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社会对于肠癌筛查已经越发重视,高危人群参与肠癌筛查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人们在发现肠息肉之后,小一点的都会通过肠镜切除。但是,切除肠息肉并不是肠癌预防的终点,之后的定期复查也极为重要,否则癌肿阴影依旧会死灰复燃。part1相关案例:肠息肉切除已5年,居然癌变了 5年前,因为经常便血,王先生担心得了肠癌。医院做了结肠镜检查,确诊患有乙状结肠息肉。医院对切掉的息肉做了活检,结果为“良性的腺瘤样息肉”。随后,医生叮嘱王先生要定期复查结肠镜,但此后因为没有再出现便血症状,所以王先生便将医嘱置之脑后。今年7月,王先生又出现了连续便血的症状,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是息肉复发并恶化癌变了! 上面所说并非个案,不少患者抱着侥幸或逃避的心理,在肠息肉切除后拒绝复查。结果,最终预防的结肠癌成为现实,之前所做的努力也功亏一篑。 1哪些息肉属于易癌变息肉? 专家表示,息肉的大小、个数以及病例类型是影响其癌变的因素。肠息肉作为内镜下诊断,在没有确定病例前统称为息肉。医生通过对其形态、大小的观察,判断良性还是恶性。良性息肉相对安全,切除即可;而恶性息肉则存在很大的癌变几率,对人体健康的威胁极大。例如,像瓜一样带蒂且个头小的一般是良性息肉,直径小于2cm的可以直接在内镜下切除。如果息肉基底很宽,个头很大,恶性或转向恶性的几率就较大。 总之,息肉越大越容易癌变,直径超过2cm,癌变几率则超过40%。这时不仅应该内镜切除,更需要通过手术根治。因此,遇到超过2cm直径的息肉,医生会先取下活检,在诊断明确之后再进行相应处理。 当然,医生的肉眼判断仅为经验性诊断,良恶性的“金标准”还是要通过显微镜下的病理诊断。病理学上息肉又可以分为诸如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腺瘤性息肉,甚至是癌肿等多个类别。 2哪些人易发息肉? 50岁以上人群是息肉病高发者,其中以腺瘤性息肉最常见,具体分为三种: 1、管状腺瘤,癌变率较低,只有5%左右; 2、绒毛状腺瘤,癌变率较高,在20%左右。如果不典型增生程度严重,则有可能成为原位癌; 3、混合型腺瘤,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结构,其癌变率介于管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之间。 3为什么切了息肉也要复查? 如今的肠镜下息肉切除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可以运用多种技术,完整的将息肉切除。但无论哪种技术都不能保证息肉绝不复发。或者这么说,诱发肠道息肉生长的环境并没有改变,所以息肉仍然容易滋生。曾经通过肠镜检查并切除息肉的朋友,尤其是那些息肉数目很多或者有腺瘤性息肉的患者,会始终存在较高的大肠癌病发风险。既然息肉有复发和癌变的可能,所以处理完息肉之后,一定要定期复查,严格遵照医嘱。根据内镜和病例检查结果,肠息肉患者应该分为高风险和低风险管理。 低风险:管状腺瘤1-2个,腺瘤10mm; 高风险:腺瘤含有绒毛成分,高度异型增生,腺瘤大于等于10mm以及3个以上的腺瘤。 高风险患者一般应该在1年内进行复查;低风险患者按照医生要求在1-3年内复查。另外,因为存在一定的遗传因素,肠癌患者的子女患癌可能性更大,因此也要作为复查的考虑因素。 不健康的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大鱼大肉、果蔬不足)的饮食结构,导致肠癌的发病年轻化,因此在复查期间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降低息肉滋生的可能性。赞赏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技术最好的医院北京那个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