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对许多人来说,是高考前的最后一年,也是未成年的最后一年,本应该在学校留下拼搏的汗水,给即将过去的未成年,画上一个圆满的结局。 然而老天有时候是不公平的,17岁的小张,一个帅气的小伙,消瘦的身躯,看上去只有12岁的感觉。 由于长期大便不规律伴有腹泻,导致全身营养不良。严重影响身体发育。后经检查,居然是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孩子的妈妈是这个病,姐姐是这个病。均已做手术。而且都是开刀手术,肚子上都是通天口。然而上天并未眷顾这个可爱的小伙子。无情的给了他此生最大的一个“劫”。 下面我们先来科普一下这个病吧。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FPC)是一种常染色单体显性遗传性疾病,30%~50%的病例有APC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长臂,5q21-22)突变,偶见于无家族史者。新生儿中发生率为万分之一,人群中年发生率不足百万分之二。全结肠与直肠均可有多发性腺瘤。多数有蒂。息肉数从左右到数千个,大小不等。常密集排列,有时呈串,其余组织结构与一般腺瘤无异。本病息肉并不限于大肠。常在青春期或青年期发病,多数在20~40岁时得到诊断。有高度癌变倾向。在息肉发生的前5年内癌变率为12%,在15~20年则>50%,癌变的平均年龄为40岁。患者应尽早(推荐25岁以前)做全结肠切除与回肠-肛管吻合术或回肠-直肠吻合术。回肠-直肠吻合术后应终生每年一次直肠镜检查,如发现新的息肉可予电灼、激光、微波、射频或氩气刀等治疗。 从30岁起,有上消化道息肉者,推荐每三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如果有大量息肉,检查应更加频繁。大量十二指肠息肉的患者,每年应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对患有危险性的家族成员,从13~15岁起至30岁,应每三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30~60岁之间应每隔3~5年1次。有报道,应用低剂量选择性COX-2抑制剂可降低腺瘤性息肉癌变的危险性。伴有全消化道息肉无法根治者,当出现肠套叠、大出血等并发症时,可做部分肠切除术。 小张的母亲和姐姐是在外院行的开腹全结肠切除术,可怜天下父母心,深知开刀手术痛苦的母亲,医院打听,有没有痛苦小,恢复快的手术方法。后来打听到我院可行微创手术切除。遂到我院行手术治疗。幸运的是,小张的息肉由于治疗及时,目前还未出现癌变。 医院姚力教授的指导下,小张于7月16日行3D腹腔镜下全结肠切除术+回肠储袋成形肛管吻合术+回肠早口术,手术历时3小时。术中出血ml,手术非常顺利。(竟比开刀手术还快) 术前标识 术中大夫们聚精会神 观摩人员也不少(是不是有点像看3D电影?) 小切口取标本 标本取出中 下面是标本剖开前 可向上滑动查看 (敏感者勿看) 下面是部分剖开后的标本 可向上滑动查看 (密集恐惧症者禁止观看) 很快小张可以进流质饮食了,脸上也露出久违的笑容。在普外一科全体医护的精心治疗护理下,小张顺利出院了。孩子的妈妈感叹道:“医学的进步让我的孩子少遭了好多罪!” 长“肠”一生,此劫已过,余生无祸。 腹腔镜技术发展带来临床治疗领域突破,设备更新使临床医师与虎添翼,我院普外科自年始开始各种腹腔镜手术,目前年开展各种腹腔镜手术余例,医院、医院、医院等开展紧密临床合作,开展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为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带来福音。 指导专家:毕恩旭 副主任医师、普外一科主任 全面掌握普通外科范畴疾病的有关理论,对普通外科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较高造诣和丰富的经验,能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擅长普外科各种功能性疾病及各种良性、恶性肿瘤的诊治。年较早独立开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目前每年完成各种腔镜手术余例,自年起采用一种扩大化精细根治手术,在不增加病人创伤前提下配合肿瘤热灌注、肿瘤内放射等综合治疗措施取得肿瘤根治手术治疗的根治效果。擅长手术治疗胃癌、结直肠癌、腹膜后肿瘤、乳腺癌、甲状腺肿瘤、肝硬化门脉高压、疝与腹壁外科胆石症等疾病。 专家门诊时间:周四全天 作者:李友西(普外一科) 编辑:丁丁 医院原创作品。 医院 青医院 白癜风什么药北京治疗白癜风什么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