后还会长出来吗?息肉摘除部位会不会癌变?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咨询了消化内镜室顾秀梅主任,让她给我们答疑解惑。 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较少。息肉主要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尤其是多发性的。其实,临床上约1/3的肠息肉是多发性的。所以,即使息肉被摘除后也可在别的部位再长,或是潜在息肉组织未被发现。顾主任建议,曾经有结肠息肉病史者,都应该坚持复查,且选择结肠镜检时,不应只选择部分节段排查,而是坚持全结肠检查,一旦发现异常,争取尽早干预。 另外,对于有息肉家族史的,尤其是息肉癌变史的人需要格外注意。因为息肉的形成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而对于40岁以上者,尤其男性,并有嗜酒、便秘等不良习惯的,医院体检复查,谨防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耽误病情,最终诱发癌变。 从防范角度来讲,肠息肉复发还与生活习惯有关,如果切除后仍过多食用辛辣刺激、肥腻的食物,同样会诱发肠息肉,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埋下癌变隐患。因此,肠息肉患者饮食宜清淡,少吃辛辣、煎炒、油炸等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水果与蔬菜,戒烟酒,还要适当运动,保持大便柔软规律。 一般来讲,肠息肉患者隔一年就要做肠镜检查,如果没有问题最多间隔三年再做肠镜检查。肠镜检查一旦发现肠内有息肉,无论是哪种性质的,都应进行活检。对于小于2厘米的良性息肉可以直接用肠镜切除;大于2厘米的息肉无法在肠镜下切除,可在腹腔镜下做切除手术,若有癌变可进一步扩大切除范围。 临床上其实很多人惧怕做肠镜,原因是怕痛。目前我院开展的无痛胃肠镜检查累计近千例,操作已相当娴熟,一般30~60分钟即可完成。因此,大可不必担惊受怕,以科学的态度,规范的操作正确对待肠息肉诊断与治疗,真正做到医生的责任,患者的福音。 医院 鐧界櫆椋庢不鐤?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摢閲屾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