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水女性24周胎儿,看到肝脏有一个囊性占位进一步检查。首先看病例如下图:在肝的边缘查见一个0.95*0.64cm的一个囊性占位。 再看下图:在囊肿的边缘查见似有肝胆管相通,形似兔子耳朵。 例如下图:我们分别可以看到肝的三支静脉的第二肝门,囊肿位于第一肝门似与门静脉并行。 再例如下图: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成门静脉进入肝脏。 再确定是门静脉旁边的囊性结构和胆总管有关,在例如下图:我们看到这个囊性结构周边有多个管道相通,上面有肝胆管,旁边有胆囊管,其下方有细小线状的似胆总管回声。 再看下图,这个囊性结构位于肝脏下缘, 看视频图像:圆形的囊性结构是一个长条管状,下段有较细的管道相连。 看视频:再看下图:在囊性扩张的下方查见一条细线样的管道与其相通。看到这个这些图片也许大家心里已经有谱来进行诊断这个疾病,这个囊性结构和胆总管有明确的关系,尤其是和胆总管的远端发育有关,我们首先考虑的有两个诊断:1.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2.先天性低位胆总管发育不良或闭锁(闭锁上段胆总管扩张)。本病例如下图所致:胆总管的远端细小,不能明确是否有闭锁或者是肝胰壶腹发育异常引起,所以不能明确的诊断是哪一类型。 首先看: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主要是胆总管或肝内胆管不同程度的扩张,可以发生在胆道的任何部位,以胆总管多见,根据囊性扩张的部位和形态分5型: I型:胆总管囊性扩张型,包括胆总管囊性扩张、节段性的胆总管囊性扩张以及胆总管梭型扩张。例如下图:这型的表现形式较多。 II型:胆总管憩室型,较少见,仅仅占2%-3.1%,在胆总管侧壁有囊状扩张,囊肿以狭窄的基底或短蒂与胆总管侧壁连接,胆总管的其余部分正常或有轻度扩张。例如下图: III型:胆总管脱垂型,非常罕见,仅占1.4%,病变表现为胆总管末端扩张并疝入十二指肠内,此型在临床有时被误诊为十二指肠息肉或肿瘤。例如下图: IV型:是指多发性的肝内或肝外的胆管扩张,即可以是肝外胆总管扩张同时合并肝内胆管扩张,也可以是肝外胆管的多发性扩张。例如下图: V型:肝内胆管扩张(Canoli病):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肝内胆管呈交通性扩张,病变可以累及全肝或局限于一个肝叶及肝段的胆管扩张。如下图: 再看先天性胆管闭锁:分肝内胆管闭锁和胆总管闭锁,胆总管闭锁可以分高位胆总管闭锁和低位胆总管闭锁。高位胆总管闭锁:主要是指胆总管闭锁位于胆囊管以上门脉处(即左右胆管汇合处),这个位置闭锁后由于没有胆汁排出,胆囊缩小不发育,闭锁以下胆总管显示不清,肝脏增大明显出现肝硬化较早(胎儿出生2到3个月即可出现)。低位胆总管闭锁:主要是位于胆囊管以下段胆总管远端的闭锁,以肝胰壶腹多见,胆囊显示较大,闭锁上段胆总管扩张,随胎儿的长大胆总管扩张进行性增加,晚期甚至出现肝内胆管扩张,早期肝脏增大不明显,较晚出现肝硬化(胎儿出生半岁以后)。如下图: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鉴别的主要依据是:他是沿胆管主支分布并与近端胆管相通,或者是胆总管囊肿两端均与胆管相连。但是与低位胆道闭锁难以鉴别,低位胆道闭锁也会出现闭锁上段的胆管扩张,但是动态观察后发现随胎儿的长大,胆汁分泌的增多,扩张会加重,胆囊内胆汁淤积也会更加明显,后期低位胆总管闭锁会出现肝内胆管扩张。 出生后临床表现区别主要是: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胆汁排流通畅,不会出现黄疸,肝脏大小变化不大,如果出现胆胰管汇合发育异常(III型:胆总管脱垂型)有关的胆总管扩张,胎儿出生后会出现持续性黄疸,这个和远端胆总管闭锁难以鉴别。而胆总管远端闭锁会出现持续性黄疸,由于长时间梗阻性黄疸导致肝脏增大,晚期出现肝硬化(一般在胎儿出生后3个月到半岁)。 发病原因鉴别: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主要是局部胆管壁发育不良引起,部分病例是由胆胰管汇合发育异常有关,胆总管闭锁主要是胆总管发育不良缺失或未进行空化呈实性条索状。 在这里熊医生还是要提醒大家,很多先天性发育异常早期超声检查并不一定就会能够准确的诊断,而且一定要在动态观察检查中才可以做出明确的诊断。就像本病例我们要明确诊断就还需要多次检查,而不是一次检查就能明确诊断,或出生后做胆管造影可以明确诊断,所以我们只能做出倾向性诊断。倾向性诊断后一定要动态观察再进行修正诊断,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指导临床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由于这种风险较高,家庭承受的压力较大,以及其他各种原因会导致我们后续检查中断,也给我们临床准确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 胎儿的生长发育个体差异较大,不要轻易放弃每一个可能健康的生命 熊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