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是帮助消化食物的物质,切除胆囊后,胆汁储存和浓缩功能虽然丧失,但胆汁仍能在小肠内与食物混合,起到消化作用 是不是胆囊长息肉就意味着要切除胆囊呢?商昌珍指出,胆囊息肉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是有指征的:对于经常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腹痛等明显症状的胆囊息肉,在排除精神因素、胃十二指肠和其他胆道疾病后,建议考虑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对于无症状的胆囊息肉,当息肉直径超过1cm、定期b超检查发现息肉持续增大,且是基底宽大的腺瘤样息肉,为防止息肉进展或恶变也应考虑手术治疗如果没有以上几种情况,可不必急于手术,但要定期检查,每3-6个月做一次b超观察息肉变化情况 随着人们高脂、高蛋白饮食的增多、饮食的无规律及环境污染的加十二指肠息肉严重剧,胆囊息肉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胆囊息肉的检出率明显增多,目前已成为肝胆外科门诊的常见病胆囊息肉一般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多在体检的b超检查时被发现对于潜伏在胆囊里的“肉疙瘩”,应该如何应对?是不是胆囊长息肉就意味着要放弃胆囊呢?很多患者都关心这个问题 商昌珍指出,其实,胆囊只起储存和浓缩胆汁的作用,它并不产生和分泌胆汁真正产生和分泌胆汁的器官是肝脏此外,由于胆囊炎等的影响,发生病变的胆囊大多已丧失原有的功能,甚至可能癌变,胆囊已成为有害而无益器官,所以,对于胆囊息肉已达到手术治疗指征的患者来说,该手术时就应果断手术,一味追求“保胆”是不明智的现在,胆囊切除术几乎全部都是在腹腔镜下完成,手十二指肠息肉治疗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王海芳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副教授 商昌珍 原标题:“潜伏”在胆囊里的息肉,切or不切? 切除胆囊,消化很受影响? 文/通讯员 王海芳 当医生建议症状明显的胆息肉患者切除胆囊时,患者大都不愿意,有的是怕挨一刀,有的则担心切了胆囊,身体就“垮了”他们最大的担忧是:胆囊是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切除胆囊会严重影响消化功能 在切除胆囊后,一些患者会出现腹胀不适、腹泻等表现,但多为暂时性,一般在术后1-3个月可恢复,并正常饮食 息肉>1cm,建议切除 商昌珍提醒,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和饮食不规律是胆囊“长”息肉的常见原因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搭配膳食,避免过多地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如动物内十二指肠息肉手术脏、海鲜及肥肉等);同时,规律三餐饮食,摒弃不吃早餐、常吃夜宵的不良习惯,这些都有助预防胆囊息肉的发生 胆囊息肉多数无症状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商昌珍副教授表示,胆囊息肉是胆道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多见于25-55岁的年龄段,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胆囊息肉的发病原因为综合性因素所致,其中,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和饮食不规律是胆囊“长”息肉的常见原因胆囊息肉多数无明显症状,80%以上都是在定期体检做b超检查时被发现的一小部分胆囊息肉患者会有上腹部饱胀不适、反酸嗳气、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的表现,所以常常自行当做“胃病”去服药治疗,效果不佳 超声检查是发现胆囊息肉最常用、最方便的检查手段,即使是小于5毫米的息肉,b超的检出十二指肠息肉率也可达90%以上值得指出的是,b超检查难以区分胆囊息肉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如果想确定胆囊息肉究竟是良性还是恶性,还得进一步做彩色多普勒超声或血管造影、内镜超声、ct或病理活检等检查 随着人们高脂、高蛋白饮食的增多、饮食的无规律及环境污染的加剧,胆囊息肉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胆囊息肉的检出率明显增多,目前已成为肝胆外科门诊的常见病胆囊息肉一般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多在体检的b超检查时被发现对于潜伏在胆囊里的“肉疙瘩”,应该如何应对?是不是胆囊长息肉就意味着要放弃胆囊呢?很多患者都关心这个问题 白癜风哪里可以根治北京哪个医院医白癜风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zl/103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