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治医科大学琦玉医疗中心消化科的Matsumoto等人在4月《世界胃肠内镜杂志》上发表文章,认为应当慎重考虑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十二指肠病变的适应证。

作者指出,由于十二指肠的解剖特点,内镜下治疗十二指肠病变的技术难度大于治疗消化道其他部位病变,而且诸如穿孔和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也更高。ESD治疗十二指肠肿瘤的适应证,应当通过评估组织病理学、大体形态学和肿瘤直径来判断。可考虑内镜下治疗的病变类型包括十二指肠腺瘤、十二指肠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

对于十二指肠腺瘤,有研究显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安全有效,远期预后良好,而且分块切除是可接受的。不过,准确的术前组织病理学诊断非常必要。对于十二指肠癌,有研究报告称处早期十二指肠癌病灶均无淋巴结转移,因此可考虑对分化良好的非浸润性癌采取内镜下治疗。ESD比EMR更可能达到完全(R0)切除,而且整块切除有助于对切缘进行准确组织病理学评估,因此建议对EMR可整块切除的病灶采用EMR,而对预期EMR只能分块切除的病灶采用ESD。对于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EMR较适用于切除浸润深度<1cm的肿瘤,尤其是息肉状肿瘤,而ESD更适用于治疗EMR难以整块切除的病灶。

十二指肠ESD最重要的技术问题是黏膜下剥离过程。在十二指肠ESD中,短针刀适用于黏膜切开和黏膜下剥离过程,小口径尖端透明帽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在内镜下治疗后,应当夹闭伤口以预防诸如继发性出血和迟发性穿孔等并发症。

目前,医院在ESD和EMR之间的选择标准差异较大。作者建议慎重考虑ESD治疗十二指肠病变的适应证,并强调十二指肠ESD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必须由ESD经验丰富的专家实施。

赞赏

长按







































复方白芷酊价格
白颠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yy/800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