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胃肠外科三的43床小房出院了,33岁的小房,换上自己的便装,立马就是精神小伙一个了,完全看不出是个已经住院多日的重病号,他坐在椅子上一边整理出院的物品,一边发愣,好像脸上还有一丝难过,心细的责任护士张淑雅忙上前询问,在祝福他终于可以出院的同时,也在纳闷怎么这人出院还有点不高兴呢,原来感情细腻的小房是在这住习惯了,大夫护士对他都很好,不知不觉一个月过去了,反倒是到了“出院”这个节骨眼舍不得大家,他舍不得小雅护士,舍不得刘主任、郎大夫,更忘不了他是怎么来到这的。那天是5月11号,小房记得很清楚,因为第二天是护士节,他之前还说抗疫前线白衣天使们的感人故事让他特别震撼,正想着如果可以给护士小姐姐们送个祝福,但没想到就在护士节的前一天,他自己先病倒了……2天逐渐加重的上腹疼痛伴排气排便不畅,他觉得可能忍忍就过去了,但是突发的鲜血便把他吓坏了,医院急诊,当时初步诊断为急性绞窄性肠梗阻、肠套叠,并收入胃肠外科三住院治疗。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结合患者既往的黑斑息肉综合征病史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吴瑜主任、刘毅和郎琳医师考虑诊断为罕见黑斑息肉综合征致肠套叠、绞窄性肠梗阻,并当即决定于当日急症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行右半结肠切除、回肠-横结肠侧侧吻合、空肠部分切除吻合,手术后恢复顺利,逐渐进食流质、半流质饮食,小房和家属对胃肠外科三医护人员表示真心的感谢,他说:“是吴瑜主任带领的医生团队的精湛技术和孙燕护士长及各位责任护士的专业细心护理使他能够尽快康复、重新继续自己的生活,回报这份暖暖深情。”

疾病小科普

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syndrome,PJS)又称家族性黏膜皮肤色素沉着胃肠道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皮肤黏膜色素沉着、胃肠道多发息肉为主要特点。患病率为1/~1/。患者胃肠道息肉发生癌变风险较高,也可伴发乳腺癌、胰腺癌等肿瘤,需要定期监测、规律随诊、及时治疗。年5月11日,该疾病被列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5部门联合制定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皮肤黏膜色素沉着是大多数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通常发生在出生后至2岁前。多出现在口唇、颊黏膜、面部、手指、手掌、脚底等,也可发生在鼻、肛门周围和生殖器,极少数发生在肠道。外观通常是扁平状,呈灰蓝色至褐色的斑点,大小为1~5mm,在随后数年内变大、增多。胃肠道息肉大多发生在小肠(特别是空肠),其次结肠和胃;也可能发生在肾盂、膀胱、肺、鼻咽等胃肠道之外的位置。息肉在0~9岁形成,大部分患者在10~30岁出现症状。约半数患者在确诊时无症状,部分患者有腹痛、腹泻、腹部包块、便血、呕血、便秘等,可引起肠梗阻、肠出血、贫血、息肉癌变等并发症。胃镜、肠镜等可发现息肉,取材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发现是Peutz-Jeghers息肉。基因检测可发现STK11基因突变。

治疗方式

内镜治疗:(1)直径0.5cm的息肉,可随诊观察,每隔1~2年做结肠镜检查。(2)直径≥0.5cm的息肉,符合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条件者可以在内镜下切除。手术治疗:若息肉较大或较多,或出现肠套叠或肠梗阻,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可以切除病变,解除并发症和防治恶变。若息肉发生癌变,需进行根治性切除术,并根据情况进行下一步治疗。预后:黑斑息肉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的父母再次生育时,子女患病概率较高,患者的子女患病概率也较高。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等有助于预防。预后与并发症密切相关,患者由于多发息肉易引起肠梗阻、肠出血等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因癌变而导致死亡。

医院胃肠外科三胃肠息肉专病门诊已经开诊啦!

主要面对食管、胃、结肠息肉和早癌筛查的病人。对上述病人可以进行精准的内镜治疗,建立胃结肠息肉日间病房,探索胃、结肠息肉的日间手术模式,通过门诊-病房-内镜可以序贯完“术前筛查、入院办理、术前准备、术中治疗、术后随访”,简化了流程、缩短了术前准备时间,使得日间手术更加简洁、便利,为广大患者提供最优化的微创治疗方式。内镜外科手术目前可以完成:内镜下空肠营养管/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内镜下粘膜切除术;超声内镜(EUS)/细针穿刺术(FNA);食管、胃、结肠早癌切除;晚期消化道肿瘤支架置入术(食管、胃、十二指肠、结肠等);胃粘膜大块活检术;胃、结肠息肉内镜切除等等。PS:点击这里回顾一下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wh/1022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