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年龄病变位置男46

胃体

怀疑胃恶性肿瘤,反复多次胃镜检查病理活检未能证实。

01

多次内镜检查经过:

★-10-24:胃镜(医院):胃体溃疡,降部息肉样增生;

病理:(十二指肠降部)粘膜慢性炎症

(胃体)粘膜内极少量异型细胞,建议近期复查以排除粘液腺癌。

病理会诊:(十二指肠降部,活检)浅表黏膜慢性炎,局灶粘膜糜烂。

(胃体,活检)粘膜慢性炎,伴急性活动,灶区见炎性坏死及肉芽组织,间质内见极少量异型细胞,由于可疑成分少,不除外组织深切后不见的情况。结合免疫组化结果,首先考虑为低分化腺癌。

免疫组化:AE1/AE3(+),CK(+),CDX2(-)

★-11-06:胃镜(我院):胃体、胃角溃疡;慢性胃炎;

胃体大弯侧近胃窦处见溃疡,局部粘膜充血、水肿明显;胃角见一浅溃疡,白色瘢痕,周围粘膜充血水肿,胃窦部充血水肿,散在粘膜点片状糜烂,蠕动正常;幽门口圆,开闭好。十二指肠球部无溃疡无畸形,降部伸入未见异常。

病理:(胃体后壁)粘膜慢性炎伴间质充血水肿。(胃角)慢性萎缩性胃炎。

★-11-07腹部CT(我院):胃壁未见明显增厚或异常强化,请结合胃镜检查;乙状结肠术后改变;左肾小团片灶,炎性改变可能,建议增强MR检查或随访。

★-12-04胃镜(医院):胃Ca(T1Nx);

胃体前壁、小弯见1处大小约1.5cm*1cm凹陷溃疡,表面白苔,周围黏膜僵硬,向上延伸至胃体上部近贲门处;胃窦大弯见1处大小约0.6cm*0.8cm凹陷灶,表面黏膜,胃窦周围黏膜僵硬、充血、糜烂。EUS:超声探及胃体病变处胃壁第1-2层呈低回声增厚,厚约0.43cm,内回声均匀,第三层变薄,尚连续;胃窦病变处探及胃壁第1-2层低回声增厚,厚约0.3cm,内回声均匀,第3层变薄,尚连续。周围未探及淋巴结。

病理:(胃体小弯)浅表黏膜慢性炎,伴黏膜糜烂,急性活动及少量腺体轻度不典型增生,另见小灶炎性渗出物,HP(+)。

★-12-21胃镜(我院):胃多发糜烂(性质待定,炎症可能)(放大+NBI精查);

食管中下段粘膜正常,齿状线清晰,40CM过贲门,粘液湖稍混。高位倒转胃底贲门无异常;胃体上部小弯侧见大片糜烂,予放大+NBI观察,MS/MV尚规则,未见明确边界线,予活检2块送病理。大弯侧近胃窦处见溃疡疤痕,较11-07明显好转,予NBI+放大观察,未见明显分界线,Mv轻度不规则,予活检2块送病理。十二指肠球部无溃疡无畸形,降部伸入未见异常。

病理:(胃体下部大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

(胃体上部小弯)活检组织边缘见核大深染细胞为组织细胞,粘膜固有膜内有较多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伴部分腺体呈修复性改变。CK7(+),CAM5.2(+),CD68{KP1}(组织细胞+),p53{DO7}(弱+),Ki-67(密集区70%阳性),E-cad(膜+),Her-2(-)。

★-03-30胃镜(医院):胃体轻度糜烂性炎,胃体隆起糜烂病灶;胃体大弯近胃窦偏前壁见以浅表隆起病灶,呈条形,约0.8cm,表面糜烂,NBI+放大见中央腺管结构不清,局部消失,血管增粗、扭曲。偏后壁见一浅表隆起病灶,呈椭圆形,约1cm,表面糜烂,NBI+放大见中央腺管、血管结构紊乱。

★-04-04胃镜(我院):胃体糜烂,慢性胃炎(胃窦糜烂型)(放大+NBI精查);

食管中下段粘膜正常,齿状线清晰,40CM过贲门,粘液湖稍混。高位倒转胃底贲门无异常;胃体下部近胃窦见一范围约1.5cm片状糜烂,局部伴凹陷,予放大+NBI观察,DL(+),局部MS大小不一或消失,MV增粗,予活检4块送病理。幽门口圆,开闭好。十二指肠球部无溃疡无畸形,降部伸入未见异常。

