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高效抗白个性施术 http://www.pifubing999.org/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路径 (年版) 一、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十二指肠溃疡伴有出血(ICD-10:K26.),急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ICD-10:K26.),慢性十二指肠溃疡伴有出血(ICD-10:K26.),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ICD-10:K2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亚太地区工作组关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共识意见:年更新》(Gut,,67(10):-.);《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年,南昌)》(中华消化杂志,,35(12):-.)。 1.慢性、周期性、规律性上腹疼痛。 2.有呕血和(或)黑便。 3.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亚太地区工作组关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共识意见:年更新》(Gut,,67(10):-.);《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年,南昌)》(中华消化杂志,,35(12):-.)。 1.维持生命体征平稳。 2.选择各种止血及抗溃疡药物治疗。 3.本临床路径治疗方案不包括介入或手术止血等治疗措施。 (四)标准住院日为7~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K26./K26./K26./K26.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疾病编码。 2.已经通过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患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输血前检查。 (3)X线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 (4)胃镜检查。 (5)营养筛查与评估: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腹部CT(增强)。 (2)超声内镜 (3)幽门螺杆菌检测。 (七)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 1.建立快速静脉通道,补充晶体液(生理盐水、葡萄糖、等渗液),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可适当补充胶体液(血浆、血浆代用品)。 2.必要时置入胃管、心电监护。 3.下列患者应考虑输血治疗 (1)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收缩压降低≥30mmHg。 (2)血红蛋白<80g/L,高龄、有基础心脑血管疾病者输血指征可适当放宽。 (3)心率>次/分。 4.抑酸药物 (1)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最重要的治疗药物,有利于止血和预防出血。 (2)H2受体拮抗剂(H2RA)类药物仅用于出血量不大,病情稳定的患者。 (3)必要时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静脉输入。 5.营养治疗药物:有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的患者,入院24~48小时内尽早启动肠内营养。肠内营养不能达到目标量60%时,可选全合一的方式实施肠外营养。 6.内镜检查和治疗 (1)内镜止血起效迅速,效果确切,是首选治疗。推荐用于Forrest分级Ⅰa至Ⅱb的溃疡出血。常用的内镜止血方法包括药物注射、热凝止血和机械止血3种方法。 (2)经过积极初始治疗72小时仍有活动性出血者,根据病情复查胃镜,必要时转入其他相应路径。 (3)积极纠正循环衰竭,为内镜检查创造条件,检查过程中应酌情监测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7.住院期间止血后处理 (1)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2)血止后24~48小时可逐步恢复进食。 8.出院后处理 (1)所有患者服用标准剂量PPI达6~8周,或H2受体拮抗剂8周。 (2)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须完成标准方案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10~14天)。 (3)黏膜保护。 (4)门诊随访,鼓励改变生活方式,戒烟酒,健康饮食。 (八)出院标准 1.活动性出血已止。 2.已经开始进食,营养摄入状况改善或营养状态稳定,一般情况良好。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根据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出血量、生命体征和血红蛋白变化情况估计病情严重程度。对于生命体征不稳定、休克、意识障碍、血红蛋白降至80g/L以下的高危患者,应转其他路径。 2.需要药物以外的其他治疗方式,如介入或手术治疗者应转相应路径。 3.因消化道出血而诱发其他系统病变,例如吸入性肺炎、肾功能衰竭、缺血性心脏病等,建议进入相关疾病的临床路径。 4.收治十医院应具备:设施完备的内镜室和有经验的内镜医师;可提供24小时服务的血库;掌握中心静脉插管和气管插管技术的急救人员。 二、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患者(ICD-10:K26./K26./K26./ K26.)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8日 日期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安排入院常规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及病情评估 □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输血 □签署输血同意书、抢救同意书 □进行营养筛查与评估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入院常规检查 □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输血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书写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一级/特级护理 □病重/病危 □禁食、禁水,记出入量 □静脉输液(方案视患者情况而定) □静脉抑酸药 □营养治疗药物(视评估情况) 临时医嘱 □静脉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必要时) □静脉或口服给予止血药(必要时) □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隐血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输血前检查 □X线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 □胃镜检查,必要时内镜下止血 □输血医嘱(必要时) □监测中心静脉压(必要时) □保留胃管记量(必要时) □心电监护(必要时) □血气分析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一级/特级护理 □病重 □禁食、禁水,记出入量 □静脉输液(方案视患者情况而定) □静脉抑酸药 □营养治疗药物 临时医嘱 □静脉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必要时) □静脉或口服给予止血药(必要时) □输血医嘱(必要时) □心电监护(必要时) □监测中心静脉压(必要时) □保留胃管记量(必要时) □腹部CT(必要时) □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 主要 护理 工作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 □填写营养评估表 □营养治疗护理(遵医嘱) □宣教(溃疡病的知识) □营养治疗护理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住院第3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活动性出血已停止。仍有活动性出血,无法控制者,可考虑复查胃镜,请相关科室会诊,必要时转入其他路径 □上级医师查房,评估病情,制订后续治疗方案 □了解幽门螺杆菌检查结果,活动性出血已止且需要抗菌治疗者可开始用药,选择阿莫西林者须做青霉素皮试 □恢复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决定能否拔除胃管,允许患者进流食 □住院医师完成病程记录,继续监测重要脏器功能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一级/特级护理 □静脉抑酸药 □既往用药 □开始进流食(出血已止者) □静脉输液(出血已止者可适当减少输液量) □营养治疗药物 临时医嘱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必要时) □静脉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必要时) □心电监护(必要时) □监测中心静脉压(必要时) □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 □记24小时出入量 □其他医嘱 主要 护理 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饮食 □营养、防护等健康宣教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日期 住院第4~7天 住院第8天 (出院日)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上级医师查房,评估病情变化 □住院医师完成病程记录 □观察生命体征、腹部症状/体征及粪便颜色等,确认出血已止,病情稳定 □病情不稳定者必要时复查胃镜(家属谈话,签署同意书),证实仍有活动性出血者须转入其他路径 □再次进行营养筛选和评估 □根据一般状况和进食情况决定能否出院 □上级医师查房,确定有无并发症以及可否出院 □营养治疗药物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书等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返院复诊的时间、地点,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理等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流食、半流食 □静脉抑酸药 □营养治疗药物(视评估情况) 临时医嘱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必要时) □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隐血 □肝肾功能、电解质 □胃镜检查(必要时) 出院医嘱 □口服PPI/H2RA(总疗程6~8周) □治疗幽门螺杆菌药物(必要时,疗程10~14天) □黏膜保护剂 □定期门诊随访 □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 □调整生活方式 主要 护理 工作 □观察患者情况 □心理与生活护理 □对患者进行营养宣教 □填写营养评估表 □营养治疗护理(遵医嘱)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营养、防护等健康宣教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jg/991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