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6岁,间断便血一年余,医院就诊,均未明确诊断,近来患儿便血加重,来我院就诊,肛肠科联合消化内镜室,给予肠道准备后,行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多发大小不等息肉,确诊为幼年性息肉。 幼年息肉幼年息肉(juvenilepolyp)又称简单息肉(simplepolyps),或称潴留性息肉,多发生于2~10岁,发病率较高,约占小儿息肉中的80%,为良性含腺体的肉芽肿,多能自愈,尚未见有恶性变的病例,男孩多见。 症状体征无痛性慢性便血是小儿直肠及结肠息肉的主要症状,便血发生在排便终了时,一般多在粪便的表面有一条状血迹,呈鲜红色,不与粪便相混,量较少,少数病例便后自肛门滴数滴鲜血。由于息肉脱落引起大量出血者罕见。当息肉表面有继发感染时,除便血以外尚有少量黏液。有时在粪便的血迹处,可见一条状压痕,为息肉压迫粪便所致。病儿排便时一般无何痛苦,无里急后重症状。低位或有长蒂的息肉,排便时可将其推出肛门外,于肛门处可见一红色肉球,如不及时将息肉送回,可发生嵌顿而脱落和出血。该病由于出血量不多,小儿很少有明显的贫血。 用药治疗低位息肉直肠指检能触及者一般均在门诊手法摘除。即用手指在直肠内压迫息肉蒂部,使其在蒂和息肉相接部离断,一般出血不多。如息肉大而蒂长者可以手指将息肉钩出肛门外,用丝线结扎蒂部,然后将息肉送还直肠内,俟其自行脱落。息肉摘除后休息1h,如排便或直肠指检无再出血则可令患儿返家。高位息肉可在乙状结肠镜检或纤维结肠镜检下,摘除息肉,以上方法不能摘除时,需考虑开腹切肠摘除息肉,但很少有此需要。 饮食保健饮食宜清淡为主,注意卫生,合理搭配膳食。 疾病诊断1.家族性结肠多发性息肉病可有家族遗传性病史。在结肠及直肠内布满息肉,大小不等,由于长期慢性失血,都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直肠指诊可以摸到直肠全部都有息肉,诊断即可明确。 2.肛裂多有便秘史,排便时肛门有痛感,粪便表面有血迹,色鲜红,不与粪便相混杂,有时便后自肛门滴血,量不多。用手指按压肛门两侧,使肛门外翻,在肛门正中线前后方可见有肛裂存在。 3.溃疡性结肠炎一般发生在较大儿童。排便次数增多,便稀薄,除有血液外尚有大量黏液和脓,并有里急后重感。直肠指诊偶尔也摸到多数息肉样肿物,乙状结肠镜检在直肠乙状结肠壁可见到散在的溃疡面。 医院消化内镜室 咨询 肛肠科健康-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费用北京白癜风医院哪里最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hl/410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