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治疗白斑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文章刊于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8(4):-.

作者:王楚斯陈署贤钟跃思汤照峰潘卫东

作者单位:医院肝胆外科胆胰外科

1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年2月至年1月在医院行LPD的14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其中男6例,女8例;年龄49~72岁,中位年龄为63岁;术前影像学检查明确为壶腹部周围肿瘤,平均直径(2.7±0.7)cm。分析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12例接受标准完全LPD,1例LPD联合左半肝切除术,1例因胰腺萎缩未能找到胰管而中转开腹行胰胃吻合。手术时间(±66)min,术中出血量(±58)ml,术后住院时间(14±7)d。术后发生胰瘘2例,腹腔出血、胃肠道出血、肠梗阻各1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胆总管下段癌6例,壶腹部周围癌5例,胰腺钩突癌2例,胰腺钩突黏液性囊腺瘤1例。

结论LPD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LPD学习曲线较长,在开展LPD初期宜选择病灶较小的壶腹部周围肿瘤病例。具备一定腹腔镜手术技术和经验的术者开展LPD是安全、可行的。

壶腹部周围癌包括壶腹部、胆总管下段、十二指肠乳头周围及胰头部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治疗方法。传统的PD存在手术切口大、术后恢复慢的缺点。微创手术由于创伤更小、恢复时间更快而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腹腔镜技术的突飞猛进,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已成为肝胆胰外科常规手术,但由于PD涉及的器官大部分位于腹膜后,位置深,解剖结构复杂,且毗邻许多重要血管及脏器,手术难度大,步骤复杂,手术风险较大,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的发展相对滞后。自年国外学者Gagner和Pomp[1]首次成功实施LPD以来,医院相继开展LPD,取得良好的近期临床效果[2-4]。本团队自年2月至年11月共行LPD共1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2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年2月至年1月在医院肝胆外科和胆胰外科行LPD的14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8例;年龄49~72岁,中位年龄63岁。上腹部疼痛5例,黄疸10例,其中术前行PTCD减黄3例;乳腺癌根治术史1例,其余无手术史;合并高血压7例,糖尿病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例;术前CA19-9升高8例;肿瘤平均直径(2.7±0.7)cm。纳入标准:术前影像学检查明确为壶腹部周围肿瘤,包括胆总管下段占位、胰头占位、十二指肠乳头占位;术前检查明确肿瘤未转移至其它脏器;心肺功能耐受腹腔镜手术。排除标准:无法行腹腔镜手术;肿瘤已广泛转移;合并其他部位肿瘤;合并其它脏器功能障碍。医院伦理委员批准的患者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二、手术方法1.麻醉与体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卧叉腿位,术野皮肤常规消毒、铺巾。取脐下纵形切口,置入10mmTrocar放置腹腔镜作观察孔,左、右腋前线肋缘下锁骨中线脐水平稍上方分别做穿刺孔,置入Trocar,作为主、副操作孔,腹腔注气压力至1.3kPa。主刀医师位于患者右侧,第一助手位于患者左侧,扶镜手位于患者两腿之间。2.探查与切除:先行腹腔镜探查,排除腹腔镜转移瘤;悬吊肝左外叶,切开胃结肠韧带,暴露十二指肠第二段、胰腺头部、体尾部及胃后壁。胰颈下方暴露肠系膜上静脉,显露胃肠干并结扎离断。吊起横结肠系膜,在横结肠右区后方暴露十二指肠降部、横部,将十二指肠、胰头从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前方分离,上至左肾静脉,向左暴露屈氏韧带。