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由刘娟、郝建宏、董茂华整理发布,周艳芳主任审核。

首先请大家来看三个病例:

病例一:患者,女,75岁,因腹胀伴反酸月余来我科行胃部超声检查。患者饮用胃肠助显剂充盈胃腔后扫查:胃体大弯侧可见一突入胃腔内的指状隆起(图1箭头所指处),胃腔似可见狭窄。

图1

病例一视频:

病例二:患者,女,55岁,因查体来我科行胃部超声检查。患者饮用胃肠助显剂充盈胃腔后扫查:胃体大弯侧可见一指状隆起(图2箭头所指处)。

图2

病例二视频:

病例三:患者,女,70岁,因上腹痛月余来我科行胃部超声检查。患者服胃肠助显剂充盈胃腔后扫查:胃体大弯侧可见一指状隆起(图3箭头所指处)。

图3

在上述三个病例声像图中均可见胃体大弯侧一指状隆起突入胃腔内,指状隆起处胃壁层次结构清晰、与周围胃壁相延续,较柔软,可随胃蠕动而摆动、但形态不改变。上述病例中胃体大弯侧的指状隆起是什么呢?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胃黏膜皱襞的解剖结构吧:

正常胃解剖图示:

正常胃黏膜形成很多折皱,称皱襞。当胃腔充盈时,多数皱襞展平或变低。

正常贲门部的黏膜皱襞呈放射状排列,向贲门口集中,以纵行皱襞为主,较粗大,具有防止食物反流入食管的作用。

胃底部的黏膜皱襞呈网状,排列错综复杂,当胃腔显著充盈时,其皱襞可消失。

胃体部的皱襞与胃长轴平行,并向幽门部延伸,胃体前后壁的皱襞分布不规则,可因胃腔充盈而消失;胃体大弯侧黏膜皱襞粗而多,分布蜿蜒曲折;胃小弯侧有4~5条纵行黏膜皱襞,与胃小弯走向一致,因皱襞内有斜行平滑肌,胃充盈时可不消失。

胃窦部黏膜皱襞也是纵行排列,胃腔充盈时即可消失。

胃黏膜皱襞的标本图像及胃黏膜皱襞的胃镜下图像

超声下:

黏膜皱襞在胃腔充盈状态时大部分会展平,只有小部分不改变(原因是:1.个体结构差异;2.充盈状态差异;3.部分黏膜皱襞水肿所致)。

在上述三个病例超声声像图中,指状隆起处胃壁层次结构清晰、与周围胃壁相延续,较柔软,可随胃蠕动而摆动、但形态不改变。

那么答案来了:胃体大弯侧的指状隆起为粗大黏膜皱襞!

胃粗大黏膜皱襞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胃黏膜巨大肥厚症:胃壁黏膜多处呈乳头状或指状突入胃腔内,突入胃腔的黏膜皱襞常明显增粗肥厚,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增厚,以黏膜肌层为主,呈“琴键”或“鱼刺征”改变。而胃黏膜粗大皱襞胃壁层次清晰,胃壁厚度改变不大,可作为鉴别点。

胃黏膜脱垂症:胃窦部黏膜明显增粗肥厚,形成粗大似指状的黏膜皱襞突向胃腔内,在动态观察时可见粗大的黏膜皱襞随胃蠕动经幽门管进入十二指肠球部,又可随胃蠕动的解除而又还纳至胃窦内,如此周而复始。而胃黏膜粗大皱襞随胃蠕动形状及位置改变均不明显,其次两者发生的部位不同,以此可作为两者的鉴别点。

胃癌:呈浸润性生长,正常胃壁层次破坏,形态僵硬;而胃黏膜粗大皱襞胃壁层次结构清晰,形态柔软、蠕动正常,两者可鉴别。

多发性胃息肉:胃黏膜粗大皱襞与胃息肉虽均可见向胃腔内突起,但胃黏膜粗大皱襞层次结构清晰,无异常改变,而胃息肉起自黏膜层,肿物呈低回声或中等回声,局部无层次结构,常有蒂和胃壁相连,可随胃蠕动而移动不消失,我们可以从胃壁结构上清晰的将两者相鉴别。

小结:

当我们充盈胃腔进行超声检查时,若见到如上病例中的指状隆起样声像图表现,要注意观察此结构胃壁层次、蠕动情况及柔软度,能够考虑到可能是胃黏膜的正常变异--胃粗大皱襞!如果难以鉴别,必要时胃镜活检!

长按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hl/916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