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就业、工作压力加大,给胃肠道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很多人都有胃痛、胃胀、反酸、烧心、腹痛、腹胀、腹泻甚至便秘、大便带血等症状。引起这些症状最常见的原因有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食道癌以及结肠炎、结肠息肉、结肠癌等,其中炎症或息肉等都是良性病变,治疗的效果很好,而胃癌、食管癌及结肠癌则是恶性肿瘤,只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效果才好。

早期发现这些疾病最准确、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胃镜和结肠镜。但是,很多人都不愿意主动做胃镜或肠镜检查,一是嫌麻烦,二是觉得检查的时候很不舒服。近年来无痛内镜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欢,让你在舒适的睡梦中完成了内镜,特别是对做胃肠镜有恐惧心理、不耐受疼痛的人来说更是最佳选择,无痛内镜又称舒适内镜。丙泊酚药的颜色为乳白色,人们戏称它为“快乐牛奶”。

如何选择无痛内镜和普通内镜?

无痛内镜是指在胃肠镜诊疗时静脉注射丙泊酚为主的麻醉药,让你进入深睡眠状态,由医生完成胃镜和肠镜检查或治疗,诊疗结束停止用麻醉药数分数后麻醉作用消失,你的意识快速恢复到清醒状态。常规口服利多卡因胶浆咽喉部局麻后进行的胃镜检查称为普通胃镜,术前肌注解痉和镇静剂后或不用药进行的肠镜检查称为普通肠镜。

仅做胃镜检查不做治疗、耐受性好的病员可以选择普通胃镜检查,咽喉局部用麻药后都能够很好地完成胃镜检查,同时也可节省开支,也没有丙泊酚等麻醉药的后反应,检查结束可立即离开或开车回单位上班;对仅做肠镜检查也可以选择普通肠镜,选择肠镜操作手法熟练的医生进行操作也是能耐受的,但各种内镜治疗和对疼痛耐受性差者最好选择无痛内镜进行诊疗,对暂不宜行无痛内镜病员应积极治疗创造条件争取无痛内镜下的诊断和治疗。

什么情况下不宜做无痛内镜?

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性呼吸道感染、肺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哮喘的急性发作期?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者,本身就存在低氧血症,不宜做无痛内镜。

非呼吸系统疾病如心衰、心梗、中风、昏迷、肾衰、肝衰、贫血、肿瘤晚期、高龄衰弱等病员生命体征不稳定时,不宜做无痛内镜。张口障碍、颈项或下颌活动受限、矮胖体型者会影响气道开放,也不宜做无痛内镜。

消化系统疾病如食管、贲门、幽门和肠梗阻、呕吐或呕血者存在潴留液反流误吸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的风险,应在胃肠减压等预处理排出潴留液后才能进行无痛内镜。

对多种药物过敏的过敏体质者不宜无痛内镜。

无痛内镜术前后应注意哪些事情?

无痛内镜前4~6小时内应禁饮并有亲朋好友陪同时方可做无痛内镜。

无痛内镜后可能出现头昏、恶心、呕吐、咳嗽、心悸、胸闷、血压下降等副反应,大多数短时间观察后自行恢复,少数病员需要更长时间或1-2天才能完全恢复,需要适当静脉补液用药治疗,极少数会发生意外。无痛内镜清醒后在亲朋好医院回家,并可进食少量清淡饮食,当日严禁驾车、襻高和剧烈运动等,建议好好在家休息一天。

什么情况下要做胃镜检查?

凡有上消化道症状,疑有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病变,临床需要确诊者;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x线钡餐检查不能确定病变性质者;已确诊的上消化道病变如溃疡、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等,需胃镜随访复查者;怀疑上消化道异物患者;有胃癌家族史,需要进行胃镜检查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明确胃黏膜病变者,或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培养以指导治疗者。

由于胃癌早期无明显症状,对于40~50岁以上人群,有胃癌高危因素者,如家族史,幽门螺杆菌阳性,既往有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者,建议每1~3年做一次胃镜检查。50岁以上至少做一次肠镜。

对于结肠癌,目前认为很多是由结肠息肉恶变所致。因此只要通过结肠镜检查早期发现结肠息肉,判断结肠息肉的性质,有无早期癌变,并及时进行肠镜下切除,就可以达到早期治疗的效果,无需开腹手术。

需要特别提示的是,年龄在30岁以上,有便血、大便不规律等下消化道症状者,有大肠癌家族史者,曾患过结肠癌、息肉或有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的患者应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40岁以上的人,不论男女,不论身体有没有症状或疾病,每年都应该定期体检,进行便潜血检测。50岁以上未查过结肠镜或40岁以上有结肠肿瘤家族史者,建议进行结肠镜检查。

有人对做肠镜有顾虑,觉得没必要每年复查,这样一是麻烦,二是不舒服。其实,胃镜与结肠镜不需要每年都做,胃镜检查后无明显异常者可以过3年左右再复查;结肠镜检查无明显异常者可以5年后再复查。

赞赏

长按







































怎么样控制白殿疯
甲磺酸左氧沙星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fl/64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