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的办法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2723.html

在众多材质中,木质或竹质筷子以结实、轻便的优势,成为多数国人的首选。但同时,这也为我们的卫生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

竹木质筷子在使用早期外表光滑,易清洗,不易滋生细菌,但随使用次数增多,被磨损后就会越来越难清洁彻底,成为细菌生长的温床。

清洗不彻底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幽门螺杆菌等致病菌,可借由筷子传播,造成感染患病。

一般认为,普通木质一次性筷子容易含菌超标。针对某高校食堂提供的公共循环筷子和一次性筷子做的调查发现,两种筷子均被检测出含有大肠杆菌和霉菌,但一次性筷子的检出率更高,且所含菌落数远高于循环筷子。

家用筷子同样难让人安心。家庭使用2年的木质筷子含菌落数为每平方厘米16.3个,超过了临床规定的用品表面细菌群落数合格值;使用近2个月的金属筷子,所含菌落数仅为每平方厘米0.7个。

多数经碗筷传播的致病菌会引发急性肠胃反应,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幽门螺杆菌却与它们不同,其严重危害体现在远期。

年,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癌症研究所列为一类致癌物,认为78%的胃癌可归因于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

中华医学会幽门螺杆菌学组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59%,也就是说每2个人中就有1人感染。

主要通过唾液、飞沫“口口”传播,在基本不分餐的中国,筷子便成了最好的载体之一,无论是共用筷子或相互夹菜,都可能交叉感染。若使用的筷子上残留下幽门螺杆菌,被感染几率也会大大提高。

体检时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人,其实很多没有明显的上腹部症状,少部分人会表现出较轻症状,如腹胀、上腹隐痛、恶心、口臭等,较严重的是出现炎症并慢慢恶化。

年5月19日,《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正式发布(下文简称“共识”)。目前已确定的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疾病包括:

非萎缩胃炎、萎缩性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等;

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增生性胃息肉、胃黏膜肥大症等非常见胃病;

缺铁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维生素B12缺乏症等胃外疾病。

在以上所有提到的疾病中,胃癌是最易让人谈之色变的一个。但绝大多数胃癌发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幽门螺杆菌感染损害胃黏膜后,从炎症到癌变的过程可能是: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癌变。若能早期根除,可降低肠型胃癌发生风险,甚至完全消除。

感染了但没症状,要治疗吗?

在没症状的情况下,如是14岁以下少年儿童或70岁以上老人,通常不推荐治疗,其他年龄可根据自我意愿选择。

因为治疗使用的抗生素会对老年人、幼年儿童和体质较差者的胃肠道微生态造成影响,或增加胃食管反流病等的风险。

但若检查发现已有溃疡或较严重胃部炎症,建议治疗,并综合考虑老人服药和身体状况。

治疗能不能做到根除?

一般认为,采用目前推荐的四联方案,治疗10~14天,幽门螺杆菌有效根除率可达到80%~90%。即便初次治疗失败,也可通过换药进行补救,获得根除机会。

会不会复发感染?

治疗后再次感染的几率是存在的,但并不高。

数据显示,治疗后每年约5%再感染,随着相隔时间的增长,再感染几率也会有所提高。若复发感染,及时规范治疗即可。

这样清洗给筷子“消毒”

细菌繁殖有其规律性,明白其中的“奥秘”,有助于做好预防。

包括幽门螺杆菌在内的不少细菌都能附着在用过的碗筷上,特别是使用较久、已有沟壑划痕的竹木筷子,在略潮湿的状态下,更易造成细菌繁殖。

在合适的环境下,细菌繁殖速度大约是20分钟增加1倍,因此餐具使用后必须尽快清洗彻底,以免在人体免疫力降低时引发肠道系统感染。

洗洁精有清除饭菜油污的作用,也能一定程度上破坏细菌生长环境,但不是杀菌剂。相对而言,使用开水煮沸筷子,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因为绝大多数细菌都不能在80℃以上的环境中生存。

清洗后,将筷子头向上,放在筷子笼中,自然风干即可。必须提醒的是,若不能保证洗碗布的清洁,不建议用其将筷子擦干;筷子笼也应经常用热水清洗并晾干,尽可能降低细菌生存繁殖的风险。竹木筷使用半年或一年后最好更换。

西方人习惯分餐、用公勺,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外出就餐,我们不妨学习他们,尽量分餐,多用公筷,有助于保护自己和他人健康。

有条件的家庭,每人可以有自己专属的筷子,不共用,减少感染风险。若家里已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须进行分餐,以防感染。

=========华丽的分割线=======

如果有益,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jg/1027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