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灸温馨提示:

  艾炙每伏前三天为最佳,能持续最好。

  三伏灸适应症:

  呼吸疾病:虚人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等。

  胃肠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

  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等寒症

  儿科疾病:遗尿、厌食等(虚寒性)

  骨科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颈腰椎病、软组织劳损

  其他疾病:四肢寒凉怕冷,免疫低下

  具体的病症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各种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过敏性鼻炎,四肢寒凉怕冷,免疫低下,反复感冒;虚寒头痛、慢性虚寒、胃肠炎、溃疡病、腹泻、消化不良、厌食、胃痛;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骨关节问题及颈肩腰腿痛等症状;痛经等虚寒性的疾病及其他妇科问题。

三伏天艾灸的注意事项汇总

艾灸前

1.因为艾灸时不能吹到风,艾灸前请关小门窗,房间内不可以通风。夏天也是,不可通风不可开空调。

2.饭后不可以马上艾灸,饭后1小时后才可以灸,因为过饱不可以艾灸。

艾灸中

1.艾灸时不可以过饱或过饥,心情大悲大喜大怒也不可以艾灸,要保持心情平静舒缓。

2.艾灸中必须多喝温开水,便于排毒,水温可以稍微高点。不可以喝冷开水,夏天也是。

3.艾灸中如果穴位表面出现湿气,是体内寒气通过穴位排出,体内寒气较重,艾灸起了作用。

艾灸后

1.艾灸完1小时内,不可以用冷水洗手洗脸。艾灸完毕,全身毛细孔打开,易受寒凉。

2.艾灸后不可马上洗澡。道理同上。一般情况下,我都是洗好澡后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开几小时后再洗澡。

3.艾灸完,如果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济,属正常现象。此时身体在进行休整,可稍事休息,不必劳累。

三伏天艾灸还要注意这几件事

1.艾灸顺序问题

总原则:先上后下,先背面后正面,先左边再右边,先身躯后四肢。有些个别穴位会有个别顺序。

2.艾灸频率问题

因人而异。

3.艾灸时间问题

原则上一天任意时间都可以艾灸,上午是艾灸的最佳时间,上午>下午>晚上。晚上10点后最好不好艾灸。晚上适宜养阴。例外:如果是治疗失眠症,临睡前艾灸效果较好。四季中,夏季是除寒湿补阳气冬病夏治的最好时节。

4.气血问题

艾灸是调动你自身的气血消灭体内的敌人,灸后不宜过于劳累。坚持艾灸,体内阳气终将胜于邪气。

三伏天艾灸常用的四大穴位

1.后天之本,气足之源——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涨感。足三里是人体穴位中运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在我的临床中,气虚血虚首选足三里、消化疾病首选足三里。

一次一个穴位不少于10分钟,如果身体差,气血差的那灸的时间需要长一点,最好是按摩后再灸,效果最好。你自己观察,如果坚持灸足三里10日,你会感觉你精神好了,睡眠足了,吃饭香了,面色红润了。

2.任脉穴位关元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三寸。简便取穴,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在小手指的下缘处取穴。

关元穴的作用:温肾阳、提性欲,补虚,壮阳的作用。关元穴是小肠经的募穴,也是脾经、肝经、肾经、任脉的交穴。位于下焦,内有肾脏、小肠、膀胱、妇胞宫、前列腺等脏腑组织,故有统治三阴经、任脉诸经疾病。

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补一身之元气等作用。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从古到今都把此穴作为保健要穴。

3.人体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神阙

神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肚脐眼”。我们知道,胎儿在母体的时候,是靠脐带连接到胎盘接受母体的营养,古今以来,大家都十分注重神阙的保养,称神阙为人体的“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

本穴喜灸而禁针刺,能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益气养血。对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虚喘等有防治作用。还有提高免疫力、调节脏腑功能,延缓衰老的作用。

4.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中脘穴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简便取穴,自己手脐上四横指。中脘穴为腑会穴,同时又是胃的募穴,因此对于六腑的功能均有调节作用。

尤其是对于胃的各种疾病具有良效,总之以治疗消化系统为主,如胃痛、腹痛、腹胀、呕吐、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现在常说的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那家医院治疗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hl/627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