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为波浪状向前运动,正常时可有逆蠕动。

X线表现

1.粘膜中断、破坏。

2.管腔狭窄。

3.管腔内不规则充盈缺损。

4.溃疡型食道癌可见平行长轴的扁平或长形腔内龛影,周围粘膜破坏,可见宽窄不一的透亮带——称之为环堤。

5.管壁僵硬、蠕动消失,钡剂通过缓慢或受阻。

食管癌

食管癌并发症:

1.食管癌穿孔形成瘘管;

2.肿瘤穿入纵隔形成纵隔炎和纵隔

脓肿;

3.并发食管气管瘘;

4.胸内淋巴结转移。

三、胃、十二指肠溃疡

好发于20-50岁。十二指肠发病率高、治愈率也较高。

粘膜→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

临床表现:反复性、节律性、周期性上腹疼痛,可并发大出血、胃肠穿孔、梗阻等。

X线表现直接征象——龛影

间接征象——瘢痕及功能改变

(二)十二指肠溃疡

大多数发生在球部,占90%以上。

年青人多见,

容易引起穿孔出血及瘢痕形成。

大多发生在十二指球后壁。

十二指肠溃疡:X线表现

1.位于球后或前壁的0.5-1cm之内龛影大多为正面观,表现为钡斑、周围可有粘膜水肿带或粘膜纠集。为十二指肠球溃疡的直接征象及诊断依据。

2.球部固定性变形:为十二指肠球溃疡瘢痕痉挛、水肿引起间接征象,是该病最常见或主要诊断依据。

3.球部激惹征象:钡剂通过较快。

4.相应球部压痛。

5.功能改变:幽门痉挛、分泌液增

加,蠕动可强可弱

四、胃癌

好发于40岁以上,胃肠道最常见肿瘤。

增生型(蕈伞型、肿块型)

病理分型:局限性

浸润型-

(硬癌)弥漫性

溃疡型

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以胃窦、小弯及贲门最常见

胃癌:X线表现

1.粘膜中断破坏。

2.管腔内不规则充盈缺损:增生型为主。

3.胃腔缩小,狭窄。

⑴局部浸润型:局限性环形狭窄、分界清

晰呈沙钟胃。

⑵弥漫性浸润型:胃腔缩小、蠕动消失、

排空快呈皮革胃或管形胃。

⑶增生型:胃腔不规则狭窄。

4.龛影:溃疡型胃癌可出现扁平形腔内龛影,边缘由于癌组织生长形成不规则宽窄不一透亮带称之为环堤,其上有尖角征、指压迹、裂隙征统称为半月综合征。

(与良性溃疡鉴别详见p)

5.肿瘤区蠕动消失,钡剂通过缓慢。

6.相应区可触及肿块,压痛阳性。

浸润性胃癌:全胃容积缩小,管壁僵硬如革袋状(革袋胃)

浸润性胃癌:胃底部胃腔变狭小,管壁僵硬,胃壁不光滑

浸润性胃癌:胃体下部至胃窦变窄僵硬,表面凹凸不平,钡剂通过受阻,蠕动波消失

浸润性胃癌:胃外形呈胡萝卜状,胃腔狭小,自胃底至胃窦呈僵硬皮革状,胃壁不光滑

溃疡性胃癌:胃窦部小弯侧巨大不规则充盈缺损,其内见不规则龛影(半月综合征)

溃疡性胃癌:胃窦部小弯侧巨大不规则充盈缺损,其内见不规则龛影(半月综合征)

肠结核:X线表现

1.大多发生于回盲部、回盲辨受累。

2.病变区与周围境界不清、病变范围较广。

3.溃疡型可出现大小不等小点状或小刺状小龛影

肠壁边缘呈锯齿状。

4.跳跃或细线样征——典型溃疡型结核表现。

5.增生型结核肠管内出现多数小息肉样充盈缺损。

6.粘膜皱壁紊乱消失。

7.肠管狭窄、僵硬、缩短。

8.末端回肠受累可出现扩张,排空障碍。

回盲部结核:口服钡剂造影检查示末端回肠粘膜皱襞明显增粗紊乱,钡剂充盈欠佳,远端回肠及升结肠充盈正常(跳跃征),盲肠略缩短

末端回肠及右半结肠结核:钡剂灌肠检查示末端回肠及右半结肠粘膜增粗,息肉样充盈缺损,盲肠及升结肠缩短,正常结肠襞消失

六、结肠癌

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

病理分型:

1.增生型

2.浸润型

3.溃疡型

六、结肠癌:X线表现

1.粘膜中断、破坏。

2.管腔内不规则充盈缺损,结肠袋消失。

3.肠腔狭窄。

4.溃疡型可表现于腔内扁平型龛影,

周围可有半月综合征。

5.管壁僵硬,通过受阻。

6.相应区可出现肿块。

急腹症:X线检查方法

(二)造影检查

1.钡剂或空气灌肠造影:主要用于肠套叠,乙状结肠扭转,结肠癌所致梗阻及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等疾病的诊断或治疗。

