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消化系统

胃炎

1.急性胃炎:药物(非甾体抗炎药NSAID)首要化因。24-48小时内胃镜可确诊。

2.慢性胃炎:HP是主因。与自身免疫有关。十二指肠液返流。浅表性、萎缩性(胃体底A,胃窦B)

表现:浅:充血混水肿,主红间白,泌白物血点糜烂。萎:白薄见血管,血灶见增生。

治疗:1.一般治疗:避免刺激。2.抗菌:HP,抑质泵或胶体铋。三联抗。3.保护粘膜:铝凝胶或片。A和低泌B不宜。4.动力药吗叮咛;恶贫血B12;手术不典型增生

C13、C14高特异敏感—筛选、复查。胃镜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消溃疡

表现:1胃溃疡:痛中上腹;压痛剑突下或左上腹。规律上腹痛,0.5-1小时出现,下次餐前消失。2、12溃(DU)早餐后1-3小时,午餐缓解,餐后2-4H又痛。半数半夜痛醒。痛几周后缓解。3、T幽门管溃:餐后立即上腹痛;好发呕吐,吐后缓解。4、T球后溃疡:夜间腹痛+背部放射痛。婴儿溃疡常发12肠。

治疗:1.制酸:可溶(碳酸氢钠);不溶(氢氧化铝+氧化镁)2抑分泌:H2阻剂西米、雷尼),质子泵(奥美拉挫3护粘膜:硫糖铝、三钾二枸橼络合铋(TDB)、前列腺素,色甘酸钠(生胃酮),胃动力药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

1.胃液分析:最大酸缺排(癌性溃疡);最大酸排60mmol/h胃泌素遛;2.胃镜:活动A(色白炎症浸润);愈合H(炎消疡小膜新生);疤痕S(肉芽形成)。3.X线钡餐龛影(确诊溃疡)。4.3日素食潜血阳性(溃疡活动);持续一个月(考虑癌变)。

主要靠胃镜。鉴别胃泌素瘤Z-L综合征。溃疡在非典型位置多发,伴有腹泻。溃疡难治,易短期内复发,血清胃泌素pmol/L。

1.急性消化道大出血2.幽门梗阻:一般梗阻严格禁食,不完全梗流质饮食。首要措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洗胃。1-2周无效手术处理。

3.胃穿孔:及早手术治疗。4.癌变。

胃癌

1.消化道癌肿发病率第一位。2.最常见的症状:上腹部疼痛3.早期唯一指定注意的体征:上腹部深压痛不伴肌紧张。.最常见的发病部位:胃窦。4.胃癌筛选的首选:粪便潜血试验。5.诊断最重要的手段:胃镜。6.唯一根治手段:手术。7最早最常见的转移方式:淋巴转移

;①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②广基腺瘤型息肉2cm者;③胃溃疡直径2.5cm者;④毕Ⅱ式胃切除术后并发胆汁反流性残胃炎;⑤恶性贫血伴有显著胃腺体萎缩者;⑥巨大胃黏膜皱襞。(2生、2、2.5、2式、恶萎、皱襞)

最常见于胃窦,依次为胃小弯、贲门、胃体及胃底。(小门体底)。

1.早期胃癌:是指病变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可分为隆起型(息肉型)平坦型(胃炎型)和凹陷型(溃疡型)2.中晚期胃癌:也称进展型胃癌,癌性病变侵及肌层及全层,常伴有转移,可分为蕈伞型(或息肉样型)、溃疡型、浸润型、混合型、多发癌。

组织分型:①腺癌;②未分化腺癌;③黏液癌,即印戒细胞癌;④特殊类型癌,包括腺鳞癌、鳞状细胞癌等(1)直接蔓延 癌细胞直接蔓延至相邻器官,如食管、肝、脾、胰、结肠。(区别::肝可以直接也可以血行转移。)(2)淋巴转移 癌细胞通过淋巴管转移至胃旁及远处淋巴结,是最早且最常见的转移方式。(3)血行转移 癌细胞通过血液循环转移至肝、肺、腹膜、脑、骨髓等。(4)种植转移 癌细胞侵入浆膜后脱落到腹腔内,种植于腹腔、盆腔。女性卵巢受癌细胞植入呈实体性黏液癌,称为Krukenberg肿瘤。

肝硬化

1.最常见病因:病毒性肝炎。2.主要表现:肝功减退、门脉高压。3.最常见并发症及主要死因:急性上消出血。4.晚期最严重并发症及常见死因:肝性脑病。5.代偿期肝硬化确诊唯一方法:穿刺活检(假小叶形成)。6.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体征:腹水。7.终末期一种公认有效的治疗:肝移植。

