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早上,我院小肠内镜科正式开科,迎来成长发展的崭新阶段。我院院长文卫平、党委书记李汉荣、消化内科首席医院领导班子成员,临床科室主任、护长及行政职能科室负责人等出席,开科仪式由黄美近副院长主持。

首先,消化内科首席专家胡品津教授表示热烈祝贺。他说到自己来六院快十年了,看到了六院快速发展的过程,目前六院亟需考虑的是可持续发展和高水平快速发展的关系。医院成立小肠疾病诊治中心,为复杂小肠疾病提供全面的诊治方案。中心可以作为IBD中心的外延、胃肠专科的分支,更希望是中山六院将来发展的亮点。小肠内镜科作为小肠疾病诊治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中山六院内镜中心的独立科室,在各个部门非常艰难又卓有成效的协调下终于成立了,他非常感动!纵使小肠内镜科面临着很多已知和未知困难,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克服困难,一起成长,医院的期望,祝愿顺利开科,蓬勃发展!

随后,文卫平院长在致辞医院小肠内镜科开科的好日子。近年来六院一直秉承着“高水平发展”的理念,围绕消化疾病体系建设做文章,先后成立了小肠疾病诊治中心、食管外科、胰腺肝胆外科以及胃外科,逐步健全消化疾病诊治体系,不断提升消化疾病诊治能力,形成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小肠疾病已经成为消化疾病领域诊治的难点和研究的热点。自年成立小肠疾病诊治中心以来,我院小肠镜检查和治疗例数达例,位列全国第5,完成了多例疑难、高度复杂的小肠疾病的诊疗,为我院小肠疾病的诊治迈上新台阶打下了坚实基础。相信小肠内镜科将来一定能做到临床与科研并重,做出优势和特色,引领行业发展!

李汉荣书记说到,今天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医院小肠内镜是做别人不敢做、不想做、不能做的事,这样我们能更好找到、创造自己的价值。“肠”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随着小肠内镜科开科,我院的内镜技术在稳步提升,消化系统也更加健全完整,这使得我们离“胃肠专科特色鲜明”的发展目标更近一步,也使我们有更大的底气和更强的信心去攀世界高峰。期待六院同事一起凝心聚力,再创辉煌,再次祝贺祝福小肠内镜科顺利开科。

最后,郭勤副主任医师表示,小肠内镜科的成立离不开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医院领导对小肠内镜团队的信任和肯定。小肠内镜能够成立是科室的机遇和挑战,也是广大患者的福音。最后郭主任表态科室同仁一定会团结协作,不忘初心,全面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造福患者,把小肠内镜做大做强,争取把小肠内镜做到全国第一,成为小肠疾病诊治区域中心!

我院领导班子和郭勤主任团队共同为小肠内镜科揭牌,与全场来宾共同见证了小肠内镜科的这一历史性时刻。

小肠疾病

小肠迂曲冗长,是消化道中最长的器官。食物经食管、胃后,进入小肠进行营养吸收,最后进入大肠。胃镜经口腔进镜,主要观察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降段疾病;结肠镜经肛门进镜,主要观察下消化道;而居于中消化道九曲十八弯的小肠一旦发生病变,处理起来却困难重重。

在以往,由于医生不能对深部小肠常规进行直视下检查,让临床医生对小肠疾病的认识相对陌生,小肠疾病成了误诊率和漏诊率最高的疾病。小肠镜检查能够全面检查全段小肠的粘膜情况,对于一些特殊炎症性疾病如克罗恩病等具有重要价值,同时能够开展小肠狭窄、出血、良性肿瘤等一系列疾病的内镜下治疗。目前我院月均进行的小肠内镜检查和治疗近百例,能够充分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

过去,在很多人眼里,小肠镜可能只是一种用于检查和诊断各种小肠病变的医疗器械。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现在,运用小肠镜也可以开展很多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其具有独特优势,能帮助更多患者拥抱健康生活。

中山六院小肠镜下微创治疗

P-J综合征小肠镜下治疗

P-J综合症又称黑斑息肉病,是由皮肤粘膜黑斑合并消化道息肉,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很高的外显率,男女均可携带因子,约有30-50%患者有明显的家族史。

这种胃肠道息肉常呈多发性,息肉可发生在整个胃肠道,以小肠多见,在胃、大肠、阑尾腔也有生长。这些息肉大小不定,小者仅为针头般大小的隆起,大者直径可达10.0cm,多为0.2~0.5cm,表面光滑,质硬,蒂的长短、粗细不—,也可无蒂。较大息肉可呈菜花样。

此外,胃肠道息肉所引起的长期腹泻和便血可导致贫血;当息肉发展成大型息肉时,可发生肠梗阻;也可因息肉过多或息肉牵拉引起肠套叠,肠套叠大多数可自行复位,如不能及时复位,延误较久可引起肠坏死。

近期,我院已成功为50余例P-J综合征的患者完成治疗,在小肠镜下切除术后,患者无腹痛等不适,观察两三天即可出院,减少了患者发生肠套叠的风险和再次外科手术的麻烦。郭勤副主任医师强调,P-J综合征的患者一定要定期复查、定期接受小肠镜下治疗。

炎性肠病小肠镜下治疗

肠道狭窄是炎症性肠病(IBD)常见并发症。按发生机制来分,良性狭窄可以分为炎性、纤维性及混合性狭窄3种类型。炎性狭窄是由于肠壁充血水肿和肠壁增厚所导致,应用内科药物保守治疗多可缓解,包括免疫调节剂和抗肿瘤坏死因子α(抗TNF-α)药物。而纤维性狭窄是慢性炎症反应长期反复刺激导致肠壁纤维化形成,既往通常对药物治疗无效并且多需外科手术干预。

近年来,内镜作为治疗炎症性肠病合并肠腔狭窄的重要手段,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目前我院已经开展的主要的内镜治疗手段包括:内镜下球囊扩张(endoscopicballoondilation,EBD)、内镜下小针刀狭窄切开(endoscopicstricturotomywithneedleknife,NKSt)以及支架置入等。

图1:球囊扩张术

图2:狭窄切开术

专科主任介绍

小肠内镜科郭勤副主任医师

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

专业介绍:在临床工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练处理消化内科危急重症及疑难杂症,特别擅长小肠疾病和炎性肠病的诊疗;熟练掌握各种消化内镜的操作,熟悉各种内镜下诊疗,特别是小肠镜检查及治疗(小肠镜下狭窄成形术、EMR、肿瘤局部治疗,异物取出、内镜下血管瘤治疗等)。

擅长领域:炎症性肠病的诊治,小肠镜诊治,消化内镜下微创治疗。

社会职务:兼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性肠病学组内镜俱乐部委员,湖南省消化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炎性肠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小肠镜组委员,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IBD专委会委员,湖南省IBD医生联盟理事,中南大学“”人才,医院“”人才,国家卫计委“极光计划”专家,国家精品课程内科学和临床技能学骨干教师,美国CITYOFHOPE国家医疗中心访问学者,湖南省炎症肿瘤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广东省药学会IBD学组副组长。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炎症性肠病门诊)、周三上午(消化内科门诊)

责任编辑:郭松青

初审:戴希安

审核:简文杨

审定发布:朱昌平

图、文/中山六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hl/114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