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医基考点——病理学考点1: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 1.适应是指细胞和组织、器官,对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和刺激作用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包括: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2.萎缩:发育正常的器官和组织,由于实质细胞的体积变小和数量减少而致其体积缩小。 3.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 4.增生: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引起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 5.化生:是指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6.可逆性损伤: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 7.细胞水肿(水变性):所有细胞损伤最早的表现形式。在急性感染、缺氧、毒素等有害因素作用下,细胞膜及细胞内线粒体等结构受损,ATP生成减少,能量不足,造成细胞膜的钠泵功能障碍-Na+和水在细胞内潴留。 8.脂肪变(脂肪沉积):实质细胞胞质内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 9.玻璃样变(透明变):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 考点2:损伤的修复1.不稳定细胞—持续分裂细胞—呼吸、消化及生殖道的黏膜上皮。 2.稳定细胞—静止细胞—各种腺器官的实质细胞。 3.永久性细胞—非分裂细胞—神经细胞、骨骼肌、心肌细胞。 4.由纤维结缔组织来修复的过程称为纤维性修复,以后形成瘢痕,故也称瘢痕修复。常发生在伴有坏死的炎症中,并且是慢性炎症的特征。 5.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是幼稚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肉眼观察肉芽组织的表面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触之易出血而在无痛觉,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6.根据损伤程度及有无感染,创伤愈合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一期愈合:组织缺损少,无感染,创缘整齐,创面对合严密,如手术切口。 (2)二期愈合: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齐,哆开,不能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 考点3: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肺淤血:由左心衰竭引起。慢性肺淤血,肺泡腔除有水肿液及出血外,还可见大量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心衰细胞)。 2.肝淤血:常由右心衰竭引起。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淤血区)、黄(肝脂肪变区)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称为槟榔肝。 3.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4.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阻塞血管的物质称为栓子。栓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最常见的栓子是脱落的血栓或其节段。罕见的为脂肪滴、空气、羊水和肿瘤细胞团。 5.肺动脉栓塞:栓子95%以上来自下肢膝以上的深部静脉,特别是腘静脉、股静脉和髂静脉,偶可来自盆腔静脉或右心附壁血栓。 6.循环血流中出现脂肪滴阻塞小血管,称脂肪栓塞。 7.大量空气迅速进入血循环或原溶于血液的气体迅速游离,形成气泡阻塞心血管,称为气体栓塞。前者为空气栓塞,后者是在高气压环境急速转到低气压环境的减压过程中发生的气体栓塞,称减压病(沉箱病、潜水员病)。 8.在分娩过程中,羊膜破裂、早破或胎盘早期剥离,又逢胎儿阻塞产道时,由于子宫强烈收缩,宫内压增高,可将羊水压入子宫壁破裂的静脉窦内,经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分支、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内引起羊水栓塞。 考点4:炎症1.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称为炎症。炎症是损伤、抗损伤和修复的统一过程。 2.炎症的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炎症的全身表现为发热、末梢血白细胞数目改变、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寒战和厌食等。 3.急性炎症:反应迅速;持续时间短,常常仅几天,一般不超过1个月;通常以渗出性病变为主,浸润的炎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但有时也可以表现为变质性炎或增生性病变为主,前者如急性肝炎,后者如伤寒。 