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RE)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内而引起的食管粘膜消化性炎症,俗称“烧心病”。因为正常情况下胃酸只存在于胃中,当反流入食管时灼烧或刺激食管而产生“烧心感”。常常发生于饭后,因为食管括约肌张力减弱或胃内压力高于食管而引起。胃内容物长期反复刺激食管黏膜,尤其是食管下段黏膜而引起炎症,该病经常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或食道裂孔疝等病并存,但也可单独存在。根据症状不同,分别属于中医“吞酸”、“吐酸”、“噎证”、“胸痹”等病证。中医称反流性食管炎为“食管瘅(dān,“冬伤于寒,春生瘅热”,瘅热,为古病名,泛指热性病。)”。

反流性食管炎的典型症状

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一旦出现症状,常是很典型,与其他疾病表现有所不同,有时以并发症的症状较为明显。

1、烧心

是最常见最具特征的症状,烧心感表现在胸骨后有烧灼痛,常从剑突区移行至胸骨上切迹,有时向颈部及肩胛间区放射。多在餐后1小时出现,尤在饱餐后、躯体前屈、卧位或用力摒气时加重,摄入茶、酒、咖啡及阿可匹林等可诱发,不似消化性溃疡有季节性。

也可出现食管痉挛性疼痛,酷似心绞痛样的胸痛,个别者有耳痛。当食管出现糜烂时,可有吞咽疼痛伴咽下困难,胃酸反流刺激局部引起食管收缩性狭窄,食物通过后疼痛明显缓解。有时咽部有阻塞感,也可出现“癔症球”,是由于酸反流引起上食管括约肌压力升高所致。

尽管烧心是胃反流的主要表现,但其程度并不代表病变的轻重,有时烧心很严重,但组织未受到损害;而在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可无或仅有轻度烧心感。

2、反胃症状

胃反酸、打嗝或伴反食,伴有酸味或苦味,严重者一边说话,一边反食,带有强烈的胃酸味。反胃症状可与烧心同时或先于烧心症状1-2年出现。

3、气道症状

有时反流症状不明显或被忽视,而气道症状明显,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反复发作性肺炎,无季节性哮喘,常在夜间发作,严重者可出现肺间质纤维化。有时以口腔溃疡或咽喉炎为主要表现,但经过抗反流治疗后得到减轻或愈合。

病因

1、抗反流屏障的破坏

抗反流屏障的破坏:食管下端括约肌在食管与胃交界线之上3~5cm范围内的高压区,该处静息压为15~30mmHg,构成一个压力屏障,起着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生理作用。一些因素如激素、食物、药物等可导致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相对降低而导致胃食管反流。此外,一过性的食管下括约肌松弛,也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的一个重要因素。

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屏障

激素、食物、药物等可致使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相对降低,从而导致胃食管反流

一次性的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

2、食管酸廓清功能的障碍

正常食管酸廓清功能包括食管排空和唾液中和两部分。当酸性胃内容物反流时,只需1~2次(10~15秒)食管继发性蠕动即可排空几乎所有的反流物。残留于食管黏膜陷窝内的少量酸液则可被唾液(正常人每小时有~ml,pH为6~8的唾液经食管入胃)中和。食管酸廓清的功能在于减少食管黏膜浸泡于胃酸中的时限,故有防止反流食管炎的作用。夜间睡眠时唾液分泌几乎停止,食管继发性蠕动亦罕见有发生,夜间的食管酸廓清明显延迟,故夜间GER的危害更为严重。

食管酸阔清、唾液中和、食管继发性蠕动异常

3、食管黏膜抗反流屏障功能的损害

当防御屏障受损伤时,即使在正常反流情况下亦可致食管炎。研究发现,食管上皮细胞增生和修复能力的削弱是反流性食管炎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4、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