在距屈氏韧带15cm处离断空肠系膜血管并离断空肠,向近端进一步离断空肠系膜血管至胰腺钩突。离断胃体,切除30%远端胃。切开胰颈上方浆膜,分离出肝总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胃右动脉和肝固有动脉,结扎离断胃十二指肠动脉、胃右动脉,显露肝总动脉后方门静脉。在肠系膜上静脉前方离断胰颈部,注意显露胰管。在右上腹切开十二指肠降部外侧腹膜,显露十二指肠降部,将离断的近端空肠拖至肠系膜上静脉右侧,显露胰腺钩突,采用钝锐性方法切除胰腺钩突系膜。解剖胆囊三角,剥离胆囊,离断肝总管。完整切除胰十二指肠及清扫周围淋巴结。将标本置入标本袋。3.消化道重建:胰肠吻合方法主要包括传统胰肠吻合和“四针法”胰肠吻合。(1)传统胰肠吻合:4-0Prolene线连续缝合胰颈断端后唇与空肠浆肌层,对应胰管的空肠壁开一大小与胰管管径大小相当的切口,胰管与空肠开口后壁全层间断缝合3针(8点、6点、4点),打结后胰管内置入一支撑管,胰管与空肠开口前壁全层间断缝合3针(10点、12点、2点),分别打结;4-0Prolene线连续缝合胰颈断端前唇与空肠浆肌层,完成胰肠吻合。(2)“四针法”胰肠吻合:对应胰管的空肠对系膜缘开一大小与胰管管径大小相当的切口。第一针,5-0PDS线从空肠开口9点钟位置进针,外进内出,距孔缘0.5cm,接着缝合胰管,胰管8点钟位置进针,内进外出,距胰管管缘0.5cm,胰颈断端后唇全层;接着缝合空肠开孔8点钟位置,外进内出,距孔缘0.5cm;接着缝合胰管,胰管6点钟位置进针,内进外出,距胰管管缘0.5cm,胰颈断端后唇全层;接着缝合空肠开孔6点钟位置,外进内出,距孔缘0.5cm;接着缝合胰管,胰管4点钟位置进针,内进外出,距胰管管缘0.5cm,胰颈断端后唇全层;接着缝合空肠开孔4点钟位置,外进内出,距孔缘0.5cm;接着缝合胰管侧,胰管3点钟位置进针,内进外出,距胰管管缘0.5cm,胰颈断端前唇全层。缝线首尾收紧,使空肠壁与胰颈断端紧贴,放置与胰管直径大小相当的支撑管。第二针,胰管10点钟位置进针,外进内出,距胰管管缘0.5cm,胰颈断端前唇全层,接着缝合空肠开口10点钟位置,内进外出,距孔缘0.5cm;接着胰管12点钟位置进针,外进内出,距胰管管缘0.5cm,胰颈断端前唇全层,接着缝合空肠开口12点钟位置,内进外出,距孔缘0.5cm;接着胰管2点钟位置进针,外进内出,距胰管管缘0.5cm,胰颈断端前唇全层,接着缝合空肠开口2点钟位置,内进外出,距孔缘0.5cm。再次收紧第一、第二针缝线首尾,第一针与第二针缝线尾部打结;然后再次分别收紧第一、第二针缝线头端后打结。第三针,在胰管-空肠吻合处下端空肠的浆肌层与胰颈断端全层做“8”字缝合,使空肠浆肌层与胰腺断端紧密贴合。第四针,在胰管空肠吻合处上端空肠的浆肌层与胰颈断端全层做“8”字缝合,使空肠浆肌层与胰腺断端紧密贴合。距胰肠吻合口远端约5cm处行肝总管-空肠端侧吻合(4-0可吸收倒刺线连续缝合)。距胆肠吻合口远端约45cm处,行结肠前胃-空肠吻合,用切割闭合器吻合,0号可吸收倒刺线缝合关闭胃-空肠缺口。三、胰瘘及术后出血定义1.胰瘘:胰瘘是胰腺导管上皮与其他上皮表面的异常通道,内有源自胰腺富含酶类的液体。诊断标准:术后≥3d任意量的引流液中淀粉酶浓度高于正常血清淀粉酶浓度上限3倍以上,同时必须有相应临床表现[5]。2.术后出血:胰腺手术后发生的出血,通常表现为腹腔引流管或胃肠减压管出现血性液体,亦可表现为便血,可伴有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改变及血红蛋白浓度下降[5]。

3结果

一、手术方式12例接受标准完全LPD,1例LPD联合左半肝切除术,1例因胰腺萎缩未能找到胰管而中转开腹行胰胃吻合。其中胰肠吻合采用两种吻合方法,前期7例采用传统的胰管对空肠黏膜端侧吻合法,后期7例采用“四针法”。二、术中情况手术时间(±66)min,胰肠吻合时间(50±19)min,术中出血量(±58)ml。三、术后情况术后13例患者麻醉清醒后直接回普通病房;1例术中病情稳定患者,术后麻醉复苏过程中出现不明原因肺水肿,转入ICU病房,最终进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家属放弃治疗并出院。术后住院时间(14±7)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4/14),术后发生胰瘘2例(生化漏不计入胰瘘病例),其中B级胰瘘1例,C级胰瘘1例;腹腔出血1例(同时为C级胰瘘病例),发生出血性休克并死亡;胃肠道出血1例,经介入栓塞胃左动脉后痊愈;术后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两种胰肠吻合方法术后胰瘘发生率均为1/7,传统胰肠术后生化漏及胰瘘发生率为4/7,而“四针法”为2/7。四、病理学诊断