4.慢性炎症:持续时间较长,为数月到数年;一般以增生性病变为主;其浸润的炎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考点5:肿瘤1.分化:是指肿瘤组织在形态与功能上与某种正常组织的相似之处;相似的程度称为肿瘤的分化程度。与正常组织相似性越小,分化程度越低。 2.异型性:肿瘤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与相应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称为肿瘤的异型性。 3.肿瘤的生长方式 (1)膨胀性生长:多见于实质器官的良性肿瘤。 (2)外生性生长:体表肿瘤和体腔(胸腔、腹腔)内肿瘤,或管道器官(如消化道)腔面肿瘤,常突出表面,呈乳头状,息肉状,蕈状或菜花状。 (3)浸润性生长:多见于恶性肿瘤。 考点6:心血管系统疾病1.动脉粥样硬化(AS):以血管内膜形成粥瘤或纤维斑块为特征,主要累及大动脉和中等动脉,致管壁变硬、管腔狭窄和弹性减弱,引起相应器官缺血性改变。 细动脉硬化:表现为细小动脉的玻璃样变,常见于高血压病和糖尿病。 2.高血压是一种可导致心、脑、肾和血管改变的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成年人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被定为高血压。 3.风湿病是一种与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基本病理变化包括: (1)变质渗出期:是风湿病的早期改变。在心脏、浆膜、关节、皮肤等病变部位表现为结缔组织基质的黏液样变性和胶原纤维素样坏死。 (2)增生期或肉芽肿期: ①在心肌间质、心内膜下和皮下结缔组织中,可见具有特征性的肉芽肿性病变,称为风湿小体或Ascho?小体。 ②风湿小体由聚集于纤维素样坏死灶内的成群风湿细胞及少量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构成。风湿细胞由增生的巨噬细胞吞噬纤维素样坏死物质后转变而来。 (3)纤维化期或硬化期:Ascho?小体中的坏死组织逐渐被吸收,风湿细胞转变为成纤维细胞,使风湿小体逐渐纤维化,最后形成梭形小瘢痕。此期病变可持续2~3个月。 考点7:呼吸系统疾病1.大叶性肺炎主要由肺炎球菌引起的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病变通常累及肺大叶的全部或大部。本病多见于青壮年,临床起病急,主要症状为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和咳铁锈色痰。 2.大叶性肺炎典型的自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期。 (1)充血水肿期:肺泡腔内有大量的浆液性渗出液。胸片X线检查显示片状分布的模糊阴影; (2)红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内则充满纤维素及大量红细胞,其间夹杂少量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此期渗出物中仍能检测出较多的肺炎链球菌。X线检查可见大片致密阴影。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崩解后,形成含铁血黄素随痰液咳出,致使痰液呈铁锈色; (3)灰色肝样变期:纤维素网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因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迫,肺泡腔内几乎很少见到红细胞; (4)溶解消散期:肺内炎症病灶完全溶解消散后,肺组织结构和功能恢复正常,胸膜渗出物亦被吸收或机化。 3.小叶性肺炎是主要由化脓性细菌引起,以肺小叶为病变单位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常以细支气管为中心,故又称支气管肺炎。主要发生于儿童、体弱老人及久病卧床者。 4.鼻咽癌扩散途径为:(1)直接蔓延;(2)淋巴道转移;(3)血道转移。 考点8:消化系统疾病1.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幽门螺杆菌感染; (2)黏膜抗消化能力降低; (3)胃液的消化作用; (4)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迷走神经功能亢进与十二指肠溃疡发生有关;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促进胃溃疡形成); (5)遗传因素。 2.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 (1)出血;(2)穿孔;(3)幽门狭窄;(4)癌变。 3.乙型肝炎病毒(HBV):HBV是中国慢性肝炎的主要致病原,最终导致肝硬化。HBV主要经血流、血液污染物品、吸毒或密切接触传播。 4.肝硬化主要为病因: (1)病毒性肝炎; (2)慢性酒精中毒; (3)胆汁淤积; (4)药物及化学毒物; (5)代谢障碍; (6)营养障碍; (7)其他:(如血吸虫性肝硬化、淤血性肝硬化); (8)隐源性肝硬化。 我国以病毒性肝炎为主。 5.食管癌好发于三个生理性狭窄部,以中段最多见,其次为下段,上段最少。 6.胃癌是由胃黏膜上皮和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好发于胃窦部小弯侧。 军队文职医疗岗招聘+人宣传手册必背考点必备手册扫码回复文职,即可免费领取!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zl/1151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