肝功减退:1.全身症状:消瘦乏力纳减2.消化道:纳呆恶心呕吐3.出血倾向和贫血4.内分泌失调:肝掌蜘蛛痣。门脉高压:1.脾肿大2.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3.腹水。(失代偿期最突出体征)①食管和胃底部静脉曲张;②腹壁和脐周静脉曲张;③痔静脉曲张及腹膜后组织间隙静脉曲张。其中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常因食物的摩擦,反流列食管的胃液侵蚀,门静脉压力显著增高,引起破裂大出血。

1.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并发症及主要死因)2.肝性脑病(前驱期:扑翼样震颤;昏迷前期:脑电图特征性异常,神经反射亢进。)3.原发性肝癌4.感染及其他。

1.白球比例降低或倒置2.腹水淡黄色。3.穿刺活检(确诊唯一方法)

1.饮食宜进高热量、高蛋白、足量维生素、低脂肪及易消化的食物。2.腹水利尿选用:螺内酯和呋塞米。(体重下降2KG/每周。)白蛋白。3.肝性脑病治疗:(核心是控制血氨产生):①饮食:限制蛋白质摄入 ②灌肠或导泻:口服25%硫酸镁导泻或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乳果糖对急性门体分流性脑病特别有效。 ③抗生素:氨苄西林抑菌可抑制血氨的生成,和乳果糖合用有协同作用。降低血氨药物:谷氨酸钠、精氨酸。

肝癌

1.排序:胃癌、食管癌、肝癌(第三)。2.超10CM巨块型多见。3.转移最早最多见的是:肝内血行转移。4.肝外血行转移多见于肺其次在骨5.症状最常见:肝区疼痛。6.最常见的特征性体征:进行性肝肿大。7.腹水:草黄色或血性。8.特异性诊断:甲胎蛋白AFP(继发性多阴性)。8末期并发症:肝性脑病。9.确诊:肝穿刺活检。10.最有效的疗法:切除。11.非手术疗法首选:TAE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栓塞术。

1.病毒性肝炎2.肝硬化3.黄曲霉毒素4.寄生虫5.饮用水污染6.遗传7.其他化学物质。

大体形态分型:1.巨块型(5CM块状型;10cm巨块型)预后好。2.结节型(常伴肝硬化)3.弥漫性(少见)4.小癌型(3cm)预后差。

1.血行转移。肝内血行转移发生最早、最常见。肝外血行转移多见于肺,其次在骨。2淋巴转移 主要在肝邻近淋巴结,如肝门及肝静脉周围淋巴。3.种植转移 少见。肝癌细胞脱落种植腹腔,呈血性腹水,也可在卵巢形成转移癌块。

1.肝区疼痛最常见。2.消化道3.全身性(乏力消瘦衰弱)4.发热5.转移症状6.其他伴癌综合征。

1.甲胎蛋白。胎儿在14周龄时开始产生,出生后1~4周消失。AFP可用于对肝癌病情(大小、分化程度)、疗效、预后等的估计。2.肝穿刺活检:确诊。

1.肝性脑病2.上消化道出血。3.癌结节破裂出血。4.血性胸水、腹水。5.继发感染

1.手术。最有效办法。2.非手术治疗: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栓塞术(TAE)TAE是非手术治疗肝癌患者的首选方法

上消化道出血

1.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道的出血(注意没有提肝)。2.大出血指在数小时内的失血量超出ml或循环血容量丢失20%以上者。3.最常见的病因:胃和12指肠溃疡。4.特征性表现:呕血与黑便。4.病因检查的首选方法:24小时内胃镜检查5.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的首选治疗:内镜治疗。

1隐血试验阳性:每天超过10ml时2.黑便:50~1OOml以上;3.呕血:胃内积血达~ml。4.循环衰竭:达到ml。5.一次出血,排便1次/天,3天色恢复正常。

1.胃底静脉出血:垂体后叶素、内镜。2.提高PH值(抗H2受体)、冰水洗胃+去甲肾上腺素。3.内镜止血4.手术

①年龄50岁以上并伴动脉硬化、经治疗24小时后出血不止;②严重出血经内科积极治疗后仍不止血;③近期曾有多次反复出血;④合并幽门梗阻、胃穿孔或疑有癌变者。

急性胰腺炎

1.主要变现:上腹剧痛。伴呕吐恶心休克。2.基本病理变化:水肿、出血、坏死。3.出血坏死型常发生:低血压、休克。

1.急性间质性(水肿型)胰腺炎 表现为间质的水肿、充血和炎细胞浸润,。90%以上。2.急性出血性(坏死型)胰腺炎 腺泡及脂肪组织坏死,出血,腹腔内可有血性渗出液。少见,但病情重、预后差。

