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又称为大肠癌,是指病变在结直肠内呈现恶性生长,表现为肿块。其危害主要在于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可以引起肠梗阻、穿孔或出血,癌细胞容易扩散、转移,或手术后容易复发或转移,从而影响患者的健康,甚至是生命。结直肠癌是全球各国和地区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年版美国NCCN结肠癌诊治指南表明结直肠癌为美国第4位高发及死亡率第2位的恶性肿瘤。年全美估计有95,例结肠癌和约39,例直肠癌新发病例,而在同年估计有49,例患者死于结肠癌或直肠癌。尽管病人数量众多,但美国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已经由年的60.5/10万下降到年的46.4/10万,与此同时自年至年,得益于早期筛查手段和更好诊治方法的出现,结直肠癌死亡率也下降了约35%。相反,中国的结直肠癌的发病与死亡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有所提前,-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率为24.91/10万(男性发病率为26.50/10万;女性发病率为23.28/10万)。国家癌症中心对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的全国各登记处上报的年恶性肿瘤登记资料进行分析估计,全国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6万例,死亡病例.7万例;年中国肿瘤登记显示结直肠癌发病位居第4位。但在国内部分发达城市(如上海)结直肠癌发病跃居第2位。目前,除了少数结直肠癌患者广泛转移丧失手术机会之外,手术仍为结直肠癌首选的治疗手段。进展期和晚期病人可在术前或术后予以辅助性放化疗。尽管结直肠癌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其总体5年生存率在70%左右。我国结直肠癌面临的问题是结直肠癌发病率持续上升,死亡率持续高位,而结直肠癌的生存差距极大,早期结直肠癌发现比例低,从而影响了结直肠癌的总体治疗效果。因此,结直肠癌的早期预防十分重要,是可防可控的恶性肿瘤。在结直肠癌预防之前须了解结直肠的病因和常见的症状。

一、结直肠癌的病因结直肠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结直肠癌的病因不明,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疾病因素、遗传因素,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如土壤中缺钼)等关系密切。1.饮食因素:结直肠癌与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密切相关。2.遗传因素:结直肠癌患者中,约15-25%的患者有结直肠癌家族史;大肠癌患者的家族成员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明显增加(RR=3.5-4.0)。3.疾病因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血吸虫病、慢性阑尾炎、精神创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腺瘤性息肉病等是癌前期病变。近20多年的研究表明,约15%-25%的结直肠肿瘤都与遗传性因素相关,如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大部分结直肠癌都是从良性的癌前病变(如腺瘤),因此,彻底切除这些癌前病变才能阻止癌症的发生。二、结直肠癌会导致哪些常见症状?结直肠癌常见症状有:①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这是结直肠癌最早出现的症状,多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加、腹泻、便秘,粪便中带血、脓液或粘液等。②腹痛:也是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之一,常为定位不确定的持续性隐痛,或仅为腹部不适或腹胀感,出现肠梗阻时腹痛加重或阵发性绞痛。③腹部肿块:多为瘤体本身,大多坚硬,呈结节状,可有一定的活动度。④肠梗阻症状:可出现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四大症状。⑤全身症状:由于肿瘤溃烂、慢性失血、感染或毒素吸收等,患者可出现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症状。晚期可有肝脏肿大、黄疸、水肿、腹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恶病质等。

三、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是哪些?1.50-75岁一般人群:该人群具有平均患结直肠癌风险,应重视结直肠癌普查筛查。2.50岁以下高危人群①有结直肠癌病史者;②一级或二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发病史的人群;③家族中曾患有腺瘤性息肉者,包括已治疗者;④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HNPCC)家族史者;⑤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多发性息肉、腺瘤、克罗恩病患者;⑥盆腔放射治疗者、女性生殖器官癌瘤患者;⑦寄生虫病(血吸虫病)者;⑧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粘液血便、慢性阑尾炎者;⑨肥胖、长期饮酒、少食新鲜蔬菜者。

四、结直肠癌的预防措施结直肠癌预防分为三级,即①一级预防即病因学预防,其主要措施是合理的膳食,包括减少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的精细饮食,多食水果、蔬菜以及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减少腌炸、烟熏食物。多从事体力活动,避免肥胖。戒烟,控制饮酒。适当补充服用钙、硒、阿司匹林。②二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是对无症状的人群进行肿瘤普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包括重视健康体检,积极开展普查筛查,及早发现肿瘤或癌前病变;积极治疗癌前病变,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积极宣传结直肠癌临床表现,以便及时就诊。大多数结直肠癌是由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这些腺瘤是增生的上皮组织,内部包含有各种组织类型。腺瘤性息肉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体,但也不除外正常黏膜直接癌变的可能性;因此腺瘤性息肉应及早治疗。家族性和遗传性因素与结直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因此,对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疗战略,应当是“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治、早健康!”③三级预防即结直肠癌的规范合理治疗,包括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规范的进行多学科个体化治疗和规范治疗后的随访复查工作。

