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媒体接连发出了三个“90后”罹患恶性肿瘤的报道——癌症,已经威胁到“90后”——这在年轻人和医疗界的朋友圈中一片哗然......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先来看看这几个“90后”的故事...... 故事1 25岁江西小伙新婚刚满一年,医院就诊,最终确诊为肝癌晚期,也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作为乙肝患者的他,自觉平时身体没什么不适,并未定期体检、复查,以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故事2 22岁杭州姑娘小金,她饮食极不规律,周一至周五,基本上都吃外卖,但也是饿一餐饱一餐,最终被查出胃癌。本应拥有美好青春年华的她,现在却饱受手术、化疗的折磨。故事3 29岁年轻妈妈,有一个可爱的2岁宝宝,4个月前她确诊为恶性程度极高的恶性黑色素瘤。因没能及时治疗,4个月后胸前肿块变大,肿块每日溃破流脓,时常散发恶臭,痛苦不堪。不少人奇怪,怎么癌症说得就得了?其实,癌症并不是一下子出现的,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而大多数年轻人并没有定期体检的意识,盲目的认为年轻就是资本,疾病离自己很远,以至于确诊癌症时,已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后悔莫及。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做才能避免厄运降临呢?为此,小编医院的5位专家,请他们从各自专业角度为我们一一解答。 癌症,重点在“预防”!1 肝癌 肝癌的发生存在一个“三部曲”: 肝炎→肝硬化→肝癌肝癌的发展要从第一步走到第三步,并非一蹴而就。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张玲说,在临床工作中,90%以上的肝癌主要来源于慢性肝炎,肝癌的高危人群是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和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患者。但是,患有慢性肝炎的患者也不必太恐慌,只要及时控制,积极治疗肝炎,阻断其发展进程,有助于避免肝癌的发生。“一名患者从肝炎到肝硬化,一般情况下需要10到20年,再从肝硬化到肝癌又需要10到20年。”张玲提醒,在这期间,高危人群最好半年要做一次体检。肝癌在实体肿瘤里比较容易早期发现,平时的体检中,一些经济实惠的检查项目,就可以让我们发现肝癌的蛛丝马迹。抽血检验,就能确定是否有肝炎,B超就能确定是否存在肝硬化,如果确定存在这些高危因素,那就要注意定期体检,每6个月进行一次影像学检查,能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如果病灶直径在1厘米左右就能早期发现,及早干预治疗,不仅创伤小、恢复快,预后效果好,而且经济负担也相对较低。但如果肝癌没能及早发现,持续发展,治疗的预后效果相对而言会差,经济负担也较重。建议大家,日常生活中,少喝酒或不喝酒,饮食一定要保持洁净、卫生,不吃霉变食物。如果家中有肝炎患者,家庭成员要定期接种疫苗,同时建议采用分餐制,避免家中餐具交叉使用,降低肝炎的传染。预防方法:患有乙肝、肝硬化的病人,最好每3~6个月体检一次,主要查肝脏B超和甲胎蛋白。肝硬化患者要及时接受规范的治疗,有乙肝要积极治疗乙肝。而对于有脂肪肝的人群,要注意合理减肥、拒绝酗酒以及积极治疗。2 胃癌 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李剑说,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属于癌前病变或癌前状态,癌变的风险相对增高;当胃黏膜出现上皮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胃黏膜被肠型黏膜替代),可能是癌前病变的表现。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症状中多表现为上腹痛、腹胀、腹部不适、食欲不振等。“慢性萎缩性胃炎通过胃镜及黏膜活检可以确诊,只要在慢性期及时接受正规治疗,通常不会癌变。”李剑说。预防方法: 01检查:推荐浅表性胃炎每3年查一次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每1~2年查一次胃镜,并积极治疗。检测幽门螺杆菌,视情况进行规范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02戒烟酒:萎缩性胃炎的严重程度和吸烟、饮酒正相关。 03规律饮食:饮食要细嚼慢咽、少吃腌制食品、不要暴饮暴食、不吃辛辣霉变食物。 3 肠癌 息肉→腺瘤→大肠癌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鲁朝敏说,肠息肉有很多类型,其中,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尤其是直径大于2厘米的,癌变的机会较高。从息肉发展到腺瘤再到癌变,一般需要10年左右,在这10年之内检查都可以做到早发现甚至癌前阻断。通过肠镜进行息肉切除,能大大降低肠癌的发生。 预防方法:01检查:50岁以上每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每年进行1次肛门指检,发现息肉视情况处理。 02戒烟戒酒:大量饮酒、吸烟,使基因突变,肠息肉的发生率也会提高。 03少吃高脂肪的食品,减少食用精粮,减少腌制、烟熏类食物,适当多吃蔬菜水果,谷物、粗粮,比如豆类、红薯、小米、高粱、玉米等。 04每周进行3次以上的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有助于促进免疫系统健康、减少肠道炎症,癌症危险自然会大大下降。 4 宫颈癌 大约95%的宫颈癌与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有关,一般发生过程如下:HPV感染→HPV持续感染→出现宫颈癌前病变(CIN)→侵袭性宫颈癌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李雷说,从感染HPV发展到宫颈癌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最少需要5~10年,平均20~25年。在HPV感染期间,70%~80%的女性通过自身的免疫力及局部的免疫力清除HPV病毒,而小部分女性持续高危HPV感染会导致受感染细胞逐渐病变,从低级别病变(LSIL)发展到高级别病变(HSIL)甚至发展到宫颈癌,但是在早期病变阶段如果能及时发现并接受治疗,可以有效阻止病变进一步发展。