1.腹痛2.恶心呕吐3.发热4.黄疸5.低血压休克(坏死型)6.水电解质酸碱紊乱

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体征:1.少数患者因胰酶及坏死组织液穿过筋膜与肌层渗入腹壁下,可见两侧腹部皮肤呈灰紫色斑(Grey-Turner征)或脐周皮肤青深(Cullen征)2.腹膜炎与胸膜炎(左侧多见),胸腹水多呈血性和紫褐色。

1.胰腺脓肿2.假性脓肿3.感染4.消化道出血5.多器官功能衰竭

(1)血清淀粉酶测定 血清淀粉酶在起病6~8小时即开始升高,于24小时达高峰,48~72小时后下降,5日后恢复正常。苏氏(Somoggyi)法血清淀粉酶苏氏单位/L(或温氏单位/L),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在其他急腹症血清淀粉酶也可升高,但多不超过苏氏单位/L。应注意,出血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可能正常。(2)尿淀粉酶测定 肾功能正常者尿淀粉酶在起病12~14小时开始升高,1~2周后恢复正常。所以若就诊较晚,血清淀粉酶测定正常,测定尿淀粉酶仍有意义。尿淀粉酶大于苏氏单位/L具有诊断意义。有胸水或腹水的病例,取胸水或腹水检查淀粉酶,对后期病例有助于诊断。

:①休克;②腹膜炎;③胸膜炎和肺不张;④消化道出血及皮肤紫癜;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⑥血钙降低、血糖升高;⑦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重点在于控制炎症发展,减少并发症发生,全身支持及对症治疗1.禁食和胃肠减压。2.抗H2受体(抑制胰腺分泌)3.消耗胰酶,4.纠正电解质平衡5.抗休克。6.减少并发症。7外科手术。

:①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经内科治疗无效时;②胰腺炎并发脓肿、假性囊肿或肠麻痹坏死;③胰腺炎合并胆石症、胆囊炎者;④胰腺炎与其他急腹症如胃穿孔、肠梗阻等难以鉴别时。

第四章泌尿系统

慢性肾小球肾炎

1.基本临床表现: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减退。2.绝大多数病因不明。3.治疗目标:防止和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缓解症状、防治严重并发症。

尿检可有蛋白增加、不同程度的血尿,或两者兼有。可出现高血压、水肿,甚或有轻微氮质血症。

1.尿常规:蛋白尿(超过mg/24h);尿异常(离心尿沉渣:每一高倍视野平均有l~2个红细胞);镜下血尿(红细胞3个以上而外观无血色)2.尿蛋白电泳。3.尿红细胞相差和平均容积:如尿畸形红细胞80%,尿红细胞MCV75fl者,可视为肾性血尿。4.肾功:CCR(内生肌酐清除率)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须先用无肌酐饮食3天)。5.肾穿和B超。

1.原发高血压继发肾损害。齢大,先有高血压后有蛋白尿,蛋白尿较少,1.5g/天。2.慢性肾盂肾炎:女性多见,有尿路感染史。尿沉渣和细菌培养可对活动性感染诊断有重要意义。损害以肾小管为主。可有高氯性酸中毒、低磷性肾性骨病,而氮质血症和尿毒症较轻,且进展缓慢。3.其他继发性肾炎:狼疮性肾炎。

1.控制饮食中的蛋白摄入量:30-40g/天。2.控制高血压保护肾功:ACEI/钙拮抗/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3.抗凝和血小板凝聚药物。4.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5.其他。防治感染等。

尿路感染

1.分为上尿路(肾盂肾炎)、下尿路(膀胱炎)。2.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3.诱发尿感并上行的主因:尿路梗阻。4.绝大多数的感染途径:上行感染。5.膀胱炎易发人群:育龄妇女。

