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肠疾病病人的护理

一、解剖生理与病因病理

二、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

三、胃癌

考点1病因主要为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屏障受损、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他因素。

考点2十二指肠溃疡表现为餐后延迟痛、饥饿感或夜间痛,疼痛多为烧灼痛和钝痛,疼痛具有周期性,秋冬季多发,进食后疼痛缓解,服用抗酸药可止痛。

考点3急性穿孔:突然的持续性上腹刀割样剧痛,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查体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全腹有腹膜刺激征,腹肌紧张呈“板样”强直,X线检查有膈下游离气体,腹腔穿刺抽出黄色浑浊液体。

考点4搬痕性幽门梗阻:进食后上腹不适、饱胀感及阵发性胃收缩痛,随之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嗳气,嗳气带有酸臭味。呕吐是癜痕性幽门梗阻最为突出的症状,常发生在下上或晚间,呕吐物为宿食,量大,不含胆汁,有腐败酸臭味:腹部检查上腹可见胃形和蠕动波,可闻及振水声。

考点5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有胃出血、十二指肠残端破裂、胃肠吻合口破裂或瘘、胃排空延迟、术后梗阻、倾倒综合征等,其中倾倒综合征为远期并发症,餐后平卧20min可预防其发生。

考点6纤维胃镜检查+活检是诊断早期胃癌的最有效方法。

考点7淋巴转移是胃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

章肠疾病病人的护理

一、解剖、生理

二、急性阑尾炎

三、肠梗阻

四、肠瘘

五、大肠癌

考点1阑尾炎的典型症状是转移性右下腹痛,多开始于上腹部或脐部;数小时后疼痛转移并局限于右下腹。右下腹痛产生的机制是阑尾高度肿胀。胃肠道反应主要有轻度厌食、恶心呕吐等,有些病人可有腹泻或便秘。全身表现有乏力、胃脘部或脐周不适,炎症发展可有发热、脉速等表现。

考点2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不同的病理表现。

考点3急性阑尾炎患者出现寒战、高热及黄疸应警惕门静脉炎。

考点4肠梗阻局部的病理生理变化:肠梗阻时肠蠕动增强,肠腔积气积液、扩张,肠壁充血水肿、血供障碍。

考点5肠梗阻的典型症状为腹痛、腹胀、呕吐及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单纯性肠梗阻早期无明显全身表现,严重脱水或绞窄性肠梗阻时,可出现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等中毒和休克征象,X线检查可见气液平面。

考点6高位、低位肠梗阻的电解质变化。

考点7解除梗阻和纠正因梗阻引起的全身性生理紊乱是治疗肠梗阻的要点。包括胃肠减压、防治感染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症状无缓解可行手术治疗。

考点8肠套叠:多见于2岁以内的儿童,以回肠末端套入结肠最多见。常为突然发作剧烈的阵发性腹痛,伴有呕吐和果酱样血便,X线空气或钡剂灌肠检查,可见“杯口状”阴影。

考点9结肠癌: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改变是结肠癌最早出现的症状,表现为大使次数增多,腹泻,便秘,便中带血、脓及黏液;腹痛为持续性隐痛;晚期有肠梗阻、恶病质症状;右半结肠癌一般为腹泻、便秘症状交替出现,发病特点为贫血、腹部包块和消瘦;左半结肠癌常有肠梗阻症状。主要辅助检查有粪便隐血试验、纤维结肠镜、X线钡剂灌肠、B超和CT检查。

考点10结肠癌术前肠道准备:

术前3d开始准备。包括控制饮食、口服肠道抗菌药物和清洁肠道。术后给予半卧位,有利于腹腔引流。告知动作恢复的时间及早期的肠道反应。

直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一、解剖、生理

二、常见直肠肛管疾病

考点1肛门周围脓肿:最常见,表现为持续性跳痛,局部红肿、触痛,脓肿形成后有波动感。早期使用抗菌药物、局部理疗或热水坐浴,促使炎症消退。如已形成脓肿,应及时切开排脓。

考点2肛瘘的表现为肛门周围的外口经常流脓、肛周潮湿、瘙瘁、无便血症状。肛周皮肤有乳头状突起或稍凹陷的外口,有轻度压痛,可触及索条状瘘管,挤压时外口可有脓液流出。

考点3疼痛、便秘、出血是肛裂的三大主要症状。最主要的症状是排便时及排便后肛门部疼痛,疼痛的特点有两次高峰。禁止做直肠指检。

考点4混合痔的定义。

考点5内痔特点是间歇性无痛便后出血,轻者便后滴血,重者呈喷射状出血。

考点6直肠肛管术后2~3d内控制排便,术后便秘可用缓泻药,禁止灌肠。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yy/897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