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消化道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亦可发生于食管下段、胃空肠吻合口周围及含有异位胃粘膜的美克尔(MECKEL)憩室。这些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消化性溃疡。 近年研究发现溃疡的形成与幽门螺旋杆菌(HP)的存在有关。本病绝大多数(95%以上)位于胃和十二指肠,故又称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深入研究表明,胃溃疡病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在病因和发病机制方面有明显的区别,并非同一种疾病,但因两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药物治疗反应有相似之处,所以习惯上还是把它们归并在一起。 本病的总发病率占人口的5-10%,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较胃溃疡多见,以青壮年多发,男多于女,儿童亦可发病,老年患者所占比例亦逐年有所增加。胃溃疡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约10年。 病因: 1、遗传:在胃溃疡中,尤其是男性的亲属中,其发病率高于一般人,有时可见到一些家族中的几代人都有消化性溃疡,分居两地的双生子同患本病的事例也偶有发现,揭示本病可能与遗传有关。 2、地理环境和气候季节的变化:本病的发病率具有显著的地理环境差异,如在美、英等国,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比胃溃疡多见,而在日本则相反,胃溃疡的发生率比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发生率高。气候季节的变化也与胃溃疡的发病明显相关,它好发于秋末春初。 3、饮食:食物对胃粘膜可产生物理的或化学性的损害。据文献报道,在日本有一种泡菜能引起严重的胃窦炎,可能是胃溃疡的一个致病因素。酒精在本病病因上有无作用至今尚无定论,但多数人认为酒癖者易患本病。此外,营养不良、暴饮、暴食都可诱发胃溃疡病。 4、情绪:持续强烈的精神紧张和忧虑、沮丧等情绪,长期过度的脑力劳动,缺乏应有的调节与休息,对胃溃疡的发病和病情加重有一定影响。 5、吸烟:吸烟作为胃溃疡形成的一个条件和使已有的溃疡加重,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6、药物:一些药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糖皮质激素已被列为致溃疡的物质。其中阿斯匹林是最主要的致溃疡药物,许多解热镇痛药及治疗感冒的药物中均含有阿斯匹林,长期大量服用,可以引起胃溃疡。 临床表现: 1.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中上腹部疼痛:消化道溃疡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局限于上腹部的腹痛,可归纳为局限性、缓慢性和节律性。胃溃疡的局限性疼痛多位于剑下正中或偏左;起病多缓慢,病程长达数年或数十年,疼痛多在餐后1/2~2小时发作,经1~2小时胃排空后缓解,其规律是进食→疼痛→缓解。当溃疡较深,特别是穿孔性者,疼痛可涉及背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早餐后1~3小时开始出现上腹痛,如不服药或进食则要持续至午餐后才缓解。食后2~4小时又痛,也须进餐来缓解。其规律疼痛→进食→缓解。约半数患者有午夜痛,病人常可痛醒。节律性疼痛大多持续几周,随着缓解数月,可反复发生。本病呈周期性发作,与季节有关,秋末冬初最多,春季次之,夏季少见。与精神情绪、治疗反应等亦有关。疼痛性质常为隐痛、烧灼样痛、钝痛、饥饿痛或剧痛,可为碱性药物所缓解。特殊类型的溃疡如幽门管溃疡、胃底贲门区溃疡、巨大溃疡、多发性溃疡、复合性溃疡或有并发症时,疼痛可不典型。 2.除疼痛外,还常兼有其他胃肠道症状:如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等,呕吐和恶心多反映溃疡具有较高的活动程度。 3.全身症状:患者可有失眠等神经官能症的表现,疼痛较剧而影响进食者可有消瘦及贫血。 4.缓解期一般无明显体征:活动期胃溃疡压痛点常在中上腹或偏左;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者常在偏右;后壁穿透性溃疡在背部第11、12胸椎两旁。 病理: 1、部位GU多于胃小弯、胃角。DU主要见于球部,前壁。 2、数目多单,少数2~3个溃疡并存,称多发性溃疡。 3、大小DU﹤25px;GU﹤62.5px;直经﹥62.5px~px;巨大溃疡并非罕见。 4、形态圆形或卵圆形,溃疡边缘增厚或充血水肿。基底光滑、清洁,表面覆纤维素膜或纤维脓性膜而呈灰白或灰黄色(苔膜)。 诊断方法: 1、病史是诊断消化性溃疡的主要依据 2、确诊需要依靠内镜检查和X线钡餐检查 3、部位、形态、大小和数目,活检病理可鉴别恶性溃疡。 4、X线壁龛或龛影是诊断的唯一依据,其他征象作为参考,胃液分析有助于诊断。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折叠1、饮食要定时,进食不宜太快,避免过饱过饥。 2、戒酒及戒烟亦为治疗的一部分。 3、应禁用能损伤胃粘膜的非甾体炎药如阿斯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 4、稳定情绪,解除焦虑。 药物治疗:1、抗酸剂。主要为碳酸氢钠,碳酸钙,氢氧化铝,次碳酸铋。常用复方制剂有:胃舒平、铝镁合剂、胃疡宁、乐得胃、复方钙铋镁等。 2、胃酸分泌抑制剂。常用的有:颠茄,阿托品,山莨菪碱,哌吡氮平,甲氰米胍,法莫替丁,洛赛克。 3、加强保护因素的药物。常用的有:硫糖铝,三钾二枸橼络合铋,生胃酮。 4、抗菌治疗由于幽门螺旋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可能有关。加服抗菌剂如痢特灵等。 (编辑:宣宣妹) 赞赏 长按白癜风偏方郑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