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资料

性别:男

  年龄:57岁

  临床资料:体检发现左肾占位1周入院,无血尿史。

检查:血尿常规正常,CEA、AFP正常,肝肾功能正常;

影像学检查:中下腹CT平扫+增强示:左肾中极稍低密度灶,大小约2.4*1.8*1.9cm,CT值约25HU,边界欠清,增强扫描皮质期稍强化,其后各期强化程度持续增高,病灶旁见一葫芦形高密度肿块,大小约6.1*4.0cm,CT值约63HU,双侧肾盂肾盏无积液,无扩张及占位病变。

影像图片如下:

平扫:动脉象皮质期:静脉象髓质期:肾排泄期:矢状位分泌期:

住院治疗过程:入院后经科室讨论及中山三院邱教授远程会诊后,决定保肾手术,遂完善术前准备,在邱教授指导下,患者送手术室行“腹腔镜下左肾部分切除术”,因不能完全排除囊性肾癌可能,所以术中完整剜除肾肿瘤同时,并确保肾囊肿包膜完整,以免囊肿破裂后进一步肿瘤腹腔种植可能,手术要求操作精细,手术难度大。

术中术后

(团队李碧君主任,苏剑锋副主任及黎土轩医师默契配合)

术后病理检查:1.肾皮质腺瘤;2.肾旁单纯性囊肿,肾旁脂肪组织内未见胶东状组织,未见淋巴结。

免疫组化:细胞Vimentin-,CK+,CK8/18+,EMA+,E-cd+,CD+,CD10-,CD56-,Syn-,Ki%+.符合(肾脏)嗜酸细胞瘤。

患者术后第8天康复出院。

讨论

肾嗜酸细胞瘤是良性上皮性肿瘤。年Zippel首先报道此病,年由Hamperl命名为肾嗜酸细胞瘤,年Klein和Valensi共同总结了13例肾嗜酸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之后该病才获得认可。年WHO《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肾肿瘤分类中认为该病可能源于肾集合管的插入细胞。

流行病学及病因

具体发病率不明,根据大量文献报道统计结果显示,肾嗜酸细胞瘤占肾实质肿瘤的3%~7%。男性患者约为女性患者的2倍,患病年龄与肾透明细胞癌相似,发病年龄范围较广,高发年龄在70岁左右。绝大多数该病患者为散发性发病,但也有家族性发病倾向,约有6%的患者为双肾发病。确切病因不明,但该病的细胞遗传学特点较明显,有1号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缺失,14号染色体杂合性缺失,11q13重排等。但在肾嗜酸细胞瘤中很难发现3号、7号和17号染色体异常,据此可称为肾嗜酸细胞瘤与肾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要点。

病理特征

组织学上,嗜酸细胞腺瘤的瘤细胞较小且大小较一致,胞质少,细胞核无异型性,无或极少核分裂象;组织结构以密集小腺泡或小管状结构最常见,还可见以下几种形态:分支管状结构、乳头状结构和肾小球及花蕾样结构,这些组织学表现可能与部分肾母细胞瘤及部分肾乳头状癌重叠。

病理鉴别

肾母细胞瘤是一种儿童肾脏常见的恶性胚胎性肿瘤,由未分化的胚基细胞、不同分化程度的上皮和间质组成,通常可以见到两种以上的分化成分,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

肾乳头状癌典型病例镜下癌组织呈乳头状结构,乳头有纤维血管轴心,细胞异型性大,核分裂象多见,常见泡沫样细胞,部分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着。

当三者形态及结构难以进行明确诊断时,免疫组织化学及FISH等方法有助于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

58%~83%的患者无临床症状,通常是通过健康查体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检查时被发现。少数患者可有腰部钝痛、腹部包块及镜下血尿。

影像表现

多位于肾皮质部,CT表现为肾轮廓局部隆起,表面光滑。CT平扫肿瘤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区,一般无钙化。增强扫描皮质期明显强化,髓质期强化程度减低,低于肾实质。“中央星芒状瘢痕”和“轮辐状”强化被认为是肾嗜酸细胞瘤的特征性表现,但近来认为嫌色细胞癌也会出现该征像。

诊断

该病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大多数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很难与肾透明细胞癌相区别,由于部分患者肿瘤中央部有放射状疤,可以通过CT或MRI检查发现肿瘤中央星状瘢痕可为诊断本病提供帮助。确诊需依靠手术后病理检查,肿瘤组织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时易与肾透明细胞癌、肾显色细胞癌、肾乳头状腺癌混淆。

预防和治疗

如果CT或MRI检查结果具有典型的星状瘢痕,怀疑是肾嗜酸细胞瘤时,肿瘤大小和部位不影响保留肾单位手术或能量消融治疗时可以考虑按此治疗。但由于术前多数患者不能被明确诊断,往往被误诊为肾癌而实施了根治性肾切除术。

而作为罕见良性肿瘤,很少有复发及转移的报道,因此部分肾脏切除术是较好的选择。术前正确认识及诊断该疾病,对患者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无特殊临床症状的患者,CT平扫等或稍高密度伴轻度强化,我们应该考虑到该疾病。

图文选送:附二腔镜中心团队丨校对编辑:农毅

小编简介

农毅,男,从事微创泌尿外科的临床和科教工作10年,系统参加中华医学会泌尿学分会华南微创技术中心的规范培训。特别擅长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复杂肾结石的超微通道穿刺造瘘术及其微创治疗。

专家简介

李碧君所在科室:外科腔镜中心(微创泌尿外科)职务职称:大外科主任兼腔镜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专业专长:泌尿外科疾病及男科疾病李碧君,主任医师,大外科主任兼腔镜(微创泌尿外科)中心主任,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首届“湛江好医生”、“岭南名医”,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基层泌尿学分会第二届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微创泌尿肿瘤学会副主委,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性学分会第二届常务委员,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肾脏外科学分会第一届常务委员,湛江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湛江医学会男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等。擅长微创腔镜技术治疗肾上腺肿瘤,肾肿瘤,肾囊肿,泌尿系结石,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癌,膀胱癌,尿道狭窄,腺性膀胱炎,尿失禁,精囊炎,血精,男性不育,精索静脉曲张、小儿腹腔镜治疗疝气、鞘膜积液、隐睾等。在我院率先开展经皮肾镜碎石、钬激光碎石、微创腺性膀胱炎治疗、腹腔镜下肾及肾上腺手术,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精囊镜治血精,少精等技术。对高危前列腺增生及各类结石有丰富经验,血精患者的微创手术治疗疗效甚佳。局麻下微创肾镜取石术,精囊镜技术、前列腺穿刺等为地区领先技术并获湛江科技基金立项。撰写专业文章40余篇发表在各类杂志上。在我院实施粤西地区第一例前列腺铥激光微创手术。联系咨询;好大夫个人网站:libijun.haodf.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yy/978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