(1)胃排空异常。

胃排空异常导致胃膨胀,冲破压力差导致反流

(2)胃十二指肠反流当幽门括约肌张力和LES压同时低下时,胃液中的盐酸和胃蛋白酶,十二指肠液中的胆酸、胰液和溶血性卵磷脂等均可同时反流入食管,侵蚀食管上皮细胞的角化层,并使之变薄或脱落。反流物中的H+及胃蛋白酶则透过新生的鳞状上皮细胞层而深入食管组织,引起食管炎。

贲门和幽门括约肌张力低下

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胃里,进而反流至食管

反流的内容物侵蚀食管上皮细胞的角化层,并使之变薄或脱落

5、裂孔疝

常见的是滑动疝。食管胃接合部随胃体向上移位进入胸腔。胃体的上升使膈脚分开,裂孔扩大。疝囊小时,随体位、用力及咳嗽而上下滑动。疝囊增大后不再滑动,改变了裂孔附近的正常解剖关系,造成食管胃接合部闭合不全。胃的疝入使食管进入胃的His角消失,膈食管膜被拉长,变薄,腹段食管上移,使接合部的闭合功能进一步恶化。裂孔疝的病人中半数以上发生反流性食管炎。

6、妊娠呕吐

因妊娠增加了腹内压力而发生的裂孔疝可以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但分娩后可以恢复,无须任何治疗。呕吐及长期呃逆亦可使贲门口经常开放而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去除病因后可以恢复正常。

7、其他疾病

新生儿及婴幼儿在发育过程中,因有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不良而发生反流,随幼儿发育,大部分可减轻。原发性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不良使关闭不全,及因器质性疾病如食管下段及贲门部肿瘤、硬皮病和各种造成幽门梗阻等,均能引起反流性食管炎。

因此,反流性食管炎通常是反流的胆汁和胃酸共同作用于食管黏膜的结果,而在胆汁引起食管损伤前,必先存在幽门和LES功能失调;反流性食管炎者多伴有胃炎。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因常致LES和幽门功能失调而易并发本病;十二指肠溃疡多伴以高胃酸分泌而易致胃窦痉挛与幽门功能障碍,故并发本病也较多。肥胖、大量腹腔积液、妊娠后期、胃内压增高以及烟酒药物等因素均可诱发该病。

多发群体

老年人,肥胖,吸烟,饮酒,精神压力大。

是否具有传染性

病不具有传染性。

检查

反流性食管炎主要的检查方法有:1、胃镜;2、pH监测和食管阻抗;3、其他检查方法还有X线、钡透、核素扫描、酸滴注试验、食管测压等,但临床相对较少使用或基本不用。

1、内镜及活组织检查

内镜检查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金标准。首先要有症状,比如:烧心、反酸等反流症状,所以要先做胃镜。胃镜可以确诊反流性食管炎,是否有黏膜破损,并可评估其严重程度并进行分级。同时可排除肿瘤、食管癌、胃癌等的可能,因为有些肿瘤也会有烧心、反酸等症状。

(PS:区别于食管癌,食管癌:进行性吞咽困难,伴吞咽时疼痛,常有消瘦、贫血、恶病质,内镜检查及活检可明确诊断。)

2、PH监测和食管阻抗

通过24小时持续的pH监测的pH值大小和食管阻抗对气体反流、液体反流的监测进行反流性食管炎的确诊。

具体操作是,放一个电极在下食管括约肌的上面5公分,(正常情况下,食管下端括约肌这个高压带可以阻止胃内容物反流上来),这个电极可以测定pH值,即酸度,如果pH值小于4,即说明有酸性物质反流上来。另外,阻抗还可以测定液体的流动,不仅可以测定pH值低的,还可以测定pH值高的,即碱性反流也可以测。同时,它还可以测气体反流。所以此方法可以比较客观、科学地反映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上来的一个检查方法。

pH值小于4,说明有酸性物质反流;pH值大于4,则说明有碱性物质反流。

并发症

病除可致食管狭窄、出血、溃疡等并发症外,反流的胃液尚可侵袭咽部、声带和气管而引起慢性咽炎、慢性声带炎和气管炎。胃液反流和吸入呼吸道尚可致吸入性肺炎。近年来的研究已表明GER与部分反复发作的哮喘、咳嗽、夜间呼吸暂停、心绞痛样胸痛有关。

