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严睿孟庆彬王娟记者李文秀

76岁的汉阳凃大爷,在家上腹疼痛、便血百余天,由于凃大爷曾患脑梗死,高血压20余年、糖尿病10余年,冠心病40余年,每天都要吃上各种各样的药十几种,家人以为便血、腹痛是药物反应,并没特别在意。只到7月4日晚饭后涂大爷突然出现持续性胸痛,被家医院胃肠外科进行诊治。经过胃镜检查,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邵永胜确诊涂大爷患上胃癌。

由于凃大爷有脑梗死后遗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等多种基础性疾病,入院时十分消瘦,一米七的个头体重只有80多斤。为了恢复病人的体力能支持手术,保证手术安全,邵永胜主任除了给予营养治疗、纠正贫血、预防血栓和急性心梗发作以外,还要求凃大爷走病房的健康步道,吹气球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小到吹气球这样的呼吸功能锻炼,胃肠外科的护理团队都花了不少心思。由于不少病人都是老年人,直接用嘴吹,成功率较低,病人尝试失败几次后,容易放弃。为了帮助病人能更好的呼吸功能训练,病区护士长舒玉珍想出来一个好办法,在气球后端用胶带将气球和吸管粘在一起,这样病人一下吹不起整个气球,可以捏着吸管慢慢来。经过几天的尝试,涂大爷终于可以不费力地吹起一个气球了。7月17日,经检查涂大爷的各项身体指标在邵永胜主任团队的精心照料下终于达到了手术要求。7月18日9时上午邵永胜手术团队的第一台手术,为涂大爷开腹进行胃癌根治术。

7月18日上午10时许手术途中,邵永胜医生为何突然走下手术台?原来在开腹后,邵永胜发现涂大爷的幽门管癌侵及十二指肠及胰头。面对这种情况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行胃空肠吻合术,属于姑息性手术,手术风险相对较低。或是进行胃癌根治术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但手术解剖关系复杂,手术操作步骤繁多,涉及多处消化道切除与重建,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多,手术难度高、风险高,是腹部外科最为复杂的手术之一,对医生技术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极高要求,而侵犯血管的胰十二指肠切除可被视为手术难度中的“珠穆朗玛峰”。

生死之间有一道门,当医生奋力将死神关在门外时,常常需要患者帮把手。这一助力,实为信任。因为面对风险极高的手术,是放手,还是放手一搏,既取决于医生的勇气,更取决于患者的选择。可以想象,对每一位患者家属来说,此时在同意书上签字的笔都重逾千斤。一旦同意,就等于将渺茫的生的希望,交到另一个人手中,并做好了彻底失去的准备,这需要强大的信任为基础。对医生来说,如此生死相托,必然产生巨大的压力,只有患者给予充分的信任,才能免除后顾之忧,甘愿承担风险,专心救人。

邵永胜离开手术台,在手术室门口将这两种方案和涂大爷的女儿进行充分沟通。涂大爷的女儿对邵永胜说到:“因为信任,所以托付,无论风险有多大,请您救救我爸爸!”最终,邵永胜手术团队凭着精湛的医术和术前完善的方案,经过5个小时,成功为涂大爷实现了根治性手术。术后经过医护团队的齐心努力下,涂大爷已于8月4日康复出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yy/1288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