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院作者:孙万日

一、胆囊息肉胆囊息肉,又称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lesionofgallbladder)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

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

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提高。二、哪些人容易得胆囊息肉?近些年胆囊息肉检出率有增多趋势,已成为一种常见病症。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体检普及率提高,另一方面可能与中国人饮食结构和饮食规律发生变化及生活环境等不详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包括高胆固醇饮食、长期酗酒、过多进食刺激性饮食、饮食规律紊乱等。三、放任胆囊息肉,能致命吗?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息肉”就是个可理可不理的小东西。可事实并非如此,尤其是胆囊息肉,如果不辨别其真伪,放任其发展,最终很有可能会恶变。一旦恶变为胆囊癌的话,治愈率非常低。四、胆囊息肉,吃药还是手术?一些消炎利胆药物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合并慢性胆囊炎的症状,对有些小于5mm的胆固醇结晶样息肉的消除有一些效果。

然而,对于胆囊腺瘤样息肉而言,药物并无任何效果,应定期检查超声,观察有无息肉大小或形态的变化;如果有手术指证,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

其实,对于一些患有细小胆固醇结晶样息肉的患者而言,在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并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后,即使在不服用药物的情况下,胆囊息肉也可以逐渐消失。

大多数的胆囊息肉可以不手术,以下三种情况的出现,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1)如果没有明显症状,但是当胆囊息肉有逐渐增大的趋势,或息肉直径超过1cm,或为单发病变,或息肉基底部宽大,或生长息肉的胆囊壁局部增厚,或息肉位于胆囊靠近肝脏或靠近胆囊出口的位置,或合并有胆囊结石等,特别是年龄超过50岁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2)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在排除精神因素、胃十二指肠和其他胆道疾病后,可行手术治疗;

(3)因胆囊息肉而背负沉重思想负担,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也可进行手术治疗。

如患者没有以上情况,可不急于手术,建议每3~6个月超声复查一次。

五、保胆,切胆?我们总有这样的一个心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能保则保。

但是,保胆手术,虽然去除了胆囊内病灶,满足了病人保留胆囊的心理需求。实际上,经过保胆手术后的胆囊犹如一颗定时炸弹,不仅仍然会有新的息肉或结石病灶产生,而且随着胆囊慢性炎症的加重,胆囊发生癌变的几率大大升高。一旦癌变,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胆囊切除手术能降低胆囊疾病恶化。事实上,现在经常采用的胆囊切除手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较开腹胆囊切除术(OC)相比,具有创口小、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出院早的优点。除非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致腹腔内有广泛粘连、术前高度怀疑合并胆囊癌变、胆囊本身严重萎缩导致胆囊边界不清等少数情况,一般不选择开腹切除的手术方式。

六、胆囊切除以后对身体健康有影响吗?

胆囊切除术已成为常见的腹部手术。有些人切除胆囊后短期内有轻度腹泻和腹胀,特别是进食大量油腻、高脂食物后易发生,这种现象可逐渐通过肝脏分泌和胆总管扩张来代偿胆囊缺失的功能,多数腹泻腹胀可在手术后几个月减弱或消失。目前循证医学还没有明确证据证明胆囊切除后可引起人体其他疾病,目前医学水平认为切除胆囊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大的影响。

本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所有者删除。

更多健康资讯,欢迎







































中科白癜风暖心公益活动
北京中科白殿疯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yy/685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