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活按+ 近两年,大家越来越注重体检。与此同时,各种“结节”、“息肉”、“囊肿”、“增生”等检查结果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体检报告上。很多朋友看到这些“异样”的检查结果,就开始惴惴不安,担心是癌症,即便不是癌症,也担心会发展成癌症。那么,这些“异样”的检查结果是不是癌、会不会发展成癌、要不要治呢?今天,小新找来全国各领域的权威专家,给大家最权威的介绍。 本文指导专家: 医院体检中心主任 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医师 滕卫平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 贾国丛医院乳腺科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 施医院外科主任医师 医院肾脏病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 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肺小结节:小于8毫米不用怕 以前体检大多是拍胸片,这种检查一般查不出肺小结节。但是咱们国家现在肺癌的发病率非常高,所以很多地方就把体检项目胸片升级成了CT。随着这个项目的普及,越来越多人的体检报告单上出现了“肺小结节”的字样。 肺结节是不是肺癌?或者发展下去会不会变成肺癌? 其实,看到“肺小结节”字样也不用提心吊胆,因为肺部结节可能是肺炎、肺结核,也可能是以前肺结核留下的疤,而真正是肺癌的比例很小。 医院体检中心主任杨瑞文认为:“肺结节90%以上是良性的,真正恶性的比例只有1.2%。” 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许茂盛教授介绍:肺部小结节大部分由良性疾病引起,小于6毫米肺结节是肺癌的概率不到1%。因此,并不需要太过担心。直径在6~8毫米之间的肺结节,肺癌概率在0.5%~2%,直径大于8毫米的肺结节,肺癌概率大于3%。 根据最新的国际上对于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指南建议: 1、大于6毫米的磨玻璃结节和6~8毫米的实性结节,6~12个月随访如变化不明显,后续的随访间隔为18~24个月。 2、对于8毫米以上的实性结节,恶性病变的可能性增高,需要3个月随访,并考虑PET-CT检查或病理活检来明确诊断。 甲状腺结节 95%都是良性,活动性差的要当心 体检中,最常见的就是甲状腺结节,很多朋友看到是“结节”之类的字样就会异常的紧张,生怕需要手术,还提心吊胆的想是不是甲状腺癌什么的,需不需要忌口。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滕卫平介绍:之所以很多人都有甲状腺结节的问题,主要是因为B超技术的进步,连3毫米的结节都可以看到。 事实上,1厘米以下的“甲状腺结节”完全不必担心,也不需做进一步检查,这类结节多质软或韧,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可随吞咽上下活动,也就是良性的表现。大多数甲状腺癌是“惰性肿瘤”,即“它很懒,不爱转移,也不爱进展。” 如果结节大小在1~4厘米,一定要定期做检查。如果结节的活动性很差,且检查中显示血流量比较大就一定要当心,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做穿刺活检。此外,如果良性的结节,但结节比较大,且对气管周围器官造成压迫症状,也需要考虑手术。 乳腺增生:正常的生理现象 一个体检下来,10个女生8个有“乳腺增生”问题。这时很医院问医生“乳腺增生会不会癌变成乳腺癌?”、“吃点什么药才能‘消灭’增生”。其实,大部分乳腺增生的患者根本不用治疗。 在医学上,有些乳腺增生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最典型的莫过于经期引起的乳腺增生,女性月经前乳房会特别不舒服,感觉胀胀的,还有点痛,但姨妈过了胀痛就渐渐消失。 另外,一些女性为了凸显“好身材”,内衣经常会穿得过紧;亦或时最近发生了不开心的事情心情比较郁闷,精神压力比较大,同样也会引起短期的乳腺增生。 医院乳腺科主任医师贾国丛介绍:乳腺增生其实是一种良性病变,正常的生理现象,无特别的治疗方法,极少数会发展为乳腺癌,注意定期复查即可。 另外,只要每天保持良好心态,少吃含激素较高的食品,坚持适量运动就能有效缓解乳腺增生。 胆囊息肉:数量多的一般没事 胆囊息肉这个病在中国有近6%的发病率,差不多16个人里就有一个。大多数人是体检B超发现的。它一般经常没啥症状,只有少数人会感觉上腹部不舒服,或者能牵扯着右肩背一起痛。 很多人刚一看到报告单上“胆囊息肉”几个字就吓得花容失色,寝食难安,以为是癌。其实“胆囊息肉”只是超声报告上的一个影像名词,但这个东西是不是癌,超声是分辨不出来的,于是统称为“胆囊息肉”。 看胆囊息肉是不是癌,或者说癌病可能大不大,主要看它的种类。 