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白痢是目前困扰广大养殖户比较大问题。控制不好往往会给养殖户造成重大损失。 黄白痢主要是由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肠道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有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水肿病三种,以发生肠炎、肠毒血症为特征。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1~7日龄仔猪发生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肠道传染病。仔猪白痢由大肠杆菌引起的10~30日龄左右仔猪多发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排腥臭的灰白色粥样稀便为主要特征,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仔猪黄痢编辑 临床上以剧烈腹泻、排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稀便、迅速脱水死亡为特征。剖检常有肠炎和败血症,有的无明显病理变化。 流行特点本病在世界各地流行。一般没有季节性,寒冬和炎夏潮湿多雨季节发病多。猪场集约化饲养发病严重,分散饲养的发病少。主要是带菌母猪由粪便排出病原体菌,散布于外界,污染母猪的乳头和皮肤。仔猪吮乳或舔母猪时感染。下痢的仔猪随粪便排出的病菌随水、饲料和用具污染其它母猪,形成新的传染源。头胎母猪所产仔猪发病最为严重,随着胎次增加,仔猪发病逐渐减轻。这是由于母猪长期感染大肠杆菌而逐渐产生了对该菌的免疫力。新建的猪场,本病危害严重,之后发病逐渐减轻就是这个原因。新生仔猪24小时内最易感染发病。一般出生后3天左右发病,最迟不超过7天。 临床症状潜伏期短,一般在24小时左右,长的也仅有1~3天,个别病例到7日龄左右发病。仔猪出生时正常,窝内发生第一头病猪,一两天内同窝猪相继发病。最初为突然腹泻,排出稀薄如水样黄色至灰黄色粪便,混有小气泡并带腥臭,随后腹泻愈加严重,数分钟即泻一次。病猪口渴、脱水,但无呕吐现象,最后昏迷死亡。 剖检编辑 尸体脱水而显干瘦,表现为皮肤干燥、皱缩、口腔苍白,肛门周围沾有黄色稀粪。最显著的病变为肠道的急性卡他性炎症,其中十二指肠最严重。胃膨胀,内部充满酸臭的凝乳块,胃底部黏膜潮红。肠壁变薄,黏膜和浆膜充血、水肿,肠腔内充满腥臭的黄色、黄白色稀薄内容物。空回肠臌气很显著。 防治要点在发现1头病猪后,立即对与病猪接触过的未发病仔猪进行药物预防,疗效较好。大肠杆菌易产生抗药菌株,宜交替用药,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做药敏性试验后再选择用药。 预防①仔猪出生立刻口服庆大霉素一毫升或利舒一毫升。 ②综合性措施关键是加强饲养管理,母猪分娩时专人守护,把母猪乳头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干净。用以防止产后感染和仔猪黄痢,产前、产后各三天在母猪饲料中拌入利高霉素预混剂+诸肠源,能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治疗1.口服利舒一次1-2ml,每日2次 2.用粘杆菌素注射液肌肉注射0.1ml/kg,每日2次,会导致仔猪生长缓慢。 3.在母猪料中添加诸肠源通过母猪过奶。 仔猪白痢编辑 流行特点本病一般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7日龄以内及30日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生。本病的发生与各种应激有关,如没有及时给仔猪吃初乳,母猪奶量过多、过少与奶脂过高,母猪饲料突然更换、过于浓厚或配合不当,圈舍污秽,冬、春季节气温骤变,阴雨连绵或保温不良均易诱发此病。且一头发生后,同一窝的仔猪相继发生。此愈彼发,拖延十余天才停止。 临床症状病猪突然发生腹泻,排出白色、灰白色以至黄色粥状有特殊腥臭黏腻的粪便。体温和食欲一般无明显变化。病猪逐渐消瘦,发育迟缓,拱背,行动迟缓,皮毛粗糙无光、不洁,病程2~3天,除少数发病日龄较小的仔猪易死亡外,一般病猪病情较轻,易自愈。 剖检外观表现消瘦、脱水。主要病变位于胃和小肠前部,胃内有少量凝乳块。部分肠粘膜充血,肠壁变薄而带半透明状,肠黏膜易剥脱,肠内空虚,含大量气体和少量稀薄、黄白色带酸臭味粪便。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防治要点预防:由于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使用疫苗预防效果并不理想,药物预防可参照仔猪黄痢的预防方案。 治疗①治疗可参照黄痢的方法,利舒适当加量! 点滴型白癜风北京治疗白癜风技术哪家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hl/592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