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前,30多岁的张小姐在一次体检时,发现了胆囊单个息肉5×3mm。依照医生嘱咐,最近复查B超,发现息肉已经长到9×5.4mm。由于息肉增大比较明显,医生建议手术摘除胆囊。然而,由于张小姐感觉身体并无不适,且担心切除胆囊对身体不利,她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医生叮嘱她,一个月后再B超复查,若息肉继续增大就应当及时手术。对此,张小姐很是犹豫。一方面,她通过上网查找资料了解到,这种情况也有可能是胆固醇结晶,并不需要切除胆囊;另一方面又被告知胆囊息肉有恶变的可能,拖延恐耽误病情。出于种种顾虑,她迟迟下不了手术的决心:会不会只是胆固醇结晶?能否不切除胆囊?切除胆囊会否出现术后综合征?

针对胆囊息肉患者的这些疑问,中医院胆胰专科主任陈汝福教授是这么解答滴。

胆固醇结晶和胆囊息肉有什么区别?

胆囊息肉在病理上可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一般为单发,有恶变的可能;而非肿瘤性息肉多为炎性息肉或胆固醇性息肉,呈多发。胆固醇性息肉是胆囊粘膜胆固醇结晶沉积,约占所有息肉的50%,一般带有蒂,容易脱落成为结石形成的核心或成为胆囊炎的诱发因素。因为属于非肿瘤性息肉,胆固醇息肉不会恶变。

如何准确诊断胆囊息肉?

B超是诊断胆囊息肉以及鉴别诊断不同类型胆囊息肉的首选方法。特别是胆固醇息肉的B超影像学表现较具特征,绝大多数可获得正确诊断。如果B超未能鉴别,可以通过超声内镜检查、CT或MR等进一步检查来鉴别。如果还不能鉴别的话,只能切除胆囊后进行病理切片鉴别,肉眼是难以分辨的。

治疗胆囊息肉一定要切除胆囊吗?

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近些年来国内外也有许多关于胆囊息肉癌变的报道,尤其是伴有结石时,癌变几率明显提高。因此,对本病以下情况视为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直径超过1cm;年龄超过50岁;单发病变;息肉逐渐增大;合并胆囊结石等。胆囊息肉如有明显症状,在排除精神因素、胃十二指肠和其他胆道疾病后,宜手术治疗。无症状的病人有以下情况仍考虑手术:直径超过1cm的单发病变;年龄超过50岁;连续B超检查发现增大;腺瘤样息肉或基底宽大;合并胆囊结石或胆囊壁增厚。病人如无以上情况,不宜急于手术,应每6个月B超复查一次。一般胆囊息肉手术都要切除胆囊。(小编注:随着新技术的出现,未来可能实现切息肉免切胆囊。请留意接下来的报道哦~)

如何防止胆囊切除后胃肠不适?

切除胆囊后,有部分病人会出现所谓的胃肠道症状,如腹痛、发热、黄疸等,我们称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根据病史(胆囊、胆管或胃、十二指肠手术史),也有出现术后胆管结石、胆管狭窄可能。但在诊断明确的情况下,切除胆囊后一般不出现上述症状,约有25%-30%可出现一过性胃肠道症状,一般三个月到半年内消失;约有2%-8%会出现症状持续,则需要积极治疗。一般从饮食调节(如: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即能帮助病人度过这段术后不适的时间,部分病人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缓解症状。

长按下方







































哈尔滨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物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xg/204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