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多公斤的患者在我院经胃肠镜检查后,被诊断为胃肠内多发息肉,经内镜室曹桂懿主任与家属协商后决定为患者实施内镜下息肉切除术。

由于患者高度肥胖,在门诊手术风险较大,同时患者多发息肉,手术创伤大,出血和穿孔的几率大,手术时间较长,经慎重考虑,周六下午,在手术室的大力支持下,普外二科徐秋,内镜室主任曹桂懿,护士长刘哲,医师张旗,麻醉科主任付金厚,多学科联合为患者实施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共切除胃息肉12个,肠道息肉6个,免除了开腹手术切除的痛苦,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及家属十分满意。

什么是胃肠息肉?

胃肠息肉危险吗?

到底会不会癌变?

医院内镜室主任曹桂懿介绍:

专家简介:

曹桂懿

医院内镜检查室主任,消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1、胃息肉的病理分型

腺瘤:多发于胃窦部,由管状或绒毛状增生腺体组成,腺体呈不典型增生。

增生性息肉:小凹上皮不规则增生,多见胃窦部,最常见。

错构瘤性息肉:一种为胃底腺灶状息肉增生所致;另一种为peutz-jeghes息肉,由平滑肌和上皮构成,伴有口唇、指趾部色素斑沉着。

幼年性息肉:胃小凹上皮增生和囊性变,继发感染和糜烂。

炎性息肉:是炎症所致胃黏膜腺体和间质炎症。

2、大肠息肉的病理分型

肿瘤性息肉:也称“腺瘤性息肉”,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性腺瘤、锯齿状腺瘤。这类息肉有可能“癌变”。

非肿瘤性息肉:包括错构瘤、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一般不会“癌变”。

那得了胃肠息肉到底有什么表现?

大多数息肉患者是体检时发现的,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便血、大便习惯改变、腹痛、肛门赘生物、肠道外症状、贫血、乏力、头晕等症状。

那对于大部分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的患者来讲,又该咋办呢?

发现和处理息肉的最好方式就是择期作电切术!

息肉到底会不会变成癌?

肿瘤性息肉癌变率较高,其中以绒毛状腺瘤、家族性肿瘤性息肉病、Gadne综合症、Tucot综合症为高;而错构瘤及非肿瘤性息肉癌变较少。

80%以上的大肠癌都是从腺瘤一步步“进化”过来的:小腺瘤→大腺瘤→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一般这个过程可能需要5-10年不等。

结直肠癌(即大肠癌)的症状较隐匿,在疾病的早期,有时甚至疾病的晚期阶段,患者可没有明显的局部症状,以至于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到中晚期,治疗效果便会大打折扣。

温馨提示

因此,定期的胃肠道健康检查尤为重要!!!当然,除了及时检查,预防才是硬道理。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胃肠息肉?

1.饮食方面,宜低脂肪、高纤维素饮食,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如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类、海鲜以及辛辣食物;

2.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少饮酒;

3.此外,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持心情舒畅,也有助于防止胃肠息肉的发生。

曹桂懿副主任医师

医院内镜检查室主任,消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现兼任南阳市消化内镜学会副主任委员,一直从事消化内科临床一线工作,熟练掌握了消化内科常见病及危急重症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抢救措施,擅长诊治食管炎、食管癌、胃炎、十二指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结肠炎、乙肝、肝硬化腹水、胆囊炎、胰腺炎、腹膜炎,疗效显著。熟练掌握胃肠镜检查治疗技术,对消化道出血及息肉进行治疗,获得市级科研成果奖4项。

内镜室简介

医院内镜室位于医技楼2楼,成立于年,经过30余年的不断发展和建设,现具有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专业团队,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生1人,主管护师5人,配备先进的检查医疗设备。

内镜室设备:拥有奥林巴斯内镜主机3台,电子胃镜5条、电子结肠镜2条、高频电治疗仪1台、微波治疗仪1台、碳14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仪1台。可顺利完成食管、胃、十二指肠、结肠疾病(炎症、溃疡、出血、肿瘤、憩室异物等)的诊断:可同时完成病变的影像记录及内镜下活检:并能顺利完成内镜下止血,异物的钳取,食管、胃粘膜染色,高频电息肉切除,幽门螺杆菌(HP)检测等。对于不能耐受普通胃、肠镜检查的老年人,以及恐惧胃肠镜检查的人群,胃镜室成功开展了无痛胃肠镜检查。

图文编辑丨朱珂珂

专家指导丨曹桂懿

责任校对丨朱霖

↓扫描下方







































北京中科白殿医院官网
白癜风用什么药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hl/76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