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疫苗是否适合白癜风患者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808/5606842.html

4月7日上午,医院内镜中心。

等待做胃肠镜检查的病人,早早就聚集到了待检大厅。消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杨玉秀教授,在完成病房查房任务后来到内镜中心,洗手、消毒、穿手术衣,开始为预约的患者手术。

张女士今年61岁,10天前出现腹痛的症状,还伴有恶心、呕吐、腹胀。1天前,症状加剧,赶忙来到医院寻求治疗。

张女士的病情需要通过胃肠镜探明情况,术前准备后,张女士被推入内镜诊室。

电子内镜下,所有病变一览无遗。

很快,发现患者胃里有一个息肉。

进一步检查,在胃和结肠发现有多个息肉。

小心翼翼的切除、取样、送活检……30分钟后,患者检查治疗完毕。

当天,内镜中心有35名患者进行了胃肠镜检查和治疗。结果19名患者发现了一或多个息肉。

令人揪心的是,有1名患者的息肉已经疑似出现癌变,正等待病理检验的结果。

那么,息肉到底是不是就=癌呢?发现息肉后又要怎么办呢?医院消化科主任杨玉秀教授跟您说道说道。关于息肉,关于胃肠镜,您的一切迷思看完都将解开……

“大夫,我这肚子里的小肉球就是息肉?”

息肉是指人体空腔器官向腔面长出的赘生物,如鼻息肉、声带息肉、宫颈息肉等等,以胃肠道息肉最常见。息肉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临床上把息肉分为瘤性和非瘤性息肉两大类,瘤性息肉具有恶变倾向。

杨玉秀教授说,消化道肿瘤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的研究还不清楚肿瘤的发病原因,已确认息肉是重要的癌前病变之一。

其中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最为可怖,癌变率几乎%。

非瘤性息肉一般不会癌变。

“大夫,我咋知道我长没长息肉?必须要做胃肠镜吗?”

杨玉秀教授介绍说,参考西方国家的标准,我国结直肠癌筛查方案提出,男性45岁以上、女性50岁以上在体检时应进行胃肠镜检查。防微杜渐,及早发现或排除消化道疾病,尤其是胃肠息肉病变。

结直肠癌在早期往往没有任何症状。一般情况下,肿瘤性息肉演变成癌的时间要5-15年左右,这为结直肠癌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早期发现息肉并行内镜下切除,就可杜绝息肉的癌变。结直肠癌约90-95%的来源于息肉的恶变,切除息肉能有效的降低癌的发生。

“大夫,胃肠镜检查是咋对付息肉的?”

据统计,结肠镜筛查可使结直肠癌发病率显著降低48%。肠镜下摘除腺瘤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生率76%。结肠镜下早期结直肠癌的治愈率达90%。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在内窥镜下,医生用圈套器高频电切除,或氩离子电凝、激光切除等,是一种安全、有效、病人痛苦小的方式。

据报道,中国是消化道癌症的高发地区。年发布的全国癌症报告中发现,结直肠癌和胃癌在新发癌症中排名分别为第二和第三,死亡率则分别为第五和第三。

降低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进行胃肠镜检查,诊断并及时治疗早期肿瘤和癌前病变,是目前降低胃癌和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有效的手段。

视频:谢紫村

-专家档案-杨玉秀

首席专家、消化病科主任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常委、消化内镜分会常委、消化内镜质控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兼食管静脉曲张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消化病分会委员。

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三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对于消化道疾病,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以及胆道和胰腺等疾病都有深入地研究。能熟练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症抢救;多年来承担院内外重大会诊任务,对疑难性疾病能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擅长消化内镜检查及镜下治疗。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大肠恶性息肉的内镜下切除、食管曲张静脉硬化剂注射、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无痛性内镜检查及治疗等10余项新技术。

撰写论文余篇,主编50余万字的《门静脉高压症》一书,参编著作5部。承担科技攻关课题5项,发表论文50余篇,获科技成果奖7项,出版专著6部,已培养研究生20余名,指导多名进修实习医生,为我省培养了一大批消化及消化内镜专门人才。

医院预约挂号预约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jg/1102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