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回顾:

图表1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结节

图表2肝癌伴门静脉癌栓

图表3肝内多发转移伴门静脉主干及远侧分支内癌栓形成

病例分析与思考

1.肝脏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结节是一种癌前病变,代表了肝癌发生的中间环节,相对少见,大多在超声体检或CT、MRI检查时偶然发现,与肝脏结节及小肝癌不易鉴别,极易误诊。早发现、早诊断是选择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的重要因素。临床上大多数患者无症状,但常有乙、丙型肝炎病史和肝硬化背景。

2.T1WI高信号,T2WI病灶为低或稍低信号,原因与病灶内含铁血黄素沉积及肝脏铜代谢异常有关,动脉期病灶强化代表血供由少向多转变,可能病灶由低度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向重度不典型腺瘤样增生转变。文献报道,重度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结节癌变发生率是低度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结节的4倍,应高度重视少数重度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结节可轻中度强化,病灶直径通常较肝硬化再生结节大,有明确的数目。病灶大多有肝硬化背景,随机分布,无特定好发部位。

3.肝脏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结节需与肝硬化再生结节、肝癌、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鉴别。有研究报告50例患者,男35例,女15例,年龄35-75岁,平均53岁,50例病人均有肝炎病史和肝硬化背景,23例表现为腹胀,27例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彩超发现结节建议核磁共振进一步确诊,2年内1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结节变成小肝癌。另1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结节手术切除6个月后,其附近的肝实质出现一小肝癌。

4.本例患者年轻,前后4个月就去世,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母婴传播乙肝,有肝硬化基础;

②尽管抗病毒4年多,但病毒一直未能持续控制在检测线以下;

③MRI发现肝脏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结节28个月,医患双方均未引起重视,年1月6日查AFP8.8ng/ml后,近11月未复查AFP,也未定期查MRI,更未采取任何防治肝癌的措施,一确诊就是“肝右叶前下段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右支及远侧分支内癌栓形成”;

④年龄越轻,肿瘤恶性程度越高,本例仅行一次股动脉插管化疗后2个多月,就发生肺转移、胸水、大量腹水,很快出现包括肾功能不全在内的多脏器功能衰竭;

⑤对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结节是癌前病变的医学科普知识,一定要加强宣传,使肝病医生、患者及大众都能有所了解,并引起充分注意。重视对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结节者每3个月进行一次AFP检查,肝脏彩超检查与磁共振平扫+增强检查,时间间隔较肝硬化患者常规复查时间要相应缩短,同时要注意遗漏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结节以外的肝硬化结节癌变,争取及时诊断肝癌,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作者:医院医院顾生旺主任

致谢:医院影像中心刘建秦副主任医师,何海涛主任指导影像采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yy/97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