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血压如何诊断

  通过非同日三次测量血压,如果均高于正常,即可确诊为高血压。部分患者可能医院诊室血压高于正常,家中反复测血压均正常,可考虑在家测量血压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获得准确的血压值。

高血压诊断标准:

1.家庭自测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85mmHg;

2.诊室血压: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3.24小时动态血压:全天收缩压平均值≥和(或)舒张压≥80mmHg,白天收缩压平均值≥和(或)舒张压平均值≥85mmHg,夜间收缩压平均值≥和(或)舒张压平均值≥70mmHg。

2高血压的分类有哪些?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无明确单一病因,通常简称为高血压。约占95%。继发性高血压也称症状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高血压,血压升高仅是这些疾病中的一种临床表现,在高血压人群中占5%。   继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区别:继发性高血压通常有年轻时就患病,突然就出现高血压或者血压突然加剧或难以控制等特点。由于继发性高血压通常由于某一特定疾病或致病因素诱发而来,患者一般伴有原发性疾病的特点,这样也往往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导致误诊。原发性高血压多见于中老年,常常有高血压家族史、身体偏胖、口味重(偏咸偏油腻)、饮酒等危险因素,病情进展缓慢,不少患者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才偶然发现有高血压。3高血压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根据高血压形成的病因及原理不同,把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发病,暂不清楚其具体发病原因;继发性高血压比较少见,是指由某些疾病引起的高血压,而高血压又常常作为这些疾病的主要表现之一。临床上必须排除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才能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虽然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但有些因素可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医生称之为“危险因素”:(1)年龄增加(2)遗传因素(3)怀孕(妊娠)(4)种族因素(5)肥胖(6)缺乏锻炼(7)不良饮食习惯(8)吸烟(9)焦虑(10)药物(11)睡眠呼吸暂停4高血压的症状   高血压可表现为头痛、眩晕、心悸、后颈部疼痛、后枕部或颞部搏动感。一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只是用血压计测量血压才能发现。这正是高血压的可怕之处,很多人血压已经升高了,但是自己不知道,也不去量血压,直到发生了心梗、脑梗等并发症时,有了“感觉”才了解原来自己有高血压,可是为时已晚。所以,50岁以下,每两年测一次血压,50岁以上,每年测1次血压。有些高血压患者会觉得头痛、耳鸣、胸闷等等,但这些情况不一定和高血压有关系。如果在血压一直保持在正常范围,症状还是有,最好去相关的专科就诊,看看是不是有别的问题。5初次诊断高血压后需要做哪些检查?(1)血液检测(验血):监测血糖,血脂水平,评估肾脏功能;(2)尿液检测(验尿):评估肾脏功能;(3)心电图检查(ECG)、心脏彩超:监测心脏功能,评估心脏病发病风险;(4)继发性高血压筛查:肾脏及肾动脉超声、肾上腺CT、高血压四项等;   此外医生还会询问以下情况:(1)健康状况,相关病史(2)吸烟史(是否吸烟)(3)饮酒史(每日饮酒量)(4)家族史(家族成员是否患有高血压或心脏病)等。以上检查和问题帮助医生评估您是否有高血压的其它危险因素(高血压危险因素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但不直接引发高血压),比如高血脂,医生会参考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采取治疗措施。6高血压必须服药接受治疗吗?

  高血压又称“沉默杀手”,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一旦出现明显病症,常常是突发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中风等致命性疾病。因此坚持规律监测血压、规范治疗十分重要。

  高血压治疗原则:1.改善生活方式。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应该尝试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控制血压;2.一级高血压,如果没有相关并发症,如脑梗死、心肌肥厚,不合并糖尿病,可先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但是以下情况应及时采取药物治疗:(1)血压高于/mmHg(2级以上)的患者,(2)合并糖尿病,或已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3)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血压无法有效控制的患者;3、根据自身情况确定降压目标。不同人群的血压控制目标不同:一般将血压目标至少定为小于/90mmHg,但具体的血压值应根据患者情况,和自己的医师探讨制定;4、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的因素、靶器官损害情况各有不同,因此治疗也应是个体化、协同治疗。

7治疗后血压正常可以停用降压药吗   高血压对人体的损害不仅仅是血压升高,更严重的是升高的血压对机体器官的损害,如肾、脑、心等器官,控制血压带来的益处是全身性的。许多高血压患者通过生活方式改善、坚持服药治疗后血压降至正常,头晕、耳鸣、头痛症状缓解后认为高血压已经“治好了”,加之担心长期服药带来的药物不良反应就不愿意按时服药,更有甚者,自行停药,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服药治疗后血压正常,往往是服用降压药的“效果”,不是高血压“没有了”,自行停药后血压反弹可能造成高血压危象、脑出血等严重情况。原则上说,病因不明的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需要终身服药,而有可查病因的患者,也应在病因完全消除后,血压无明显波动的情况下,缓慢停药。如果通过改善自身生活习惯,适量运动,血压趋于稳定仍要定期门诊复诊,坚持自测血压,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专家推介

董蕾

消化内科首席专家交大二附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肝病学会肝硬化、肝癌学组委员;省消化学会副主任委员;陕西肝病学会名誉主任委员;陕西省老年保健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全国肝胆病咨询专家;省首届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省卫生系统人才,陕西省三秦人才。《中华肝病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实用肝病杂志》、《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TheJournalofClinicalandTranslationalHepatology等编委。获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及国家专利。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发表论文余篇;参编专著多部。培养多名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消化内科、肝胆内科的医、研、教工作。

专业特长:慢性肝病、肝硬化;各种胃肠疾病;消化内镜:消化道出血、胃肠息肉、胃肠肿瘤。

坐诊时间:周五上午

张宽学消化内科特聘专家交大二附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获得者。从事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5年。历任中华医学会陕西分会消化内镜学会第一届委员,第二、三届常务委员;陕西分会内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实用医药杂志”常务编委;陕西省及西安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等职。对内科系统多发病、常见病、急、危、重症和消化系统疑难和罕见病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专业特长:胃镜、大肠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诊疗技术;内镜下止血;切除消化道息肉;食管曲张静脉治疗;十二指肠镜下胰胆管造影(ERCP)诊断胆胰疾病;oddi括约肌切开,鼻胆导管引流,胆道支架置入等。

周长征

职称:副主任医师

年毕业于原西安医科大学,曾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院进修学习基础与临床医学1年,从事临床医学工作40余年。

曾任职医院、医院。现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会员,多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发表医学论文8篇,获省部级自然科学论文三等奖一次,医院荣立三等功一次。对大内科呼吸、消化、心脑血管、糖尿病诊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专业特长:

擅长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肺气肿,肺心病,哮喘;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高脂蛋白血症,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

董水霞

职称:副主任医师

年毕业于华北煤炭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学本科,学士学位,从事临床工作25年。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会员,陕西省保健协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在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专业特长:擅长消化系统常见病、疑难病及急危重病的诊治。曾在第四医院消化内科及西安医院胃镜室进修学习。熟练操作胃肠镜,了解消化系统疾病及胃肠镜下诊治新进展,掌握内镜下止血、异物取出及息肉切除术。同时对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END编辑:张小丽审核:高源免责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hl/1256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