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胆囊息肉日益高发,现在发病率达到了6%。也就是说,平均16个人里面就会查出一个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一般属于一种良性的疾病,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如果长期受到刺激并且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的话,可能会发生癌变。 胆囊息肉的疾病类型1、胆固醇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最为多见,但它却不是真正的息肉,而是胆汁中胆固醇的结晶集结在一起所形成的桑葚状改变,其直径大小多为1厘米以下。 2、增生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仅次于胆固醇息肉,多见于中年妇女,60%的患者会伴有胆囊结石。它是胆囊的一种增生性改变,其直径大小多为0.2—0.5厘米。 3、炎症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是在慢性胆囊炎或胆结石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直径大小多为1厘米以下。 4、腺瘤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属于真性息肉,可合并慢性胆囊炎和胆结石.多见于老年人,其直径大小多为0.2—2厘米。在临床上,腺瘤性息肉可发生出血、坏死性改变,有的甚至还会演变为乳头状腺癌。 5、淋巴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比较少见,多有淋巴组织增生的改变,其直径大小多为0.1—0.3厘米。 预防胆囊息肉的方法1、做好驱虫工作 积极治疗肠蛔虫症和胆道蛔虫症可有效预防胆囊息肉的出现。发现肠蛔虫症后,应及时服用驱虫药,以免蛔虫钻入胆道,万一得了胆道蛔虫症,更应积极治疗,以防日久发生胆色素息肉。 2、保养胆囊 保持胆囊的收缩功能,防止胆汁长期淤滞。对长期禁食使用静脉内营养的胆囊息肉病人,应定期使用胆囊收缩药物,如胆囊收缩素等。 3、规律进食 有规律的进食(一日三餐)是预防胆囊息肉的最好方法。因为未进食时胆囊中充满了胆汁,胆囊粘膜吸收水分使胆汁变浓,此时胆固醇/卵磷脂大泡容易形成,胆汁的粘稠度亦增加,终于形成胆泥。如果进食,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反应性地分泌胆囊收缩激素,使胆囊收缩,这时大量粘稠的和含有胆泥的胆汁被排出到达肠道内,因此可以防止息肉的形成。 4、讲究卫生 讲究卫生,防止肠道蛔虫的感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必须洗净,搞好环境卫生等,是预防蛔虫病的有效措施,因而对预防胆囊息肉也很有帮助。 5、积极治疗原发病 积极治疗能引起胆囊息肉的一些原发病。如溶血性贫血和肝硬变,因为这些病易诱发胆囊胆色素类息肉。 6、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 胆囊息肉患者要克服平时不健康的生活习贯,禁烟酒及含酒精类饮料,避免经常熬夜,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经常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