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做胃镜检查的时候,被查出有胃息肉,由于对其不了解,所以很多人会把它跟胃癌挂钩,那么,胃息肉和胃癌有什么关系? 首先一点,胃息肉不是胃癌。需要注意的是:胃息肉有演变成胃癌的可能,其癌变的几率还需要根据胃息肉的大小、类型、数目、部位、年龄以及上皮间变程度等具体情况才能确定。 1、息肉的大小: 呈正相关,即息肉越大,癌变率越高。 直径小于1.0cm的有蒂息肉癌变率小于1%; 直径在1~2cm者癌变率通常为10%; 直径大于2cm的癌变率通常为50%。 2、息肉的组织学类型: 1)胃腺瘤性息肉:这类型的胃息肉在胃息肉当中,大约占了百分之十左右,多发于胃窦和胃体中下部,癌变几率比较高,尤其是直径超过两厘米的广基息肉,所以对于胃腺瘤性息肉,最好及时进行胃息肉切除。 2)胃增生性息肉:多发于胃窦和胃体下部,虽然属于非肿瘤性息肉,但是如果直接超过两厘米,也是有癌变的迹象的,所以也需要进行胃息肉切除。 3)胃炎性息肉,由于它好发于胃窦,但不含任何腺体成分,在一定程度上癌变风险比较低,所以可以先观察看看。 3、息肉的形态: 有蒂息肉癌变率较低而无蒂息肉癌变率高。息肉表面光整者癌变率小于5%,呈乳头状者约近35%,呈菜花状或分叶状者约为50%。无蒂息肉如表面不光整且呈中凹花坛状易癌变。 4、息肉的部位: 胃息肉的多发部位是胃窦约占65%,其次为胃体部约占20%。此外,一般认为多发性息肉的癌变率高于单发者;年龄越大息肉发生机会越多癌变率越高;腺瘤存在的时间越长,癌变的危险性越大。 5、多发性息肉的恶变率比单个息肉高。 6、增生性息肉极少恶变,也叫炎性息肉或再生性息肉,属于胃腺体增生延长,排列比较紊乱,腺体之间有较大的空隙,有的中间夹有未成熟的细胞,绝大多数无不典型增生,癌变率只有0.4%左右。 哪些息肉需要治疗? 1、小息肉(直径小于0.5cm的),可以在做胃镜检查顺便夹除,也可以择机切除。 2、病理证实的腺瘤性息肉,且直径>2cm,广基的,伴有不典型增生的,必须格杀勿论,并遵医嘱定期复查。 3、多发性息肉,可以选择分期分次切除。 4、家族性息肉,要结合肠镜及其他检查,选择合适的时间及时手术。 4、对于病理证实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疑癌、或已经癌变的,建议视具体情况,内镜下行EMR或ESD术,或者外科手术治疗。 —END— 泰歌精准医学给你最全面的防护扫码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fl/91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