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筛查就是在大量健康人群中通过一些简便易行又有效的方法,去发现那些已经患有癌症却没表现出来或者可疑患癌症的群体,以期给予早期治疗、提高治愈率。筛查不是疾病诊断,取大的区别就在于筛查针对的对象是现时无疾病相关症状的“正常健康”人群。因此,癌症的筛查特别强调成本效果、医学伦理、社会效益等因素,并不是所有肿瘤都适合进行筛查。一般要求,通过筛查得到的“利”要大于筛查本身给社会、民众带来的“弊”。纵观全球目前的经验,结直肠癌是最适合进行筛查的恶性肿瘤之一。美国近10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下降,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大规模的健康人群筛查功不可没。为什么结直肠癌适合而且需要开展筛查?首先,我国居民的结直肠癌发病率越来越髙,每年大约有20万人新患病,在所有癌症中位居第5位,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其次,结直肠癌多由大肠息肉(腺瘤)演变过来,这个演变的过程相对较长,可以历经数年。筛查发现息肉并处理后能阻断这个过程,可以阻止结直肠癌的发生。第三,全世界历经几十年的探索,已经摸索出一套相对成熟的筛查手段和方案。最后,早期结直肠癌的治疗相对有效,能取得不错的疗效。通过筛查发现的结直肠癌多数为早期,通过手术等治疗效果很好。比如,最早期的I期结直肠癌,90%以上可以通过手术得到根治。有哪些常用筛查方法?1.问卷调查包括家族史和症状等内容的问卷调查,能帮助识别那些容易患结直肠癌的人群,即所谓的“高危人群”,从而缩小筛查的范围。这些问卷的设置会帮助受筛群体主动回想,最大程度避免遗漏。其中,对遗传性结直肠癌的筛査,详细的家族史是关键;而问卷里所列出的结直肠癌常见的症状询问,则帮助辨别已经患结直肠癌但忽略了结直肠癌引起的身体不适反应的患者。因此,在完成问卷调查时,应认真对待,仔细填写。 2.粪便潜血试验 粪便潜血试验简称FOBT,是一种用来检测大便里是否有出血的方法。如果是肉眼能看到的出血(颜色改变),往往能引起患者警惕而就医。但另外一种出血,因出血量少,肉眼并不能看出,只是肿瘤细胞或组织释放血红蛋白(血液的重要组成)混于粪便中,此时即称为“粪便潜血”,又称为“粪便隐血”。粪便潜血试验是目前最常用,尤其是常规风险群体初筛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方便易行、安全、无创伤,也最能被接受。 检查时,只需要按医生的要求把少量粪便送去检查即可。目前还有更方便的方法,筛查机构将粪便潜血的检测试纸邮寄到居民家中,接受筛查者只需要按操作指引将粪便涂抹于试纸上,然后寄回即可。当然,为了提高粪便潜血检测准确性,接受筛查者可能会被要求在检查前几天开始限制饮食,少吃红肉类(如猪肉、牛肉等);粪便潜血试验一般会要求送3次标本。如何正确判读粪便潜血试验的结果呢?肿瘤生长在消化道里,由于肿瘤组织坏死脱落、粪便的摩擦等原因,会发生出血,粪便潜血容易阳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粪便里有出血并不都是肿瘤所致。因此,粪便潜血试验的特异性不是很高,换句话说,消化道中有肿瘤时,往往粪便潜血都会阳性,但粪便潜血阳性时,却不一定是肿瘤。如果粪便潜血试验阳性,提示消化道里可能存在病变,医生就会建议接受进一步的筛查或检查。3.结肠镜检查结直肠的癌前病变(如息肉)或肿瘤都从肠腔内面开始生长,因此通过结肠镜对肠腔进行直接观察,是发现这些病变的最有效方法,这也是目前结直肠癌筛查的最有效手段。但由于相对繁琐、费用较贵,检查过程中受检者不舒服,属有创检查,有一定的并发症,接受程度远远低于粪便潜血试验。4.基因筛查这是筛查遗传性结直肠癌易感群体的重要方法,从受检者体内抽取一定量的新鲜血液即可完成。主要有两类基因检测,分别针对最常见的两类遗传性结直肠癌。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家族史的群体需要接受APC(结肠腺瘤样息肉病)基因的捡测;怀疑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史的群体需要接受MMR(错配修复)或MSI(微卫星不稳定性)基因检测。这些基因检测可以提示受检者是不是因为先天的基因改变而比普通人更容易患结直肠癌。如果是,那这些人的结直肠癌筛查就需要更加频密。结直肠癌筛査何时幵始?如何进行?年龄介于40-75岁的一般人群,可以开始第一次结直肠癌筛查,采用问卷调查和粪便潜血试验。高危人群的筛查符合如下任何一项特征,也即所谓的“高危人群”,则需接受结肠镜筛查诊断: ①粪便潜血试验阳性(异常);②1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患结直肠癌;③本人有癌症病史或肠息肉病史;④具有下列2项:慢性便秘、慢性腹泻、便血、慢性阑尾炎、重大精神剌激(如离婚、近亲属死亡等)。具体筛查方案粪便潜血试验应每年1次,连续3次阴性(正常)者可2-3年1次。如为高危人群,则接受结肠镜筛查;若肠镜发现息肉,应该摘除,以后每年复查结肠镜直至正常。结肠镜复筛阴性者粪便潜血试验每年随访,结肠镜每3-5年复查1次。遗传性结直肠癌的筛查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建议家族成员接受APC(结肠腺瘤样息肉病)基因检测,如为阴性(正常),可以参照常规筛查;如阳性(异常),则从20岁开始,需要每年接受肠镜检查1次。但是鉴于临床上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极高的遗传概率,以及APC基因检测的困难,往往建议所有家族成员均应接受肠镜检查。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建议家族成员接受MMR(错配修复)蛋白突变的免疫组化分析以及MSI(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如果均阴性,则参照常规筛查。如果任何一项阳性,则行MMR基因的胚系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突变,可遗传后代)检测,胚系突变阴性者,40岁以后每2-3年进行肠镜检查,胚系突变阳性者,则在20-25岁或小于家族中结直肠癌最低发病年龄10岁开始结肠镜检查1次,以后每年粪便潜血随访,40岁以后每年结肠镜检查。 摘自: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 公司:万华普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官方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的治疗方法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比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