病理:(胃体下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黏膜糜烂,建议行进一步免疫组化检查。

因患者溃疡一直未愈,且怀疑恶性病变可能性,因此建议其行内镜下切除,取得完整病理后进一步评估。

★手术方式:ESD

手术日期:-04-17

手术经过:胃体粘膜稍充血,下部近胃窦见范围1.5cm糜烂,胃角光滑无溃疡。

手术记录:内镜前端置透明帽,钩刀予肿块周围标记边缘,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肾上腺素+靛胭脂后钩刀切开边缘,IT刀逐步剥离,完整、大块切除病灶,黏膜下层纤维化明显。创面可,未见明显出血,予止血钳烧灼处理。切除标本大小约3.5cm×2.0cm。

02

术后病理

巨检:胃体:粘膜组织1枚,大小3.3*1.2*0.2cm,距最近切缘0.3cm见一粘膜隆起,范围0.4*0.3cm,隆起高0.1cm,距该隆起0.4cm处见一粘膜凹陷,范围0.5*0.4cm,凹陷深约0.1cm。

病理诊断:(胃体)低分化腺癌,Lauren分型弥漫型,免疫组化结果示癌组织大部分位于粘膜固有层,局灶侵犯粘膜肌层,脉管内未见癌栓。病变范围2.4*0.7cm,可见溃疡形成。距最近切缘0.1CM。部分区破溃,基底切缘难以判断。免疫组化:Met(+),P53{DO7}(+),D2-40(-),Her-2(1+),CK{pan}/DES(局灶侵犯粘膜肌层),KI67(60%阳性)。特殊染色:弹力(脉管内未见癌栓)

03

补充病史及其他检查:

★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血压/mmHg,口服缬沙坦、硝苯地平治疗,近期血压平稳;

★2年前体检发现血糖升高,口服格列美脲治疗治疗;

★年因降结肠肿瘤手术治疗(切除降结肠10cm,病理:降结肠高至中分化腺瘤)。

04

MDT结论:

依ESD术后病理,为大于2cm的低分化腺癌,且切缘无法评估,按指南归入eCuraC-2,应进一步追加外科手术,以根治病变及淋巴结清扫。

05

MDT追踪结果:

★腹部、盆腔平扫+增强CT(-05-17):胃角切迹窦侧前壁(腹侧)浅表凹陷或平坦型病变不除外;左肾小复杂囊肿,乙状结肠术后改变。腹盆腔未见明显转移征象。

★手术日期:-05-24

手术名称:胃癌根治术+腹腔镜检查术

术前诊断:胃体MT

术中诊断:胃体MT

★病理:远端胃切除标本:上切缘直径6cm,下切缘直径3cm,距上切4cm,胃大弯侧见一溃疡,直径0.8cm,溃疡周围粘膜纠集,范围约2.5cm,距下切1cm,见一灰白隆起,直径0.7cm。另送3组、5组淋巴结。

(ESD术后,远端胃)病变区经全部取材,部分区粘膜缺损伴溃疡形成,未见肿瘤残余。两切缘未见癌累及。

检出小弯侧淋巴结26枚,均未见癌转移(0/26)。

检出大弯侧淋巴结7枚,均未见癌转移(0/7)。

检出幽门下淋巴结6枚,均未见癌转移(0/6)。

送检3组淋巴结样物1枚,镜下为脂肪组织。

送检5组淋巴结1枚,均未见癌转移(0/1)。

评论:

此患者是早期胃癌,但肿瘤分化差,为低分化腺癌。因低分化腺癌生长方式的特点,内镜检查取病理活检时不容易获得肿瘤组织的证据,也就造成了临床上医生怀疑为恶性肿瘤,但反复活检又无法取得病理证据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在医患充分沟通后,可以首先行内镜下的诊断性ESD切除,取得完整病理后进一步评估。如果是恶性肿瘤,依据标准,该追加手术的要追加手术,可以随访的就随访;如果不是恶性肿瘤,内镜治疗本身就是微创手术,在获得最终病理诊断的同时也不会对患者的器官造成严重影响,体现了内镜微创治疗的优势。

中山内镜的消化道早癌门诊

内镜中心秉承“一切为病人”的精神,周一至周五每日开设内镜治疗专科普通门诊,同时开设消化道早癌多学科诊疗(MDT)门诊,为患者就诊提供便利。消化道早癌(MDT)门诊时间为每周四上午。

更多胃肠健康的科普知识,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hl/922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