五、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措施和干预治疗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措施和干预治疗可使大肠癌的发生率下降80%,死亡率下降70%。包括癌前病变的随访、结直肠癌无症状筛查和家族史阳性者遗传学检测。具体筛查手段如下:1.经肛门直肠指检:70%的直肠癌可以通过直肠指检得以发现,是一种最简单、最经济的检查方法。但其不能发现更高位的结直肠癌或其他病变,需要结肠镜检查等弥补不足。2.大便隐血试验:许多疾病可引起消化道出血,不同的疾病其出血量也不同。出血量很少,以致在肉眼和显微镜下都不能发现时,就需要作大便隐血试验(又称粪潜血试验)来明确有无消化道出血。阴性表示无出血,阳性为有出血,加号越多表明出血量越大。这种方法很灵敏,每日出血量5毫升时即可出现阳性反应。但是,如果在试验前吃过肉类、含铁药物、绿叶蔬菜等都可能造成假阳性,鼻腔少量出血咽下后也可以引起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在分析时应注意。大便隐血试验是临床上最基本的检查方法之一,常可为一些病变的发现提供重要线索。证实消化道有出血后,还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其他化验检查进一步查明引起出血的原因。临床常见的原因有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的活动期、胃癌、结直肠癌、肠结核、钩虫病、慢性结肠炎、结直肠溃疡等。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时应想到恶性病变的可能性。3.消化道肿瘤标记物检测:常见的肿瘤标记物有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等。理想的肿瘤标记物应该是存在于体液特别是血液中,容易被检测,具有敏感性高、准确度高、特异性高,但目前还没有一种单一的理想肿瘤标记物检测可用于结直肠癌的筛查和诊断。4.血液中游离癌细胞检测:对血液进行结直肠癌游离癌细胞检测,可以发现结直肠癌的线索,然后进一步结肠镜检查以筛查结直肠癌可能。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血液中游离癌细胞检测,若阳性说明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则须做结肠镜、CT等检查进一步证实。目前该检测手段尚处于研究阶段。5.结肠镜检查:目前是确诊和筛查结直肠癌的主要检查方法,除了可以直视下发现肿瘤的部位、大小、形状、占据肠腔的周径、有无出血等,还可以取病变组织做病理活检帮助明确诊断。6.钡灌肠造影:在没有结肠镜检查手段之前,钡灌肠是结直肠癌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有助于了解结直肠癌的部位、大小、形态、肠壁蠕动情况、有无肠腔狭窄。但目前临床上该检查已经少用,主要用于无结肠镜检查的地区、不愿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及有结肠镜检查禁忌证者,在有肠梗阻表现的结直肠癌患者中应该慎用或禁用。7.CT扫描检查:肿瘤患者应该作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以帮助结直肠癌的诊断和定位,同时有助于发现肿瘤有无淋巴结转移、肝转移或腹膜种植性转移,必要时加做胸部等部位CT扫描检查,这样有助于术前分期的准确判断,从而制定包括手术治疗在内的合理治疗方案。8.PET-CT检查:该检查有助于发现结直肠癌,特别是了解有无淋巴结转移、肝转移或腹膜种植性转移等远处转移,可帮助结直肠癌的诊断、定位和术前分期。但其缺点是检查费用高昂,有一定辐射副作用。9.口腔黏膜脱落细胞DNA检测(家族史阳性者遗传学检测):结直肠癌家族遗传学检测,是指通过高通量测序(NGS)技术,全面筛查家族遗传性结直肠癌相关的21个突变基因,结合遗传数据库中对突变位点进行风险定义(有害突变、临床意义未知、无害突变),从而达到评估受检者是否携带遗传性结直肠癌突变基因,并评估受检者的患病风险的目的,进而作出一系列健康管理解决方案。10.肠道微生物检测:根据检测受检者粪便中的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异常状况,来判断出腺瘤和癌变病灶的存在。11.低剂量服用大蒜素、阿司匹林、钙、硒等,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

赞赏

长按







































北京最好皮肤病医院
白癜风早期什么症状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hl/722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