01胆固醇性息肉:基本没啥事 65%以上的胆囊息肉属于“胆固醇性息肉”,是暴饮暴食导致胆汁里胆固醇增多,最后多到无法溶解而形成的结晶,和胆结石是亲兄弟,一发现就是好几个,目前还没有发现它癌变的报道。而且如果改善饮食习惯,它还有可能缩小。所以如果报告写着“多发性胆囊息肉”,一般可以松口气了。 医生一般认为直径<1厘米、多发的、无症状不闹腾的胆囊息肉可以暂不处理,3~6个月做一次B超严密观察就可以了。 02“真性息肉”:要当心 “真性息肉”主要有胆囊腺瘤、腺肌瘤、炎性息肉、腺瘤样增生这几种: 1、炎性息肉最老实,是结石长期刺激合并慢性胆囊炎形成的,可能会很痛,但几乎不癌变; 2、腺肌增生症、腺瘤样增生,有3%~6%的几率癌变; 3、胆囊腺瘤的癌变率最高,虽然它是一种良性肿瘤,但癌变率在30%左右。 “真性息肉”一般都是单个长的,有些还会有血管专门为其提供养料,使其迅速增长。所以当发现单发、直径1厘米、胆囊壁增厚4毫米、息肉增大较快(6个月增大3毫米)、B超发现息肉中有血管,以及伴有胆结石、反复出现腹痛等情况,一定要考虑手术了。 结直肠息肉:分清炎性还是腺瘤性 除了肺癌,肠癌在我们国家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和肠癌有关的,就是息肉。 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熊斌介绍:肠息肉有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种,前者为良性,后者则容易发生癌变。 结直肠息肉从良性发展到恶性,通常需要15年以上,如果能在早期发现,手术切除后,治愈率非常高(90%以上)。肠镜等筛查手段能有效发现早期肿瘤,正是它的普及,让美国恶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过去10年间,以每年3%的速度下降。 除此之外,专家建议: ?由于肠癌的发病年龄往往偏大,正常人群50岁以上可以做一次筛查,如果没有问题就间隔3~5年做一次肠镜。 ?肠息肉的复发率比较高,且复发时息肉的位置和性质都可能不一样,术后1~2年一定要定期做肠镜检查。 ?另外,如果发现大便带血,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是痔疮而掉以轻心。 6 单纯性肝囊肿 小于5厘米不用治 很多人体检查出了“肝囊肿”,就像得了肝癌一样,感觉人生无望,天妒英才,其实大可不必。肝囊肿大多是先天性的,即“娘胎里带的”,并且生长非常非常缓慢,多数人更是无明显症状。如果不是体检时偶然发现,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不会发现。 医院外科主任施福田介绍: 肝囊肿临床最常见的是单纯性肝囊肿,主要是先天性肝内胆管或淋巴管发育异常造成的,是肝脏良性的病变。由于囊肿生长缓慢,大多数人无任何明显症状。 一般小于5厘米的肝囊肿,不需做任何治疗,但有必要定期(每隔6个月或12个月)到医院做B超复查。 若大于5厘米以上,医院接受治疗。 单纯性肾囊肿:没啥症状不用治 肾囊肿也是体检中经常发现的一种情况。其实和肝囊肿类似,单纯性肾囊肿在人群中是普遍存在,不过不是天生是,其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囊肿里是肾脏渗出的尿液,没有恶变的可能,一般比较小,发展缓慢,无症状,也不需要治疗。 医院肾脏病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刘冰介绍:当肾囊肿超过5厘米,或是囊肿压迫周围组织,出现腰部疼痛、酸胀、下肢酸沉无力等症状时才需治疗。 治疗方法根据囊肿位置的深浅可分为穿刺和腹腔镜微创手术切除囊肿两种方式。发现单纯性肾囊肿后应在三个月或半年后复查肾脏彩超,看一下囊肿的增长速度。如果增长缓慢,只需每隔一年查一次彩超观察就可以了,生活中也没有什么禁忌。 好医生康复新液温馨提示:原来这些“结节”、“息肉”、“囊肿”、“增生”也有好有坏,看完这篇文章,再也不用自己瞎担心了。赶紧也把这篇文章发给更多的朋友们也看看,多了解一点医学知识,少一点多余的担心,多一份健康的保障。 责任编辑:小新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健康时报;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往期精选 1.60亿只美洲大蠊,凭什么住星级酒店,被央视采访?因为口腔溃疡、胃病、皮肤创伤 2.热点 《我不是药神》:药能救命,那拿什么来救心? 3.好医生荣获三项大奖,完美收官全国药店周 4.人大代表耿福能:升级知识产权生态打造创新国际品牌 5.黄连素,又一个走上神坛的中药 6.一张图告诉你,受损的胃黏膜这样才能彻底修复! 7.央视拍摄美洲大蠊专题片,医学证明其能抗癌、促进毛发生长 8.全球胃癌一半在中国,这4种人离胃癌最近 9.你问我答 美洲大蠊是蟑螂吗?以它为原材料的康复新液适用于哪些病症? 赞赏 长按昆明治疗白癜风北京中科白殿疯眞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