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胆总管下段癌6例,壶腹部周围癌5例,胰腺钩突癌2例,胰腺钩突黏液性囊腺瘤1例。

4讨论

LPD作为肝胆胰外科最大的手术之一,涉及组织器官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选择合适的病例对手术的成功实施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开展LPD的初期,必须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国外有学者主张,LPD的适应证为胰头肿瘤直径小于3cm,或Ⅰ、Ⅱ级胆总管下段癌,或分化良好并局限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壶腹部肿瘤[6]。本研究中胆总管下段癌6例,壶腹部周围癌5例,胰腺钩突癌2例,胰腺钩突黏液性囊腺瘤1例,肿瘤平均直径(2.7±0.7)cm。根据本团队的经验,位于壶腹部尤其是十二指肠乳头的肿瘤为最佳手术指征,此部位的肿瘤容易引起胆道梗阻,被发现时往往直径较小。淋巴结清扫是LPD肿瘤根治原则关键一步,特别是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及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的暴露是手术的难点,与开腹PD相比,高清腹腔镜具有视野广、放大局部组织等优势,组织结构辨认更清晰,更能裸露血管,提高淋巴结清扫效果[7-8]。胰头钩突部的切除是LPD难度最大的部分,我们的经验为:在离断上段空肠、胰颈及显露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的基础上,将离断的近端空肠拖至肠系膜上静脉右侧,显露胰腺钩突,主刀将胰头向十二指肠方向牵拉,助手将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拉向内侧,显露肠系膜上动脉轮廓,沿肠系膜上动脉采用钝锐性方法切除胰腺钩突系膜。LPD消化道重建尤其是胰肠吻合是手术的另一难点,直接影响术后胰瘘的发生。我们团队采用了两种吻合方法,分别为传统胰肠吻合及“四针法”胰肠吻合,两种方法术后胰瘘发生率均为1/7,进一步分析生化漏的病例,传统胰肠吻合术后生化漏及胰瘘发生率为4/7,而“四针法”胰肠吻合为2/7。由于LPD手术难度大,既往该术式未能在国内外医疗机构广泛开展。据美国国内住院患者数据库显示,年至年开展的例胰腺手术中,仅有例采用腹腔镜技术,占比7.9%[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外科医疗器械水平也得到较大的提高,高清腹腔镜技术也越来越多运用到手术中,许多传统的肝胆胰手术也被腹腔镜技术取代,微创技术切口小、恢复快的优点越来越深入人心。目前国内外许多医疗中心逐步开展LPD,少数大型胰腺外科单中心已完成超过例的LPD,进入了常规开展期[10-13]。在与开腹PD的临床疗效对比中,结果显示LPD在能保证肿瘤根治性切除和手术安全的同时,在减少术中出血和促进术后恢复过程方面具有明显优势[2,14-15]。本研究LPD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9%,比国内多个医疗中心报道的36.4%~55.56%稍低[2-3,16]。年国际胰瘘研究小组(International

StudyGrouponPancreaticFistula,ISGPF)的胰瘘共识表明,胰腺手术后胰瘘发生率为3%~45%[5]。本组胰瘘发生率为1/7。有研究表明,相较于其它腹腔镜手术,LPD学习曲线更长,至少需有多于30例的LPD学习曲线[17-18]。还有研究指出,前11例为学习曲线初期,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19]。我们团队目前正处于学习曲线初期,LP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可接受,相信经过LPD学习曲线以及手术流程的不断优化,LP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会越来越低,给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LPD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LPD学习曲线较长,在开展LPD初期可选择病灶较小的壶腹部周围肿瘤病例,循序渐进,具备一定腹腔镜手术技术和经验的术者开展LPD是安全、可行的。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肝脏外科手术”交流平台

官方网址: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jg/103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