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欧中医药协会赵宽副会长与于建华院长颁发中东欧中医药协会北京办事处主任医师聘书) 今天谈气化之六腑(胃、大肠): 胃、小肠、大肠、三焦及膀胱等合称为六腑,在阴阳配属上都属于阳,它们的功能为受纳五谷,将五谷消化吸收,输布于全身,并把代谢所产生的废物,有二便排出体外,简单地说,六腑的功能在于传化,主疏泄而不留存,所以总称之为传化之俯。 胃 胃为后天水谷之海,位居于中宫,在五行属于戊土,主要功能在于接纳五谷,然后由脾脏消化吸收,所以胃是脾脏之俯,两者合称为仓廪之官。也是由于这两者的作用,才能使五谷所具备的的五味经由接纳消化吸收,而出脾胃,散走达与诸脏腑营卫。所以内经: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胃部解剖 胃分为 贲(ben)门—食道进入胃部的入口处。 胃底部—从喷门向左上方膨胀部分。 胃体部—胃最大部分。 幽门部—要进入十二指肠的部分。 胃的位置其最低界限应在何处?因人而异,在高瘦的人,他可能很低,向下及与耻骨。在矮胖的人,它可能维持在相当高的部位,并不低于幽门及十二指肠交界处。 生理病理: 胃为五谷之府 在脾脏章里,曾经提到过消化作用可分为咀嚼、吞咽、搅拌及吸收四个阶段,其中吞咽及搅拌作用就是有胃所司管,属于胃的功能。1、吞咽—将食物由口腔经咽喉食道往下推送,进入胃部的过程,这种吞咽的动作乃是一种复杂的动作,开始时是随意的由我们自己控制的动作,而其完成则是不随意的一种反射动作,在中医则认为咽喉吞咽乃是替胃传送五谷,主进水谷,所以称咽喉为胃之使,故咽喉有病不能吞咽时,治疗要以胃为主。2、搅拌—食物进入胃后,胃即开始运动,将食物与胃酸搅拌后,把食物小量小量的推送入十二指肠的过程。除了饥饿以外,在空胃时,胃很少运动,但是一当食物进入胃部后,胃就开始运动。 胃的运动可分为三个阶段:1、填充—当食物进入胃部后,胃底及胃大弯即开始变长,并且膨胀,称作为接受性迟缓。2、运动—食物进入胃后,胃即开始运动,此运动分为a、张力运动:发生于胃底部,食物搁在胃壁,胃壁即对食物施加轻微的,但是极稳定的压力,如此就很稳定的压挤食物到幽门部分。B、蠕动:食物被挤压到幽门后,从角切迹处开始猛烈的收缩,将食物与胃酸搅和,并往前推送,这个动作在幽门部分犹如磨坊一样,反复施行,直到食物被排空进入十二指肠为止。3、排空—食物经过胃部的蠕动后,慢慢被推送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胃的运动分为这三个过程,并且是连贯性的,一气呵成的,其中任何有毛病,都会致病,由此可知,胃的功能主要在接纳五谷,所以说胃为五谷之俯。 胃性主降 胃的功能在接纳五谷,并把五谷往下推送至十二指肠,因此胃的蠕动是向下行的,所以说胃气应以向下为顺,如果相反,蠕动向上行时,胃气就往上冲逆而将积恶之气吐出,临床上就会出现恶心、嗳气、甚至呕吐等,此时治疗以胃为主,使其蠕动向下,就可痊愈。 胃主燥气 胃除了能接纳五谷外,它的另一功能为吸收水分,这种吸收水分的功能,中医称作为“燥化”,由于胃由此燥化功能,所以水一入胃,就有部分被吸收,吸收不了就被推送到小肠内,不得停于胃中,如果胃的燥化功能不足时,则水停于胃中不被吸收,食物也就无法排除胃外,就会形成胃胀,此时治疗以胃为主,但在治疗之前,应先辨证,如胃阳不足,由于胃的吸收水分及运动功能减低,所以临床上会表现出不想进食,即使食入也不消化,或食后很久仍会吐出,甚至呕吐不止。相反的,胃火过旺,胃的吸水功能及运动功能过强,临床上就会表现出饥饿却吃不下,不能接纳食物或是食入即吐,甚至大便秘结等,虚实分辨清楚后,运用补泄手法,自能收到疗效。 