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哪家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遗传性结直肠息肉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又名家族性结肠腺瘤性息肉病(FAP),是由APC(adenomatouspdyposiscdi)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县性遗传病,外显率约95%。 本病的发生率在新生儿中约为1/10,,男女比例约为5:3。文献报告发病年龄4个月至74岁不等,一般在30岁左右。 临床表现 根据病情不同,症状轻重不一,约半数可无症状,常在体检、普查中发现,部分随息肉的并发症的出现而确诊。 1、大便习惯改变 有稀便或腹泻,3~4次/日至多次/日,大便中可有大量液体或粘液,有时伴腹部隐痛或绞痛。 2、便血 高位结肠息肉由粪便内混合血液或呈紫红色便,乙状结肠及直肠息肉为粘液血便,大便不混合,有时便后滴血。 3、肠套叠、肠梗阻 密集或较大息肉可诱发肠套叠或肠梗阻。在临床上出现相应的表现,有时可见息肉自肛门脱出及回缩。 4、结肠处表现 该病常伴有胃、十二指肠及小肠的腺瘤性息肉,90%以上的病人尚有下颚骨瘤,60%~80%的病人可发现先天性视网膜色素性上皮增生,FPC伴发肠处不同表现时又名Gardner综合症、Turcot综合症等实际上与FPC同源,遗传方式相同。 诊断 1、肛门指诊 可能及距肛门7~8cm内的洗涤肉,呈多发性、密集性或发硬的癌变性息肉。 2、大便潜血试验 对于便血或少量便血者可测出阳性,少数无便血症状者发现阳性可作进一步检查,一般多用于筛选检查。 3、钡剂灌肠检查 可发现结肠内多发息肉的部位及分布。双对比造影能提高检出率,对粘膜亦能显示。注意,钡灌肠对直肠下段息肉不能显示。 4、结肠镜检查 乙状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及直肠息肉并取活检。纤维结肠镜是FPC诊断最可靠的方法,能全面检出结肠息肉的全貌,同时对有无癌做判断,可分部取活检作病理检查。 5、结肠外病变的检查 既可对FPC作全面估计,又可对类似结肠外病变发现后有利于进一步追溯FPC病变。 专家介绍罗成华 教授,主任医师 医院大外科主任 罗成华,主任医师,博士,教授,医院大外科主任、普外科部副主任及腹膜后肿瘤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普通外科学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博士生导师,知名肿瘤外科、肛肠外科、普通外科专家。 每年收治疑难、复杂腹膜后肿瘤及盆腔肿瘤病人达例以上。曾在CLEVELANDCLINICFLORIDA肛肠外科进修1年余,擅长盆底重建及功能肛肠外科疾病处理。 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SCI论著7篇。举办中国腹膜后肿瘤论坛、中国肛肠创新论坛等大型学术会议。获全军医疗成果奖1项,国家专利4项。 已出版《腹膜后肿瘤》(人民卫生出版社)、《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外科学-理论与实践》(人民军医出版社)、《结直肠肿瘤》(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便秘治疗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痔治疗新技术-LigaSure痔切除术(附手术操作DVD)》(人民军医出版社)等专著,正主编《RetroperitonealTumors:InvestigationandManagement》(Springer美国出版)。 曾被中央电视台2、7、10频道,北京电视台、新华网、健康报等媒体广泛报道。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行业专项及北京首发基金等项目,总科研经费达万元。 兼任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腹部肉瘤学组委员、医院学会腹膜后与盆底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肛肠诊疗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美国结直肠外科学会(ASCRS)InternationalFellow、中国中医教肛肠分会副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肠肛门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解放军医学杂志》及《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编委等职。 来源:spanal医学 责任编辑:饶春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hl/982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