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肠息肉? 一般来讲,在大肠黏膜表面凸出来的异常组织,可以统称为肠息肉。肠息肉的类型通常从病理学角度来看可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一、炎性息肉多发生在慢性结肠炎症中,比如溃疡性结肠炎、结核等。发生炎症坏死后,黏膜会进行自我修复。修复过程中,如果黏膜没有完全长好就会形成不平整的隆起,这种隆起叫做炎性息肉。 二、当粘膜发生了增生性改变(如体积增大等),就容易形成增生性息肉。 三、腺瘤性息肉又分为绒毛管状腺瘤、管状腺瘤以及混合型的腺瘤。 肠息肉有哪些危害? 肠息肉之所以引起咱们的重视,主要是因为结肠的恶性肿瘤(如结肠癌等),多数是在肠息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发展成肠癌。一般认为炎性息肉的癌变风险最低,其次是增生性息肉和管状腺瘤,而绒毛管状腺瘤的癌变风险比较高。 肠息肉会发展成肠癌?是真的! 息肉是否会发展成癌,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息肉的大小,病理类型等。如果息肉较小,那么发生癌变的风险也相对较低。有研究表明,0.5厘米以下的息肉,三、四年以内的癌变率很低;如果超过0.5厘米,那么息肉的癌变率就会增加。总体来说,息肉越大发生癌变的风险就越高。 张女士,65岁,6年前出现便血,肠镜检查发现是乙状结肠息肉,经切除活检为良性的腺瘤样息肉。医生叮嘱要定期复查肠镜。张女士术后再未出现便血症状,于是也将医生的嘱咐忘在了脑后。近期再次出现便血症状,医院检查发现结肠息肉复发并癌变。 大肠息肉是怎么变成大肠癌的呢? 大肠息肉是肠黏膜表面上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是长在肠管内面的“肉疙瘩”。如果我们肠道内长了息肉,自身是没有感觉的,绝大多数都是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的。小的“肉疙瘩”称为息肉,继续生长可变为腺瘤,而腺瘤继续发展可能就会变成癌。 大肠癌的几个阶段 息肉到肠癌只需5-10年 目前已明确至少80-95%的大肠癌都是从肠息肉一步步“进化”过来的:小息肉→大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一般这个过程可能需要5-10年不等,但有的人也可以进展的很快。例如,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患者从很年轻时肠道就长满了大大小小的息肉,癌变再所难免。通常来说息肉的发生随着年龄增长而更容易出现,但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其可能在比较年轻时就已长出息肉,因此患癌的风险比一般人更大。 一般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时应该予以内镜下切除,内镜下息肉切除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或者不需要住院,切断息肉癌变之路。 便秘、便血、排便疼痛?点击下方图片在线咨询我们~ 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皮肤病医院是哪家北京最好的白癜风专业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