胃经偱行身前及面上 胃经的经脉向上行于身体的前面而至面上,因此邪中与表时,临床上就会出现目痛、发痉不能仰等症状,此时治疗上就要取胃经。 大肠 我们吃进去的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其所剩余的残渣废物,传到大肠后,大肠即将其化为大便,而有肛门排出体外,所以内经说,大肠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大肠解剖 大肠比小肠宽大得多,但全长仅五尺而已,它开始呈弓状,从迴肠右端向上行于小肠的前面,一直向上到高于小肠处,此段叫做升结肠,然后向左横跨整个腹部,到左边为止,称作横结肠,最后又向下位于腹部的左方叫下结肠,下结肠的底端向右弯曲形如S状环,叫做S状结肠,然后联结与直肠,因此大肠从左下方阑尾处,向上经过胰脏,然后又向下到肛门,几乎包饶了整个小肠。 大肠的第一段叫盲肠,长约3寸,它的下端是封闭的叫盲囊,从盲囊处长出一条像蚯蚓一般的凸起叫蚓突,盲肠的上端连于大肠的第二段即升结肠,在盲肠与升结肠交接之处,有一开口,乃是回肠进入大肠之处,在这个开口处有一瓣膜叫回盲瓣,此瓣膜可以调节消化食物从回肠进入大肠的速度,也可避免食物由盲肠反流入回肠。 直肠约有5寸长,下连于肛管,肛管长约1.5寸,内有肛门括约肌,用以控制肛门的开关,当直肠肌肉一收缩,肛门括约肌就放松,大便就被推送出体外。 生理病理 大肠主燥气 大肠除了替中宫(胃)作传导,另外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吸收水分,,已保存体液,并把大便变硬成形,以便排出体外。如果大肠吸收水分过强时,大便就会过于干燥形成便秘,如果大肠吸收水分功能不足时,大便就会溏泄。另外一种情形就是大肠吸收水分功能正常,但因其排除功能减低,或未按时排出,则因大便停留于大肠时间过长,其吸水的时间也相对增长,大便自然会变得过度干燥而成便秘,因此治疗时虽然同样取用大肠经,但却要分辨是燥化功能异常或是排出功能异常,如此才能对症下针,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各脏腑对大肠的影响 1、大肠的主要作用是把吃进去的食物残渣转变为大便排出体外,所以说: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焉。这里所谓的变化出焉就是把食物残渣便化为大便排出体外的意思。由于大肠这个作用,使得消化作用才能圆满达成,如果大肠失去其传导作用,则大便就会秘结,百病因而发生。事实上,大肠之所以能够完成这种传导作用,主要依赖于肺气,因为大肠为肺之俯,肺主治节,肺气下达,才能通利膀胱,润滑大肠,使大肠能把大便从肛门排出体外,因此治疗时就要调肺气为主。2、由于前后会阴都属于肾窍,有肾主管其约束的作用,也就是说肛门的开闭作用,主要由于肾脏所主管,同时大肠又为燥金,它必须要肾水的濡润,才能济其燥气,所以大肠的疾病与肾脏也有关。3、大肠内的细菌能使食物发酵,分解糖类成酒及酸等,也可以将蛋白质分解成氨酸及气体,使大便有一股臭味。此外氨乃是有毒的,这种有毒的氨必须赖以肝脏来化解才能消去其毒性,否则经大肠吸收后,就会产生“自体中毒”,影响生命的安全。此外大肠的燥化又必须有胆汁的缓泄,才能疏泄之,在五行上肝与大肠二者有属于夫妻经,所以二者的功用是相辅相成的,必须要适当地配合才能成功。 有上述可知,大肠因为与各脏有相关连,所以它所生的病,多半是由各脏腑所发生,而影响到大肠,才导致疾病的,因此在治疗上必先治疗大肠以去其标,然后治各脏之病,以清其本源,如此病愈后才可保不再复发。 其它六腑气化论逐渐发布,请耐心等待! 苹果手机长按此北京白癜风治好要多少钱白癜风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