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人喜好金属的刀叉

东亚人则惯用筷子

相传

大禹是最早用筷子的人

中国也就成了世界上最早用筷子的国家

在众多材质中

木质或竹质筷子

以结实、轻便的优势

成为多数国人的首选

有些病,从“筷”入

筷子天天洗

能脏到哪里去

南昌大学针对某高校食堂提供的

公共循环筷子和一次性筷子

做的调查发现

两种筷子均被检测出含有大肠杆菌和霉菌

医院微生物室

做的一项调查发现

家庭使用2年的木质筷子

含菌落数为每平方厘米16.3个

超过了临床规定的用品表面细菌群落数合格值

使用近2个月的金属筷子

所含菌落数仅为每平方厘米0.7个

筷子清洗不彻底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幽门螺杆菌等致病菌,可借由筷子传播,造成感染患病。

特别是使用较久、已有沟壑划痕的竹木筷子,在略潮湿的状态下,更易造成细菌繁殖。

在合适的环境下,细菌繁殖速度大约是20分钟增加1倍,因此餐具使用后必须尽快清洗彻底,以免在人体免疫力降低时引发肠道系统感染。

警惕这种“夹”出来的癌

年,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癌症研究所列为一类致癌物,认为78%的胃癌可归因于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

中华医学会幽门螺杆菌学组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59%,也就是说,每2个人中就有1人感染。

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唾液、飞沫“口口”传播。在基本不分餐的中国,筷子便成了最好的载体之一。

无论是共用筷子或相互夹菜,都可能交叉感染。若使用的筷子上残留下幽门螺杆菌,被感染几率也会大大提高。

目前已确定的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疾病包括:非萎缩胃炎、萎缩性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等;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增生性胃息肉、胃黏膜肥大症等非常见胃病,以及缺铁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维生素B12缺乏症等胃外疾病。

在以上所有提到的疾病中,胃癌是最易让人谈之色变的一个。

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医院教授吴开春强调:

绝大多数胃癌发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幽门螺杆菌感染损害胃黏膜后,从炎症到癌变的过程可能是: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癌变。若能早期根除,可降低肠型胃癌发生风险,甚至完全消除。

如何正确使用筷子?

日常生活中

我们只要合理

选择、使用、

保存、更换筷子

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

1、定期更换筷子,使用不超三个月

筷子的颜色会随着使用频率慢慢变深或者变浅,筷子颜色的变化主要由于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食物、空气、洗涤剂以及筷子上的残留物所导致。当然,细菌长时间的附着堆积也是筷子变色的一个主要原因。建议三个月左右请更换一次筷子。

2、拒绝“湿存”,筷子烘干再储存,避免霉菌滋生

大多数家庭使用的筷子都是竹筷或者木筷,大家习惯洗净筷子后直接放入橱柜或筷子筒中,但此时在潮湿的环境下很容易滋生霉菌,导致筷子表面发霉甚至“长毛”,长此以往对于健康存在威胁。

建议每天洗完筷子晾晒或者烘干完全后再放入橱柜,另外定期煮沸消毒(每周沸水煮制半小时),降低健康隐患。

3、勤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xg/88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