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预防

医院肝胆肿瘤科房锋

第6届亚太肝胆胰学会和第29届日本肝胆胰外科学会年会于年6月7日至10日在日本横滨召开,大会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余位学者参加,讨论空前热烈。笔者有幸作为中国普通外科青年学者攀登计划代表参加此次大会。

胰瘘(POPF)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吻合技术的改良及新型外科缝合线的引入,C级胰瘘的发生率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胰瘘的整体发生率并未得到显著改善。本次大会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在胰瘘的预防方面行了深入系统的讨论。

1

胰瘘的预防

在MeettheExperts环节,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的Takaori教授对胰瘘的预防进行了详细论述,强调早期拔除腹腔引流管、早期进食、术中液体管理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降低POPF的发生。

2

PD术后是否需要放置腹腔引流管

来自香港肝胆胰中心的廖子良教授总结了-年连续切除的例PD患者,患者均采用胰管黏膜吻合且未放置腹腔引流管,围手术期患者均未应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结果显示,患者术后中位住院时间9天,无胰瘘及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19%,其中3例患者行二次手术,其中小肠梗阻2例、腹股沟疝1例;3例患者因乳糜样腹水行经皮穿刺引流术。尽管本研究系回顾性研究,但结果为之振奋。但笔者观察到此研究中6.3%的患者存在伤口渗液,此渗液是否进行了淀粉酶检测,从而遗漏部分胰瘘患者,研究者并未进行阐述。

PD术后是否需要行常规腹腔引流,目前在国际上尚存在较大争议。年一项美国发起的多中心前瞻性RCT研究对PD术后引流管放置与否进行了研究(Arandomizedprospectivemulticentertrialofpancreaticoduodenectomywithandwithoutroutineintraperitonealdrainage.AnnSurg;:-12),项目于9家中心共纳入例患者,其中引流组68例、无引流组39例。结果发现,无引流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引流组(12%vs3%),鉴于如此明显差异,本项目被迫中止。而最近一项来自欧洲的RCT研究(NoNeedforRoutineDrainageAfterPancreaticHeadResection:TheDual-Center,Randomized,ControlledPANDRATrial.AnnSurg.Sep;:-37)证实,两组之间在总体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且无引流组的CR-POPF显著低于引流组(drain11.9%,no-drain5.7%;P=0.),胰瘘相关并发症无引流组亦显著低于引流组(drain26.4%;nodrain13.0%;P=0.),结果显示,PD术后不常规放置引流管可降低胰瘘的发生率。

本次大会中,来自日本枥木癌症中心肝胆胰外科的Shirakawa教授介绍了日本的相关经验。鉴于日本尚无相关RCT研究报道,在日本仍建议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分别位于胆肠、胰肠吻合上方和下方)以用于评估术后引流管淀粉酶水平。

笔者认为,在缺乏大样本多中心RCT研究数据支持的情况下,过于激进和保守均不可取。外科医师应根据术中具体情况来判定是否需放置腹腔引流管,笔者强烈推荐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VollmerJr教授的术中胰瘘评分系统(DrainManagementafterPancreatoduodenectomy:ReappraisalofaProspectiveRandomizedTrialUsingRiskStratification.JAmCollSurg.;:-),并据此判断是否需要放置腹腔引流管及术后引流管拔除时机。本研究数据取自一前瞻性RCT研究,术中根据胰腺质地、病理类型、胰管直径和出血量对术后CR-POPF进行评分,分为0-2分低度风险组和3-10分中高度风险组;对于低度风险组建议不放置引流管;对于中高度风险组患者则建议常规放置,且研究发现如POD1drainamylase5,U/L,d5天vsd3天拔管的胰瘘发生率分别为38.5%vs4.2%,p0.,提示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管淀粉酶值可作为术后拔管的重要参考,如小于5建议尽早拔除。

点击阅读原文即刻体验中国实用外科杂志APP

赞赏

长按







































北京有专治白癜风的吗
治白癜风有哪些偏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jg/6512.html

------分隔线----------------------------