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性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www.znlvye.com/ 经常碰到病人拿了胃镜检查报告单,指着上面“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等字眼,忧心忡忡地问:医生,我会得胃癌吗?虽然我们再三解释,也无济于事,她坚信某度上说了,从胃炎到胃癌只有四步,她已经到了第三步,离癌症只有一步之遥了。 其实,在门诊上我们几乎每天都会遇到这样的病人,一旦看到“萎缩”、“肠化”、“息肉”等字眼,就会自己上网查,大家都知道,“有病查某度,新坟已栽树”; 今天,咱们就科学、严谨地说说癌前病变这些事儿。 一、什么是癌前病变? 癌前病变,顾名思义就是跟癌症发生前的一些病理状态。 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长时间、渐进的过程,其过程可分为癌前病变、原位癌、浸润癌、转移癌四个阶段。 体内一个正常细胞从增生开始到完全癌变,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而当你发现这个细胞出现异常增生时,它可能具备了癌变的可能,如果再继续发展就有可能发展为癌,这个过程叫癌前病变。 简单来说,出现癌前病变,就是我们的身体细胞会有的癌变可能,但不是癌症,也不一定发展成癌症。 癌前病变是多因素造成的,如慢性炎症、不良的生活方式及遗传因素。 因此,对于癌前病变,我们要这样认为: 1、癌前病变并不是癌,只是一个病理学名词,不是一种病名; 2、癌前病变大多数不会演变成癌,仅仅是其中少部分可能演变成癌症; 3、许多癌前病变可以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对症治疗等,可以达到维持现状、甚至能够逆转;即使出现了进展,通过及时的复查发现,也能在癌变前进行手术根治。 二、消化道的哪些情况才叫癌前病变? 目前网上所传的有以下几种"癌前病变“:粘膜白斑、胃、肠道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肠化、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等。 其实,这些说法太轻率、太笼统、太不负责任。 咱们一一解释—— 1、食管粘膜白斑: 食管粘膜角化过度,出现白色斑块状变化,称为食管粘膜白斑。只有在病理上发生角化不良和不典型增生改变,属癌前病变,有报道其恶变率为5%。 主要发生在口腔、消化道等组织粘膜的白斑。最初的表现是白色的烟雾状,表面手触摸光滑;往后发展会慢慢凸出黏膜表面,有粗糙的沙粒感;最后就会开始溃疡,基底部分变硬或变厚。研究显示黏膜白斑最终恶变的概率在5%左右,虽然不高,但是其白斑本身就会给患者带来许多不适感,一般都是建议要积极治疗。 2、胃、肠道息肉: 胃肠道息肉笼统地分为两类:即良性的和肿瘤性的;前者一般不会恶变,后者则有恶变可能,属于真正的癌前病变,一旦发现必须予以切除。 胃肠道息肉会引起出血,反复的溃疡和出血容易引起细胞变异引发癌症,应该要及时将息肉切除,避免发展为胃癌、肠癌等消化道癌症。 3、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粘膜固有腺萎缩(数量减少,功能减低),常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炎症等。 本病在55岁人群中非常普遍,检出率大于50%,所以对于中老年人萎缩,不必太担心,有些医生甚至称之为退行性疾病,就是人老了之后,都会或多或少出现这种情况。 一般胃部动脉硬化、血流量不足或者吸烟饮酒等习惯会引起胃粘膜屏障功能的退化而发生慢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长期的炎症反应会导致细胞生长出现间变,出现恶化癌变。本身有胃部疾病或者突然出现胃部气涨、消化差、胃部不医院进行内镜检查。 4、胃粘膜肠化: 简单说,胃粘膜肠化,是胃粘膜受损伤时,胃粘膜自我修复的能力是不够的,它便会向隔壁的邻居——肠道学习本事来适应这种变化:只有不完全性肠化,才勉强算得上是癌前病变,但离胃癌还有很远的路,只要规范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定期复查,无症状不需要治疗,会伴随你一辈子也没事。 5、幽门螺杆菌感染: 确切地说,幽门螺杆菌仅仅是一种致病因子,它与胃炎、溃疡、胃癌关系密切;是众多致癌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大约只有不到1%的感染者,不加治疗可能会最终罹患胃癌;反之,由于胃癌还有很多因素,不感染的人也不一定终身不会得癌。 根据今年的国家共识,18-40岁前根除幽门螺杆菌是最佳时期,能最大程度上预防胃癌! 因此,一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只要没有抗衡因素,都建议立即根除。 6、胃溃疡: 巨大多数的胃溃疡是良性疾病,经过规范治疗4-8周即可痊愈;即使是良性的胃溃疡,如果不规范治疗,导致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溃疡在反反复复的修复、损伤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典型增生,这时候就算是“癌前病变”; 需要注意的是,溃疡型胃癌,和胃溃疡的内镜特征很难区别,但这种“溃疡”,其实并不是溃疡,其实一开始就是癌,只是长得有点像胃溃疡而已; 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溃疡与癌同时存在,究竟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胃溃疡必须要取检化验,以明确性质,才好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不会放过胃癌!再一个,十二指肠溃疡一般认为不会癌变。 7、最重要的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 胃上皮异型增生又称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是指胃黏膜的结构和上皮偏离了正常状态,形态学上表现为细胞的异型性和腺体结构的紊乱。 研究表明异型增生是重要的癌前病变,是正常胃粘膜转化为胃癌之前的最后一个步骤。 分为轻、中、重3类或低级别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类。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在日本称之为原位癌,需要手术处理。重度的建议立即镜下或手术干预。 小结 1、真正的癌前病变:不完全性肠化、巴雷特食管、各种异型增生、腺瘤性息肉,要积极治疗、定期复查,必要时内镜下切除;腺瘤性息肉一经发现格杀勿论,并定期复查; 2、对于萎缩性胃炎、食管粘膜白斑、炎症性肠病、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慢性食管炎、等药积极规范治疗,并定期复查; 3、肠化、萎缩、良性息肉,没有症状的不必要治疗,定期复查即可。不必忧心忡忡。 4、相信医生,不要相信网络。目前伪科普太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xg/97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