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后胆汁直接排入肠道参与消化功能,同时机体全身和胆道系统局部也可以通过代偿而适应没有胆囊的环境 商教授提醒,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和饮食不规律是胆囊“长”息肉的常见原因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搭配膳食,避免长期过多地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同时,规律三餐饮食,摒弃不吃早餐、常吃宵夜的不良习惯,都有助于预防胆囊息肉的发生 日期:[2014-04-14]版次:[c04]版名:[新健康·睇医生]字体:【大中小】 ■新快报记者 余锦境 通讯员 王海芳 胆囊息肉大多“很低调” 饮食不当是主要诱因 近年来,很多人已养成定期健康体检的良好习惯在体检报告中,常常会提示胆囊里面“长”了息肉,而我们自身并没有明显的异常感觉对于这种“潜伏”在十二指肠息肉症状胆囊里面、貌似安分的息肉,会不会有癌变可能?现在是切还是不切呢? “超声检查是发现胆囊息肉的最常用、最方便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商昌珍副教授告诉新快报记者,胆囊息肉一般都可以通过超声检查准确诊断,必要时才需要进行ct或磁共振检查协助鉴别息肉的良、恶性“绝大多数胆囊息肉为良性息肉,只有少数单发的肿瘤性息肉才有恶变的可能” 近年来,很多人已养成定期健康体检的良好习惯在体检报告中,常常会提示胆囊里面“长”了息肉,而我们自身并没有明显的异常感觉对于这种“潜伏”在胆囊里面、貌似安分的息肉,会不会有癌变可能?现在是切还是不切呢? 当然,如果没有达到手术指征,盲目积极地切除功能正常的胆囊,少部分人反而会出现腹胀、十二指肠息肉症状腹泻等“消化不良”表现 一部分人知道体内有胆囊息肉后可能会感到恐慌,希望尽早切除胆囊商教授说,事实上,胆囊息肉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也是有指征的:对于经常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腹痛等明显症状的胆囊息肉,在排除精神因素、胃十二指肠和其他胆道疾病后,建议考虑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对于无症状的胆囊息肉,一般在息肉直径超过1cm、定期b超检查发现息肉持续增大、基底宽大的腺瘤样息肉等情况下,为防止息肉进展或恶变也应考虑手术治疗如果没有以上几种情况,经专科医生检查诊断后,可不必急于手术,每3-6个月做一次b超观察息肉变化情况即可 专访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 商昌珍副教授 原标题:息肉“潜伏”胆囊中,切or不切?十二指肠息肉严重 多数为良性 不一定要手术切除 商教授指出,胆囊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胆汁,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因此,切除病变的胆囊一般对人体功能无明显影响 目前,胆囊切除术几乎全部都是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所以,对于胆囊息肉已达到手术治疗标准,经过“权衡利弊”后,该手术时就果断选择手术“在切除胆囊后,个别患者也可出现腹胀不适、腹泻等表现,但多数均为暂时性,一般在术后1-3个月可完全恢复,并正常饮食仅有极个别的情况下,因症状持续存在而需积极诊治” 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商昌珍副教授介绍,胆囊息肉是胆道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多见于25-55岁的年龄段,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其发病原因为综合性因素所致,其中十二指肠息肉手术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和饮食不规律,都是常见的原因 预防胆囊息肉:坚持吃早餐、少吃夜宵 切除病变胆囊 对人体功能影响不大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习惯的多样化,胆囊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但是,胆囊息肉多数无明显症状,80%以上都是在定期体检做b超检查时发现一小部分胆囊息肉患者会有上腹部饱胀不适、反酸嗳气、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的表现,所以常常自行当作“胃病”去服药治疗,效果不佳 白癜风应该怎样治疗白癜风患病类型白癜风类型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yy/104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