预防方法: 01接种疫苗:年轻女性(9-25岁)接种宫颈癌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宫颈肿瘤的发生,26-45岁也可以补充接种。但是无论是否接种过宫颈癌疫苗都需要规律的参加宫颈癌筛查。 02妇科筛查:筛查年龄为21岁到65岁,一般推荐TCT(宫颈脱落液基薄层细胞)加HPV(人乳头瘤病毒检测)联合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制定专业的随访或治疗策略。对于成年女性近期如果出现性生活后阴道流血、白带增多或阴道流水伴异味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排除宫颈癌病变,甚至宫颈癌。 5 肺癌 肺结节→不典型腺瘤样增生→肺癌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申思宁说,在临床上,肺小结节的发现率非常高,而所谓肺小结节,就是直径小于1厘米,如果不是体检或受伤、因病检查等偶然发现,人根本不知道肺里有结节,也无相关不适症状。肺小结节有良性、恶性之分,但90%是良性的。 肺部结节直径小于0.5厘米,恶性的可能性很小,大约在1%以内;0.5厘米~1厘米时,恶性可能性为6%~28%;直径>2厘米的肺结节恶性概率达到64%~82%;直径>3厘米的肺结节,90%~95%为恶性。 “不典型腺瘤,原位腺癌,微侵润癌,侵润性腺癌这是肺癌的整个发展过程,整个过程都可表现为肺结节。”申思宁说。 预防方法:建议45岁以上人群,或者有家族病史的高危人群,能够一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早期肺癌。必要时进行手术。 专家简介 张玲 肝胆胰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肝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肝胆外科学组副组长,河南省医学会胰腺学组委员。从事肝、胆、胰腺肿瘤的诊断治疗及基础研究30余年,尤其精通肝脏肿瘤、胆道系统肿瘤、胰腺肿瘤的诊断及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年手术量台次,对中央型大肝癌、复杂肝癌(合并静脉及胆管癌栓)、高位胆管癌、胆囊癌、胰腺癌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复杂手术有独特建树。坐诊时间:周三上午鲁朝敏 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全国青年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擅长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及腹部其他肿瘤的治疗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三维重建和可视化仿真手术等数字医学技术在人体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参与“”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1项,省级科研项目5项,主持省级科研项目1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一等奖一项;参编专著1部;发表论文20余篇。坐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四下午申思宁 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博士,河南省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委员,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委会青年委员。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从事胸外科工作近二十年,擅长食管癌、肺癌、贲门癌、纵膈肿瘤及胸壁肿瘤等胸部良恶性疾病的常规外科诊疗、微创手术及多学科综合治疗。参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厅级科研攻关课题1项,发表SCI及国家级核心论文10余篇,获省厅级科研成果2项。坐诊时间:周一下午李剑 普外科副主任医师 年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年硕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医学院,擅长胃癌、结直肠癌和腹盆腔肿瘤的手术和综合治疗,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主持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河南省科学技术引进奖2项,发表论文10余篇。坐诊时间:周四下午 李雷 妇科副主任医师 博士,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年获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硕士学位,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年在芝加哥大学和耶鲁大学进行访问学习,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6篇。擅长妇科常见恶性肿瘤包括宫颈病变、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外阴癌及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等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并提供妇科肿瘤相关靶向治疗和卵巢癌BRCA等妇科遗传性疾病的遗传咨询。 坐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五上午 推荐阅读 42岁、40岁、31岁……他们同患一种肿瘤,初期症状都是便秘! 出现这些征兆,是身体在向你求救!恶性肿瘤早期5个信号不可不知 吃货快看!火锅、麻辣烫、关东煮、烧烤……趁热吃可能会吃出问题 责编:庞红卫 作者:李惠子 编辑:李惠子 综合健康时报报道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jg/977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