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都害怕得胃病?原因就在于胃病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病程周期长!

其中,胃病的多样性在于胃病不仅仅只是一种疾病,而是多种与胃部有关的疾病统称。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息肉、胃穿孔、胃出血、消化道肿瘤等等多种病症。

胃息肉作为常见的一种胃病,经常在胃镜体检中被检查出来。但是有不少在查完胃镜之后,看到胃镜报告上赫然写着“胃息肉”几个字,都感到很疑惑甚至紧张。

更有甚者,认为查出胃息肉离胃癌不远了,惶惶不可终日。

那么胃息肉和胃癌到底有没有关系呢?

1什么是胃息肉?“胃息肉”只是通俗的叫法,它的标准医学术语是胃黏膜局限性良性隆起病变,是突出于胃黏膜表面的良性隆起性病变,表面常较光滑。通俗的说,就好比皮肤上长出的漂亮的瘊子,可以是一个“独行侠”占山为王,也可以是“梁山将”,甚至是“群魔乱舞”。胃息肉基本没有症状,一般是在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的。

它们个头大小不一,小的如小米粒,中的像绿豆,大的如花生米,甚至像核桃。如果长了数不清的大小不等的息肉,那就是胃息肉病,这大多是与基因有关。

而引起胃息肉的原因非常复杂,与遗传、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吸烟饮酒、长期口服胃药等多种因素相关。

2长了胃息肉,未必有症状

有不少人感觉胃里不舒服去查个胃镜,查出来有胃息肉,就认为引起胃不舒服的原因就是胃息肉,医院做手术切除掉。

但是在胃息肉切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会感到胃不舒服,觉得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胃息肉大多都没有什么症状,也就是说胃不舒服基本上不是胃息肉的原因,很可能是胃部本身有炎症。

只有很少数的胃息肉表面有糜烂或溃疡,可出现上腹隐痛、腹胀,恶心等表现,严重者会有出血等情况出现。

而如果息肉恰好长在幽门部,就是胃的出口处那边,就会出现呕吐隔夜吃的食物、肚子胀痛等幽门梗阻的症状。

当然了,这种情况也是少之又少。

3胃息肉会癌变吗?

胃息肉会不会癌变?这也许是每个得了胃息肉的人最为关心的问题。

严格的讲,胃息肉的确属于癌前病变的一种,但癌前病变不等于癌,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的,主要还是要看它的病理类型。胃息肉发生癌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息肉的大小、类型、形态、数目、部位、上皮间病变程度、年龄以及地区和种族等。

胃息肉主要分为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腺瘤性息肉以及特殊类型的息肉几种。

绝大部分胃息肉属于前两种,其癌变率都极低,小于1%。真正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是腺瘤性息肉,它的癌变率可达到30%左右,因此如果病理类型是属于腺瘤性息肉,那么不论其大小,都必须“斩草除根”,且越早越好。至于特殊类型的胃息肉,其本身就比较少见,其中除了家族性息肉病必须治疗外,其他的也基本都不会癌变。4哪些息肉需要干预治疗?胃息肉一般多为良性,无症状者勿需治疗。增生息肉为非肿瘤性息肉,因为不会发生恶性病变,经内科对症处理,效果较好。依据《中国消化内镜活检与病理学检查规范专家共识》处理原则为:

1、散发息肉:应当活检或切除;

2、腺瘤性息肉和直径≥1cm的息肉:应当切除;

3、多发息肉:切除最大的,并对其他息肉进行活检(至少是有代表性的活检),进一步治疗方案建立在组织学结果上;

4、周围粘膜的评估:一旦对息肉活检或切除,应当同时对胃体和胃窦黏膜取活检,并行HP检测;

5、对于年轻、有大量胃底腺息肉:应考虑到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可能性;

6、对于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推荐在非息肉部位活检,若伴有Hp感染,则应予以根治。

5胃息肉怎么预防?

实际上,几乎不可能%预防,因为息肉的发生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我们做到的就是尽量减少其发生率,具体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

1.戒烟戒酒:吸烟会使胃黏膜血管收缩,影响胃壁细胞的血液供应,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诱发胃病;

2.避免刺激性食物:刺激性食物会直接损伤胃黏膜,尽量避免辛辣刺激、高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等;

3.规律饮食:研究表明,有规律地进餐,定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避免胃黏膜损伤;

4.治疗胆汁反流、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消除胃部长期刺激因素;

5.避免滥用胃药,特别是奥美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6.定期做胃镜检查,及早发现异常息肉并切除,尽可能地遏制息肉发生增生癌变的机会。

图片来源:互联网。如有违规,请联系我们删除。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zl/10006.html
------分隔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