2.口服碘水(或钡剂)造影:主要用于幽门肥厚、十二指肠以上梗阻等疾病的诊断。

正常影像学表现

(一)骨骼:肋骨、脊柱、骨盆

(二)软组织:腹脂线、肾周脂肪线、膈肌、腰大肌

(三)实质性脏器:肝、脾、肾、子宫

(四)空腔性脏器:胃、十二指肠球部、结肠(含气);小肠(缺乏对比,婴幼儿除外);膀胱、胆囊(偶见)

基本病变(平片)

一.腹腔积气-消化道穿孔系最多见原因

1.游离气体:

立位:膈下新月形气影

侧卧位:腹壁下条形气影

2.局限性气腹

基本病变(造影)

一.气钡双重造影:

1肠套叠

2乙状结肠扭转

3结肠癌致结肠梗阻

二.泌尿系造影:急性肾脏及膀胱外伤

胃肠道穿孔

1.病因:

胃、十二指溃疡穿孔最常见,

其次也可发生于胃肠道炎症、肿瘤、

外伤等疾病。

2.检查方法:

首选腹部立位透视或摄片:

禁忌行胃肠钡剂检查

胃肠道穿孔:X线表现

(1)膈下新月型游离气体,表现为右侧膈肌与肝脏之间新月型透亮区,且随体位改变而发生位置及形态改变,这是胃肠道穿孔常见X线征象。

小肠、阑尾穿孔可不出现游离气体影;胃后壁穿孔因其气体进入网膜囊而局限也不会出现游离气腹症,故膈下无游离气体并不能排除无穿孔可能。

(2)表现为急性腹膜炎

①腹腔积液;

②腹脂线模糊、消失

③反射性肠郁张。

(3)病程较长者可出现腹腔脓肿:表现为腹腔软组织肿块,其内有时可见含气、液的空腔或气泡征,邻近器官受压移位等改变。

胃肠道穿孔

注意:下列情况也可出现游离气腹:

(1)腹部手术后2周内

(2)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后

(3)腹腔镜检查术后

(4)腹膜后充气造影术后

(5)腹部产气菌感染等

(6)小肠气肿症破裂

单纯性小肠梗阻X线表现

(1)梗阻后3-6小时。

(2)梗阻近端肠管充气扩张,呈拱门样排列,且小肠肠管扩张,内径大于3cm。

(3)长短不一阶梯状液平,早期透视下肠蠕动亢进,液平面上、下波动,后期蠕动减弱,液面增多。

(4)空肠梗阻扩张肠管内见弹簧状、鱼肋样粘膜,回肠梗阻扩张肠管内粘膜稀少,肠壁光滑。

(5)根据扩张肠管及最低液平面位置判断梗阻部位

绞窄性小肠梗阻

(1)在单纯性梗阻基础上合并有肠壁增厚、粘膜皱襞增粗、肠内积气、液面较高等改变。

(2)闭袢性梗阻,可见有“假肿瘤”征。

(3)后期可合并腹腔积液改变。

(4)肠曲排列不随体位改变而变化,提示活动度减低,见于粘连性肠梗阻。

(5)CT见肠壁增厚、靶征及肠系膜血管集中提示缺血,肠壁密度增高、积气、肠系膜出血提示梗死。

结肠梗阻

(1)结肠癌、乙状结肠扭转是结肠梗阻的常见原因。

(2)肿瘤近侧结肠扩张、压力增大,致回盲瓣闭锁,引起双端闭锁,形成闭袢,其内大量积液。

(3)结肠梗阻,肠管位于腹部周围,结肠袋清晰,肠管内积气,内径扩大,大于6.0cm。

乙状结肠扭转

乙状结肠袢沿其系膜长轴旋转而造成的梗阻。其X线表现如下:

(1)闭袢乙状结肠曲明显增大,横位可达20cm以上,自盆腔上升至中腹部甚至达膈下。

(2)两肢向下并拢,呈马蹄状。

(3)三条肠壁影向下方集中于一处。

(4)钡剂灌肠可见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阻塞,上端逐渐变尖如鸟嘴状。

麻痹性肠梗阻

(1)又称作肠麻痹,肠管均处于麻痹扩张状态,无器质性狭窄。

(2)常见于急性腹膜炎、脓毒败血症、腹部术后、低血钾症、外伤、外伤性休克、腹膜后间隙感染或血肿等。

(3)小肠、结肠均胀气,中等度胀大,气多液少,致使液面较低或无。

(4)全结肠胀气为重要依据。

赞赏

长按







































根治白癜风的偏方
寻常型白癜风能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wh/784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