1.上行(绝大多数)2.血行3.淋巴道。1.尿路梗阻(主因)2.膀胱输尿管返流及其他尿路畸形和结构异常3.器械使用4.代谢及其他

1.膀胱炎:膀胱刺激征,即尿频、尿急、尿痛。2.急性肾盂肾炎:尿路症状、全身感染症状。3.慢性肾盂肾炎:间歇性无症状细菌尿和间歇性尿急、尿频等下尿路感染症状。

1.尿常规:白细胞管型(多为肾盂肾炎)2.尿细菌学检查:确诊:≥/ml;可疑:~/ml;污染:/ml

1.膀胱炎和肾盂肾炎差别:全身症状、血常规白细胞增多。2.急慢性肾盂肾炎:慢性-尿浓缩功能下降,影像一侧肾脏缩小、肾盂形异常

鉴别:1.全身性感染疾病2.肾结核。3.尿道综合征 本征仅有膀胱刺激征,而无脓尿及细菌尿,多见于中年妇女,尿频较排尿不适更突出,有长期使用抗生素而无效的病史,长期服用安定片有一定疗效。抗菌素。1.急性膀胱炎(一次顿服,多次发作3天药量。)2.急性肾盂肾炎(疗程10-14天)。3.慢性肾盂肾炎:半年-1年。

慢性肾衰竭

1.缓慢进行性不可逆损害。2.预后差。3.最常见病因:IgA肾病(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

1.水电解质紊乱、代酸中毒。(多尿-多夜尿-等张尿-少尿-无尿;低血钙、高磷高钾)(多尿0ml/24h;少尿ml/24h;无尿ml/24h);2.各系统表现:消化系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神经系统(乏力精神不振);血液系统(贫血出血易感染),心血管(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血尿素型心包炎)。呼吸系统(过渡换气、胸膜炎、肺钙化);甘油三酯升高。

1.血液检查 ①贫血明显,血红蛋白常80g/L,为正红细胞性贫血;②血浆白蛋白下降,多30g/L;③血尿素氮、血肌酐升高;④酸中毒时,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血气分析显示代谢性酸中毒;⑤常有低血钙、高血磷、高血钾2.尿液检查 尿蛋白量多少不等(随原发病和尿量而定),晚期因肾小球大部分已损坏,尿蛋白反减少。尿沉渣检查,可有不等的红细胞、白细胞和颗粒管型。尿渗透压降低,甚至为等张尿(尿比重固定在1.左右)。3.肾功能 ①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②肾小管浓缩稀释功能下降;③肾血流量及同位素肾图示肾功能受损。4.其他 X线、B超、CT等检查,肾脏常缩小。

1.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肌酐清除率(Ccr)50%,血肌酐(Scr)μmol/L(1.5mg/dl),一般无临床症状。

2.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Ccr25%~50%,Scrl33~/μmoL/L(1.5~2.5mg/dl),临床上可出现轻度贫血、乏力、夜尿增多。疲劳、感染、,进食蛋白质过多、服用损害肾功能的药物等可加剧临床症状。

3.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旱期Ccrl0%~25%,Scr~μmol/L(2.5~5.0mg/dl),临床上大多有明显贫血、消化道症状,可出现轻度代谢性酸中毒及钙磷代谢紊乱,水电解质紊乱尚不明显。4.肾功能衰竭终末期——尿毒症晚期Ccr10%,Scrμmol/L(5.0mg/dl),临床上出现各种尿毒症症状,如明显贫血、严重恶心、呕吐以及各种神经系统并发症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明显紊乱。

1.低蛋白低磷饮食。2.对症处理。3.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

第五单元血液和造血系统的疾病

一.缺铁性贫血(最常见)——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2.诊断:骨髓铁染色(-)。血清铁蛋白12μg/L。血清铁降低,总铁结核力增高。

血象: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铁粒幼细胞性贫血:血清铁增高,总铁结合力降低。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

1.正常细胞性正常色素性贫血

2.表现:全血细胞减少、骨髓三系增生低下。骨髓中绝对增多:脂肪细胞。血小板<10*/L

三.白血病

2.表现:巨脾(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高热:合并感染。4.诊断依据:骨髓检查。骨髓表现,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红细胞的30%以上。5.治疗:慢粒,羟基脲。中枢系统白血病:甲氨蝶呤(MTX)鞘内注射。

急淋方案:VP、VLOP。急性非淋(急性粒细胞):DA方案、HOAP方案。

四.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1.白减:周围血白细胞持续低于4.0*/L。血象:粒细胞有中毒颗粒、空泡。

粒缺:周围血白细胞2.0*/L,粒0.5*/L。

五.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急性型:骨髓幼稚型巨核细胞增多。破坏血小板的主要场所:脾脏。慢性型: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加。血小板30-80*/L。(出血时间延长)

3.治疗:糖皮质激素。

点击







































补骨脂素价格
哪里白癜风能彻底治愈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hl/52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