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邹城79岁的李大爷(化名)专程医院中医中心,当面感谢中医专家,送了一个十分接地气的锦旗“感谢治好我多年复发胃息肉。” △患者送锦旗 胃息肉反复生长 十年前,李大爷胃部出现疼痛与不适,经常觉得恶心、反酸。医院检查出有胃息肉,接受手术治疗后,不舒服的症状得到缓解。 第二年复诊时,又出现胃息肉,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如此反复了数年,年初查出多发息肉,李大爷决定不再手术,寻求药物保守治疗。 中医治疗胃息肉 年5月20日,李大医院中医中心门诊寻求中医调理。主治医师郭香云接诊后,根据患者的病症结合运气体质,应用五运六气思维,给予运气方调理。 服药调理一个月左右,胃部疼痛感已消失,也没有出现恶心等症状。半年后,李大爷再次复查时发现胃部息肉已消失。 什么是胃息肉 胃息肉是起源于胃黏膜或黏膜下层,突出于胃腔的宽基底或带蒂的隆起性病变。通俗的来讲,胃息肉实际上就是胃黏膜表面凸出来的一块赘肉。 为什么会长息肉 尽管息肉发生的原因并不十分清楚,但一般认为与以下这些因素有关: 遗传: 基因变异与胃息肉的形成息息相关,具体机制未明;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能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刺激胃上皮细胞增生,导致胃息肉产生;根除后,息肉会缩小或消失; 胆汁反流: 十二指肠液含有胆酸、胰酶,反流入胃内,可损害胃黏膜,并引起胃黏膜的炎症性增生,导致胃息肉产生;同时,大量反流液使胃内pH值升高,使得胃泌素增生,导致增生性息肉产生; 抑酸药: 长期服用抑酸药可导致高胃泌素血症,可促进胃腺体囊状扩张,形成胃息肉;胃底腺息肉多与服用该药密切相关,部分该类患者停用抑酸药后胃底腺息肉可消失; 吸烟: 可能与吸烟会增加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等因素相关;另一方面,烟草烟雾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可结合DNA形成加合物,干扰细胞复制,影响DNA修复,使胃黏膜发生不可逆转的基因改变,促进息肉的形成; 饮酒: 可损伤胃黏膜,慢性胃发生率明显增加,细菌繁殖增加,促进亚硝胺类致癌物质合成,从而增加胃息肉发生的风险; 某些食物: 有人认为较多肉类(红肉)、腌制食物、油炸食物,较少进食蔬菜类,高脂血症、肥胖等会增加罹患胃息肉的风险。 年龄性别: 老年人比青年人、男性比女性更易罹患胃息肉。 什么样的胃息肉可以中医治疗 胃息肉一般多为良性,无症状者勿需治疗。 增生息肉为非肿瘤性息肉,因为不会发生恶性病变,经内科对症处理,效果较好。 复发性息肉,一般是多致病因子综合作用,中医调理有优势。 腺瘤性息肉癌变率可达30%~58.3%,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即手术治疗。 中医为何能治胃息肉 为何中医也能治胃息肉? 中医认为,天人合一是大健康的基础,天、人、邪是产生疾病的致病因素,任何疾病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导致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通过调整人与自然、人体内部之间的和谐关系,很多疾病可“不治而愈”。 中医在治疗时是调理患病的人,而不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