西医治疗

1、内科治疗

内科治疗的目的是减轻反流及减少胃分泌物的刺激及腐蚀。一般无主诉症状的滑动疝不需治疗。有轻度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或因年龄、合并其他疾病及不愿手术者可行内科治疗。(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食管瘢痕狭窄者。)

药物治疗方面可用制酸剂中和胃酸,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对胃排空延长可用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吗丁啉)、伊托必利等,H2受体拮抗药或质子泵抑制药可减少胃酸及蛋白酶分泌。抑酸药物与促动力药物联合应用对部分患者可提高疗效。

2、促进食管和胃的排空

(1)多巴胺拮抗剂此类药物能促进食管、胃的排空,增加LES的张力。此类药物包括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和多潘立酮(吗丁啉),睡前和餐前服用。前者如剂量过大或长期服用,可导致锥体外系神经症状,故老年患者慎用;后者长期服用亦可致高催乳素血症,产生乳腺增生、泌乳和闭经等不良反应。

(2)西沙必利通过肠肌丛节后神经能释放乙酰胆碱而促进食管、胃的蠕动和排空,从而减轻胃食管反流。

(3)拟胆碱药(乌拉胆碱)能增加LES的张力,促进食管收缩,加快食管内酸性食物的排空以改善症状。本品能刺激胃酸分泌,不宜长期服用,且不可静脉或肌肉注射。

3、降低胃酸

(1)制酸剂可中和胃酸,从而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减少酸性胃内容物对食管黏膜的损伤。碱性药物本身也还具有增加LES张力的作用。氢氧化铝凝胶及氧化镁。藻朊酸泡沫剂含有藻朊酸、藻酸钠及制酸剂,能漂浮于胃内容物的表面,可阻止胃内容物的反流。

(2)组胺H2受体拮抗剂甲氰咪胍、呋硫硝胺和法莫替丁等均可选用。该类药物能强烈抑制胃酸分泌而改善胃食管的酸反流。

(3)质子泵抑制剂该类药物能阻断壁细胞的H+-K+-ATP酶,如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已广泛使用于临床。

4、联合用药

促进食管、胃排空药和制酸剂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能促进食管炎的愈合。亦可用多巴胺拮抗剂或西沙必利与组胺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应用。

中医治疗

1、体针

主穴为内关,足三里,备穴为肝俞、胃俞、上脘、公孙。

2、耳针

取神门、胃、食管,中度刺激并留针。

预防

1

忌酒戒烟:由于烟草中含尼古丁,可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使其处于松弛状态,加重反流;酒的主要成分为乙醇,不仅能刺激胃酸分泌,还能使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的原因之一。

2

注意少量多餐,吃低脂饮食,可减少进食后反流症状的频率。相反,高脂肪饮食可促进小肠黏膜释放胆囊收缩素,易导致胃肠内容物反流。

3

晚餐不宜吃得过饱,避免餐后立刻平卧。

4

肥胖者应该减轻体重。因为过度肥胖者腹腔压力增高,可促进胃液反流,特别是平卧位更严重,应积极减轻体重以改善反流症状。

5

保持心情舒畅,增加适宜的体育锻炼。

6

就寝时床头整体宜抬高10~15cm,对减轻夜间反流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7

尽量减少增加腹内压的活动,如过度弯腰、穿紧身衣裤、扎紧腰带等。

8

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乱服药物产生副作用。

声明:文章部分内容源于网络或书籍,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作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采纳。









































那些偏方能治白癜风
卡介苗接种后会出现什么反应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wh/59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