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即耳中鸣响,是因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以自觉耳内或头颅鸣响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为主要特征的病证。肾开窍于耳,主骨生髓,《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故耳鸣疾患,常不离于肾。《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又云:“木郁之发……甚则耳鸣眩转。”故陈士铎《辨证录》指出:“医家治耳病,多拘于肾,不知肾虽开窍于耳,然肝为肾之子,肾气既通于耳,则肝之气,未尝不可相通者,子随母之象也。”可见耳鸣亦于肝密切相关。故耳鸣之疾,病位多在肝、肾。 中医调理耳鸣需辨证论治,分型下方,如果辨证为阳热亢盛、火热入侵肝胆以及胃肠者,治法:清热解毒、泄热败火。如果辨证为脾脏失调、虚火旺盛型,治法:神经养血、滋阴降火。如果辨证为肾虚者,可以补肾填精、温补肾阳、聪耳息鸣为治疗主则。如果是脾气亏损,脾胃运化不良所导致的耳鸣,可以选归脾丸加减开方。建议近期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多补充水分,吃多维生素含量多的蔬菜和水果,保持愉悦心情。 耳鸣医案一则: 患者女,29岁。初诊诉右耳鸣3年余,近一周加重。病史:3年前因长期郁怒、情志不遂突然出现右耳鸣,医院治疗效果不显。诊见:持续性鸣响,声调低沉,“嗡嗡”样,时轻时重,时有高音调金属音,伴耳内疼痛,头晕,右耳听力下降等,夜间安静时加重,影响睡眠,腰膝痠软,口干口苦,胃纳不佳,夜寐轻浅,二便正常,舌红苔白,脉弦。 辨证分析:患者近一周熬夜伤阴,耳鸣复作,此病程日久,久病多虚,肝火伤及阴津,肝阴亏虚,下及肾阴,终致肝肾阴虚。肝气郁结,上逆清窍,肾阴亏虚,不能濡养清窍,二者兼作,则耳鸣、耳内疼痛、听力下降。阴不制阳,肝阳偏亢,上扰清窍,则头晕、眠浅。肾阴亏虚,腰膝失养,故腰膝痠软。 中医诊断:肝郁化热,肾阴亏虚所致耳鸣。治法:疏肝清热,解郁理气,养阴生津,补肾开窍。开中药14剂代煎服,一日一剂,分早晚温服。二诊,药后已无头晕,耳鸣音减弱,耳内疼痛较前减轻,听力稍有恢复,口干、口苦、腰膝痠软亦有减轻,胃纳不佳,舌尖红苔白,脉细弦。予前方加减开中药14剂代煎服。 三诊,服药后耳鸣音明显减弱,听力恢复大半,无耳内疼痛、腰膝痠软,胃纳较前改善,仍有口干、口苦,舌尖红苔白,脉弦。开中药14剂代煎服。四诊,诸症悉缓,听力基本恢复正常。继续守法加减开中药14剂巩固善后,嘱注意休息,勤于锻炼,劳逸适度,调畅情志以免反复。 张林茂简介: 医院退休专家,主任医师、教授级中医药研究员,我国第一批名老中医钱远铭教授亲传,多次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从事中医临床诊疗、教学、科研工作50年,经验丰富,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坐诊专家。 毕业于湖北省中医学院中医专业,师从国第一批名老中医、原湖北省医院院长钱远铭教授,主编和参编医学专著12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0余篇,参编科教影片一部,系统研究中医内科学、方剂学,对中医内科的脾胃病、常见病及耳鸣耳聋、痛风、三高、内妇儿科等各种疑难杂症研究较多,效果显著。 擅长诊治: 1、萎缩性胃炎、胃粘膜病变、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胆汁返流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球炎、胃溃疡、胃息肉、急性肠炎、肠结核、结肠炎、肝炎、肝囊肿、肝硬化、胆石症、胆囊炎、胆管炎、胰腺炎等。 2、耳鸣、耳聋、听力下降、鼻炎、中风后遗症、痛风、高血压、糖尿病、甲亢、慢性肾炎、风湿与类风湿、咽炎、小儿消化不良、厌食等。 3、月经不调、乳腺增生、妇科炎症、更年期综合症。 坐诊地点: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诚顺和中医馆)
-, 移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yy/1143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